大学生亲子关系的现状及特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25
大学生寒假回家经常与父母吵架!亲子关系缘何越来越“塑料化”?

轶工坊
01月20日 · 高中教师 优质教育领域创作者
不少大学生都有这样一种感觉,离家上学期间,经常跟父母打电话,聊天聊地,天天想着盼着要回家。等到放假回家,又会与父母闹别扭、起冲突,有时候闹着闹着就有了“离家回校”的想法。

01

今年大二的鲁同学,学校放寒假比较晚,才回家待几天,就待不住了。他“看不惯”父母,父母也“看不惯”他,双方总是在不断发生矛盾。

早上八点,他还在梦乡,妈妈就敲门喊他起床吃饭。他捂在被子里装听不见,妈妈就在推门而入,站在床边说个不停,什么“再不起床吃饭,饭就凉了”、“别赖床了”。

说烦了,他会怼妈妈几句,然后双方就吵了起来,一个白天的好心情便没了。

晚上,他坐在电脑面前,正约着几个好友“线上组队”,结果还没到十一点,妈妈就催他赶紧睡觉,他气得不行,两个人又嚷嚷了起来。

这样折腾了一段时间,他厌了,他的父母也厌了。这位大二学生抱怨:“寒假回家天天跟父母吵架,待几天就厌了,想回学校”。

02

才上大一的赵同学,寒假期间与父母的关系也非常紧张。与前面提到的鲁同学不同,她不太喜欢宅在家里,喜欢跟朋友一起去外面玩。

从放寒假回家的那一刻起,她就不停地约高中好友、初中好友,甚至小学同学一起玩,基本上一整天都不着家。

这样连续玩了几天,她妈妈受不了了,先是以各种理由不让她出门,看行不通,就打电话给她的同学和朋友,说她有事,直接把她约好的局给推了。

于是赵同学和她妈妈发生了激烈冲突,由于她爸爸完全站在了她妈妈那边,所以她与父母的争吵相当激烈,一度吓到隔壁邻居跑过来劝架。

虽然在吵架上,赵同学没有占上风,但她可不是省油的灯,依然我行我素地出去玩。父母电话打多了,她就干脆把手机调到静音。

不过当她晚上玩到十一二点回家,看到平时八九点就睡觉的父母,仍然坚持不睡觉在客厅等她时,内心还是会有一些愧疚。只是这种愧疚感存在的时间很短暂。

“我的性格就是喜欢约朋友玩,而父母却希望我放寒假待在家里”,赵同学无奈地说,“感觉假期过得好累,以后放长假找个兼职,不回家了”。

03

大学生放寒假回家,本来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毕竟长时间在外地,终于有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能与父母团聚。然而快乐总是很短暂,似乎随着在家待的时间的增长,一些大学生与家长发生矛盾的频率越来越多,大学生与父母的亲子关系缘何越来越“塑料化”?

首先是生活习惯的不同

生活习惯的不同表现在很多方面,饮食、睡眠等等。众所周知,大学生多是“夜猫子”,晚上睡得比较晚,早上起得比较迟,而他们的父母恰恰相反。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场景:父母早早起床,在客厅打扫卫生、在厨房做饭,或是唠嗑说话、看电视;他们的孩子却在房间睡懒觉。

这当然很容易发生冲突,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父母早早起床在客厅用吸尘器打扫卫生,还开着电视,声音很大,那么在房间睡觉的孩子就会大发脾气。

其次是观念的不同

观念不同也是大学生与父母经常发生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以玩乐为例,大学生在房间玩电脑游戏到晚上十二点,不觉得有什么,但他们的父母会认为这种行为非常不可取,是一定要戒掉的。

“多管闲事、思维僵化”是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父母的评价,他们的思考方式经常与父母不在一个轨道上,也不会站在父母的立场上想问题;而他们的父母似乎也没有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想问题,冲突便不断出现。

04

父母希望孩子有节制的生活,也希望孩子在假期能跟自己多说说话、多陪陪自己。不过大学生希望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可以不被打扰地与同龄人玩乐。矛盾的根源是双方对假期做出了不同的预期。

解决这个问题不是很容易,需要双方多考虑对方的想法,并做出让步。笔者倒是希望大学生先做出一些改变:减少游戏时间或与朋友约玩的时间,帮父母做一些家务,或是陪他们聊聊天;发生冲突之后,不要选择冷战,而是主动向父母承认自己的错误。

真正讲,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所有冲突都不叫冲突,只能叫“闹脾气”,大家不过在赌气而已,双方只要有一个人服软,就啥事都没了。父母与子女之间,哪有什么仇、什么怨的。

再过几天就是过年了,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地与家人在一起感受美好时光,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