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鸟的生活习性有哪些?

如题所述

鹦鹉有哪些生活习性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19
  小型鸟类有好几千种
  下面就给你说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中国常见小型鸟类的生活习性,希望对你有帮助
  1.麻雀
  麻雀多活动在有人类居住的地方,性极活泼,胆大易近人,但警惕却非常高,好奇较强。多营巢于人类的房屋处,如屋檐、墙洞,有时会占领家燕的窝巢,在野外,多筑巢于树洞中。除冬季外,麻雀几乎总处在繁殖期,每次产卵六枚左右,孵化期约14天,幼鸟一个月左右离巢。
  麻雀为杂食性鸟类,夏、秋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种子为食,育雏则主要以为害禾本科植物的昆虫为主,其中多为鳞翅目害虫。由于亲鸟对幼鸟的保护较成功,加上繁殖力极强,因此麻雀在数量上较许多种鸟要多,这样在庄稼收获季节容易形成雀害。冬季和早春,麻雀以杂草种子和野生禾本科植物的种子为食,也吃人类扔弃的各种食物。
  2.燕雀
  鸟种描述:描述:中等体型(16厘米)而斑纹分明的壮实型雀鸟。胸棕而腰白。成年雄鸟头及颈背黑色,背近黑;腹部白,两翼及叉形的尾黑色,有醒目的白色"肩"斑和棕色的翼斑,且初级飞羽基部具白色点斑。非繁殖期的雄鸟与繁殖期雌鸟相似,但头部图纹明显为褐、灰及近黑色。 虹膜-褐色;嘴-黄色,嘴尖黑色;脚-粉褐。 叫声:悦耳的鸣声由几笛音的音节接长长的zweee声或下降的嘟声。叫声为重复响亮而单调粗喘息声zweee。也发出高叫及吱叫声。飞行叫声为chuee。 分布范围:古北区北部。 分布状况:不常见。于落叶混交林及林地、针叶林林间空地越冬。见于中国东半部及西北部的天山、青海西部,偶至中国南方, 习性:喜跳跃和波状飞行。成对或小群活动。于地面或树上取食,似苍头燕雀。
  3.森莺
  大多数森莺几乎完全为食虫类,但少数种类也会食相当数量的果实或花蜜。多数林莺类喜食毛虫,尤其是在繁殖期。在北美的北温带北部森林区,当云杉芽虫大量出现时,一些林莺种类会变得非常繁盛。食果种类有黄腰林莺,这一种类在东部的种群过去被称为“爱神木莺”,因为它们冬季通常食爱神木树和其他如三叶毒藤等植物含蜡的果实。黄腰林莺有特殊的消化系统,可以分解和吸引这些果实中能量丰富的蜡。其他如北森莺、灰冠虫森莺和栗胁林莺等种类一年四季都有可能食花蜜,但主要在冬季。
  森莺通过多种方式来觅食昆虫。多数种类会快速掠过灌木或树木上的叶簇,从叶或茎上啄取猎物。有些,如橙顶灶莺,在森林地面四处走动,从落叶层或低矮的植被中觅得昆虫。黑白森莺则像那样沿着树干或树枝攀爬,寻找藏于树皮裂缝中的猎物。候鸟种类白眉灶莺和热带留鸟种类黄腰王森莺都偏爱在湍流险滩边的地面觅食。橙尾鸲莺以及Myioborus属中各种多白色的热带鸲莺种类则专门捕捉飞虫,它们对比鲜明的醒目体羽有可能便是用以惊起猎物
  4.鹡鸰
  体长约20厘米。体羽上体灰色,下体白,两翼及尾黑白相间。冬季头后、颈背及胸具黑色斑纹但不如繁殖期扩展。黑色的多少随亚种而异。亚种dukhunensis及ocularis的颏及喉黑色,baicalensis颏及喉灰色,其余白色。亚种ocularis有黑色贯眼纹。雌鸟似雄鸟但色较暗。亚成鸟灰色取代成鸟的黑色。虹膜褐色;嘴及脚黑色。清晰而生硬的chissick声。分布于非洲、欧洲及亚洲。繁殖于东亚的鸟南迁至东南亚及菲律宾越冬。亚种personata繁殖于中国西北;baicalensis繁殖于中国极北部及东北;dukhunensis迁徙时有记录于中国西北;ocularis越冬于中国南方包括海南岛及台湾。常见于中等海拔区,高可至海拔1500米。停栖时,尾常上下不停地摆动,有时还边走边叫,显得悠然自得。食物几乎全是昆虫,以双翅目、鞘翅目为主,有甲虫、米蟓、、蝇类、蝗虫、粘毛虫等。白鹡鸰在依水较近的洞穴、岩缝、墙壁里和茅屋脊下营巢,巢为浅杯形,外边用枯草茎、枯叶和较粗的树根做成,里边有较细的根、枝,衬垫着兽毛。巢的外径为13×17厘米,内径7×8厘米,巢深3.5-5厘米。每窝产卵4-5枚,大小约为20.7×15.4毫米。卵壳灰白色,满布着淡紫灰、黄褐、黑褐色的斑纹。受惊扰时飞行骤降并发出示警叫声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3-30

小型鸟类有好几千种,下面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中国常见小型鸟类的生活习性:

1.麻雀

麻雀多活动在有人类居住的地方,性极活泼,胆大易近人,但警惕却非常高,好奇较强。多营巢于人类的房屋处,如屋檐、墙洞,有时会占领家燕的窝巢,在野外,多筑巢于树洞中。除冬季外,麻雀几乎总处在繁殖期,每次产卵六枚左右,孵化期约14天,幼鸟一个月左右离巢。

麻雀为杂食性鸟类,夏、秋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种子为食,育雏则主要以为害禾本科植物的昆虫为主,其中多为鳞翅目害虫。由于亲鸟对幼鸟的保护较成功,加上繁殖力极强,因此麻雀在数量上较许多种鸟要多,这样在庄稼收获季节容易形成雀害。冬季和早春,麻雀以杂草种子和野生禾本科植物的种子为食,也吃人类扔弃的各种食物。

2.燕雀

鸟种描述:描述:中等体型(16厘米)而斑纹分明的壮实型雀鸟。胸棕而腰白。成年雄鸟头及颈背黑色,背近黑;腹部白,两翼及叉形的尾黑色,有醒目的白色"肩"斑和棕色的翼斑,且初级飞羽基部具白色点斑。非繁殖期的雄鸟与繁殖期雌鸟相似,但头部图纹明显为褐、灰及近黑色。 虹膜-褐色;嘴-黄色,嘴尖黑色;脚-粉褐。 叫声:悦耳的鸣声由几笛音的音节接长长的zweee声或下降的嘟声。叫声为重复响亮而单调粗喘息声zweee。也发出高叫及吱叫声。飞行叫声为chuee。 分布范围:古北区北部。 分布状况:不常见。于落叶混交林及林地、针叶林林间空地越冬。见于中国东半部及西北部的天山、青海西部,偶至中国南方, 习性:喜跳跃和波状飞行。成对或小群活动。于地面或树上取食,似苍头燕雀。

3.喜鹊

喜鹊除繁殖期间成对活动外,常成3-5只的小群活动,秋冬季节常集成数十只的大群。白天常到农田等开阔地区觅食,傍晚飞至附近高大的树上休息,有时亦见与乌鸦、寒鸦混群活动。性机警,觅食时常有一鸟负责守卫,即使成对觅食时,亦多是轮流分工守候和觅食。雄鸟在地上找食则雌鸟站在高处守望,雌鸟取食则雄鸟守望,如发现危险,守望的鸟发出惊叫声,同觅食鸟一同飞走。飞翔能力较强,且持久,飞行时整个身体和尾成一直线,尾巴稍微张开,两翅缓慢地鼓动着,雌雄鸟常保持一定距离,在地上活动时则以跳跃式前进。鸣声单调、响亮,似“zha- zha-zha”声,常边飞边鸣叫。当成群时,叫声甚为嘈杂。

食性较杂,食物组成随季节和环境而变化,夏季主要以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其他季节则主要以植物果实和种子为食。常见食物种类有蝗虫、蚱蜢、金龟子、象甲、甲虫、螽斯、地老虎、松毛虫、蝽象、蚂蚁、蝇、蛇等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膜翅目等昆虫和幼虫,此外也吃雏鸟和鸟卵。植物性食物主要为乔木和灌木等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也吃玉米、高粱、黄豆、豌豆、小麦等农作物。

4.乌鸦

秃鼻乌鸦在中国东部至东北部广大平原地区高树上营群巢,通体黑色,嘴基背部无羽,露出灰白色皮肤。白颈鸦在华北以南平原至低山的高树上筑巢,很少结群,体羽黑色,有鲜明的白色颈圈。寒鸦为中国北方广大山区和近山区常见的小型乌鸦,胸腹白色并具白色颈圈,余部为黑色;喜在崖洞、树洞、高大建筑物的缝隙中筑巢。大嘴乌鸦在中国东北以南的广大山区繁殖,体形较大,嘴粗壮,通体黑色。渡鸦是乌鸦中个体最大的,体长约600毫米,通体黑色,体羽大部分以及翅、尾羽都有蓝紫色或蓝绿色金属闪光,嘴形甚粗壮。在西藏自治区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区岩缝中筑巢。秃鼻乌鸦、寒鸦、大嘴乌鸦为中国东部和北部城市内冬季的主要混群越冬鸟类。乌鸦为森林草原鸟类,栖于林缘或山崖,到旷野挖啄食物。集群性强,一群可达几万只。

除少数种类外,常结群营巢,并在秋冬季节混群游荡。行为复杂,表现有较强的智力和社会性活动。鸣声简单粗厉。杂食性,很多种类喜食腐肉,并对秧苗和谷物有一定害处。但在繁殖期间,主要取食小型脊椎动物、蝗虫、蝼蛄、金龟甲以及蛾类幼虫,有益于农。此外,因喜腐食和啄食农业垃圾,能消除动物尸体等对环境的污染,起着净化环境的作用。一般性格凶悍,富于侵略习性,常掠食水禽、涉禽巢内的卵和雏鸟。

繁殖期的求偶炫耀比较复杂,并伴有杂技式的飞行。雌雄共同筑巢。巢呈盆状,以粗枝编成,枝条间用泥土加固,内壁衬以细枝、草茎、棉麻纤维、兽毛、羽毛等,有时垫一厚层马粪。每窝产卵5~7枚。卵灰绿色,布有褐色、灰色细斑。雌鸟孵卵,孵化期16~20天。雏鸟为晚成性,亲鸟饲喂1个月左右方能独立活动。野生乌鸦可活13年,豢养的寿命可达20年。有的经人工训练后可学人语并计数到3或4,还能在容器内找到带记号的食物。

乌鸦终生一夫一妻。

乌鸦,一种灵性之鸟,在国内的频频亮相,引起人们对他的文化意义上的关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3-24
身体流线型减少阻力,前肢变翼,有气囊,长骨中空,直肠短,食量大减轻重量,双重呼吸,有发达的龙骨突和胸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