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些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科学理论?

如题所述

“一个电子会同时通过两条缝隙。”电子双缝干涉实验已经快百年了,其背后蕴含的微观世界的物理早已被人熟知,量子力学也经过了各种其它实验的检验,目前它的扩展和应用更是层出不穷。然而,因为普通人对其所谓“直观理解”的偏差和物理学界本身对量子力学诠释上的争论,使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很多时候又带着一层哲学味道。早年对电子双缝实验的理解,认为其是大量粒子的统计结果,直至人类有能力让电子或光子一个个通过。结果人们发现“单电子”也能产生干涉条纹。当我们在缝隙后装上仪器,试图去“观测”电子到底从哪条缝隙通过时,电子干涉条纹竟然“神秘地”消失了。传统的哥本哈根诠释认为“测量”本身会影响观测系统,在没有观测前,电子波函数弥漫全空间,体现“波动性”,所以有干涉效应;当我们试图观测电子“位置”时,电子波函数发生了所谓“瞬间塌缩”,被投影到某个位置空间,体现所谓“粒子性”,因此就没有干涉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08
酒精不是 兴奋剂,酒精是神经抑制剂。喝完酒以后很兴奋,行为很放肆是因为酒精作为抑制剂了那些控制理性的神经中枢,让你的行为失去理性。平时谨言慎行,现在酒精上脑,就一股脑把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出来了,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相信"酒后吐真言",套话之前,也都说"先喝两杯"的根据。喜欢喝酒是放肆,但酒是抑制。
第2个回答  2019-03-08
大部分群众是盲目的。与这个理论相爱相杀的便是那句话,“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够真理,够代代相传式的政治正确吧?但是恰恰相反,群众的大多数最讽刺的自身缺陷就是盲目性。传播学上有一条大名鼎鼎的传播理论,叫做「沉默的螺旋」,印证了我想说的这句话。
第3个回答  2019-03-08
口香糖开椰子,液态防弹衣。这两个不相干的东西其背后的原理是一样的,就是非牛顿流体non-Newtonian fluid。央视有一档科普综艺节目《加油向未来》,里面就演示过口香糖开椰子:没嚼过的口香糖卷成圆锥,然后把椰子屁股砸在锥尖上,本来软趴趴的口香糖竟然刺穿了厚厚的椰子外壳!具体到口香糖开椰子,则是因为瞬时作用在口香糖这个非牛顿流体上的力越大,它反馈的力也就越大,口香糖也就越坚硬。
第4个回答  2019-03-08
“人的第一感觉(直觉)其实非常准”其原因是我们的大脑一直在积累和记忆我们生活中的细节、逻辑,在紧急情况下,由潜意识快速运算,得到结果。而这种结果表现出来就是所谓“直觉”。潜意识实际上在静默中进行了大量的运算工作,也就是所谓“薄片分析”。例如,资深的考古学家在看到一尊雕塑后大脑会立刻反应出“不对劲”,但是自己也找不到证据证明哪里不对劲,但最终发现的确是赝品。听上去很扯吧。其实想传递的意思就是——厚积薄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