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幅图,罗马的,叫什么?

如题所述

古罗马高架渠﹝Roman Aqueduct﹞约西元二世纪 塞哥维亚﹝Segovia﹞ ,西班牙
目前在塞哥维亚市区所见的高架渠全长 813 公尺,从阿索圭霍广场看到的只是其中一部份而已。这条水道桥有许多部份是双层拱门支撑着,在最底的谷底,高度也有 28 公尺,相当于 8 层楼高的现代建筑。

尼姆城的高架渠(Pont du Gard, Nimes,公元前2世纪)
水道架在三层叠起来 的连续券上,该高架渠横跨戛合河 谷,现存长度约300米,最高达49米, 最大券跨度为22米。尽管没有任何装 饰,但建筑结构表现出来的美感更具震撼力。规格一致的半圆券是采用预制模架的产物,专家还发现了支撑模架的突出物.

万神殿﹝Pantheon﹞西元 35 ~ 118 年 罗马﹝Rome﹞,义大利

万神殿由两部份组成:一为传统的长方形庙前门廊,门廊前矗立着粗大的花冈岩石柱,另一部份是一个巨大的圆顶大厅。门廊的长方与大厅的圆这一个鲜明的对比由 于巨大的视线障阻而越加尖锐。人们穿过由各种凝重的方形结构组成的世界,进入天体般浑然无限之中。光柱从头顶上的圆孔投射下来,也让这无限的天体生动起来。

内部空间是由高度与半径相等的圆柱作为墙壁,加上半球型拱顶,组成大厅。大厅总高为 44 公尺,与拱顶的直径相同。壁面及石柱均为大理石,有带蓝色和和紫色纹路的白色大理石,有橘黄色的,还有斑岩等,在大厅中的阳光照射下流露各种色彩。

画家帕尼尼﹝Paolo Panini﹞ 所绘的万神殿
﹝本文从维基网转载﹞

万神殿是古罗马时期重要的建筑成就之一。公元 609 年拜占廷皇帝将万神庙献给罗马教皇卜尼法斯四世,后者将它更名为圣母与诸殉道者教堂﹝Santa Maria ad Martyres﹞,这也是今天万神庙的正式名称。

  万神庙最初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 27 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该庙由屋大维的副手阿格里巴﹝Marcus Vipsanius Agrippa﹞所建,为的是纪念屋大维打败安东尼和克利奥帕特拉。但是这座最初的庙宇在公元80年被大火焚毁,直到公元 125 年才由喜爱建筑的罗马皇帝哈德良﹝Hadrian﹞下令重建,并在新庙柱廊的山花上刻上了 M·AGRIPPA·L·F·COS·TERTIUM·FECIT 的字样,意即「吕奇乌斯的儿子、三度执政官玛尔库斯·阿格里巴建造此庙」。这段文字让人们误以为柱廊是阿格里巴时期遗留下来的,直到 1892 年人们才发现柱廊所有的砖头印记都在公元 125 年左右,才证实整幢建筑其实都是哈德良时期修建的。

  变身为教堂的万神庙也因此逃过了中世纪的劫难,这一时期虽然庙内的大理石和穹顶上的镀金青铜板屡次被盗,但最终都又都重新寻获。文艺复兴时期该建筑物成为了意大利建筑师们殷切学习的对象;1435 年,罗马元老院宣布对该建筑进行保护。

  万神庙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就是伟人的公墓,这里埋葬的除了埃马努埃莱二世外,还包括了意大利著名的艺术家拉斐尔和卡拉齐﹝Annibale Carracci﹞等人。万神庙今天还是意大利的一个教堂,这里定期举行弥撒以及婚礼庆典,但同时它又是世界各国游客们竞相参观的对象,以及建筑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万神庙的外观结构图万神庙的结构简洁明了,主体呈圆形,顶部覆盖了一个直径达 43.3 公尺的穹顶,是自建成后到 1436 年间最大的穹顶。穹顶的最高点也是 43.3 公尺,顶部有一个直径 8.9 公尺的圆形大洞,用于采光。这个洞也是万神庙唯一的采光点,这样以来光线从顶部泄下,并会随?太阳位置的移动而改变光线的角度,给予人一种神圣庄严的感觉,十分适合宗教建筑的本性。

  万神庙的穹顶穹顶内部还做了五层凹格,凹格的面积逐层缩小,但是数量相同,因此更加衬托出穹顶的巨大,并给人以一种向上的感觉。大理石的地面上也使用了格子图案,并在中间稍稍突起,这样当人站在庙宇中间向四周看去时,地面上的格子图案会变形,进一步给人造成一种大空间的错觉。万神庙圆形主体的前方有一个宽 34 公尺、深 15.5 公尺的柱廊,共有 16 根柱子,每跟都是用整块的花岗石制成,柱子高达 12.5 公尺,底部基座的直径有 1.43 公尺。

  万神庙整幢建筑都用混凝土浇灌而成,但是当时的人们是如何用混凝土浇灌出如此巨大的穹顶依然是一个奇迹。如果用今天的混凝土,必然难以浇灌出这么大的一个穹顶,因为混凝土的张力将无法使它承受自身的重量而坍塌。我们现在得知,古罗马人当时使用的混凝土是来自那波利附近的天然火山灰,再混入凝灰岩等多种骨料。然后在建造穹顶时,将比较重的骨料用在基座,然后逐渐选用比较轻的骨料向上,到顶部时只使用浮石混杂多孔火山岩。另外,穹顶的厚度也逐渐削薄,从穹顶根部的 5.9 公尺一直减少到顶部的仅 1.5 公尺。

  万神庙是古罗马建筑艺术的结晶,对西方的建筑史发展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无数的建筑师们就曾到此取经。这种圆厅加柱廊的设计,被应用在许许多多市政厅、大学、图书馆和其它各种公共建筑物上。比较明显受其影响的就有法国巴黎的先贤祠、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圆形大厅、哥伦比亚大学的图书馆和澳洲墨尔本的维多利亚州立图书馆。

圆形竞技场﹝Colosseum﹞西元 72 年 罗马﹝Rome﹞,义大利

圆形竞技场是个椭圆形的建筑,可容纳五万名观众观赏竞技比赛或戏剧表演活动。其楼高四层,下面三层皆有拱廊环围。每一层都被不同的圆柱形式的拱门所支撑,如第一层为多利克柱式,第二层为爱奥尼亚柱式,第三层为科林斯柱式,最顶端则为科林斯半露柱壁。从竞技场顶端可伸展出大型的遮蓬,遮盖整个竞技场以遮阳或挡雨用。

圆形竞技场历经三朝皇帝才建造完成,于其它的建筑相较,其建造、工程及威权之表征,在在都显示这就是古罗马文化。建筑物的正面,在第二及第三层的拱门间原来都有雕像伫立在旁。观众则由地面楼层的拱门进场入座。

让他死﹝Thumbs Down﹞ 1872 年 杰洛姆﹝Jean-Leon Gerome, 1824 ~ 1904﹞

油彩‧画布,96.5 x 149.2 公分
凤凰城美术馆,凤凰城﹝Phoenix﹞,美国

﹝本文从维基网转载﹞
  罗马圆形竞技场位于今天的意大利罗马市中心,是古罗马时期最大的圆形角斗场,建于公元 72 年至 82 年间,现在仅存遗迹,没有实际功能了。其名称来源 Colossus 本来解作巨像,因为尼罗时期此处有一座他本人的巨像。

  竞技场由韦帕芗﹝Vespasian﹞皇帝下令修建,在其儿子提图斯﹝Titus﹞在位期间建成,下一位国王图密善又曾修建它,是古罗马帝国标志性的建筑物之一。竞技场建在另一个罗马皇帝尼罗﹝Nero﹞的「金宫」﹝拉丁语:Domus Aurea﹞原址之上,这个宫殿在公元 64 年发生的罗马大火中被毁。竞技场是古罗马举行人兽表演的地方,参加的角斗士要与一只牲畜搏斗直到一方死亡为止,也有人与人之间的搏斗。根据罗马史学家狄奥·卡西乌斯﹝Dio Cassius﹞的记载,竞技场建成时罗马人举行了为期 100 天的庆祝活动,宰杀了 11,000 只牲畜。

  公元 217 年斗兽场遭雷击引起大火,受到部分毁坏,但是很快在 238 年又修复,继续举行人与兽或人与人之间的搏斗表演,这样的活动一直到公元 523 年才被完全禁止。公元 442 年和 508 年发生的两次强烈地震对竞技场结构本身造成了严重的损坏,在中世纪时期该建筑物并没有受到任何保护,因此损坏进一步加剧,后来干脆被用来当作碉堡。15 世纪时教廷为了建造教堂和枢密院,竟然拆除了竞技场的部分石料。1749 年罗马教廷以早年有基督徒在此殉难为由才宣布其为圣地,并对其进行保护。约翰·保罗二世教皇生前每年都会在此举行仪式纪念这些殉难的烈士,但是却没有历史证据显示确曾有基督徒在此殉道。

  竞技场这种建筑形态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剧场,例如埃庇道努剧场﹝Epidauros Theater,约公元前 330 年,设计师:皮力克雷托斯Polykleitos the Younger﹞,当时的剧场都傍山而建,呈半圆形,观众席就在山坡上层层升起。但是到了古罗马时期,人们开始利用拱券结构将观众席架起来,并将两个半圆形的剧场对接起来,因此形成了所谓的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并且不再需要靠山而建了。而罗马竞技场就是罗马帝国内规模最大的一个椭圆形角斗场,它长轴 187 公尺,短轴 155 公尺,周长527 公尺,中央为表演区,长轴 86 公尺,短轴 54 公尺,地面铺上地板,外面围着层层看台。看台约有 60 排,分为五个区,最下面前排是贵宾﹝如元老、长官、祭司等﹞区,第二层供贵族使用,第三区是给富人使用的,第四区由普通公民使用,最后一区则是给底层妇女使用,全部是站席。在观众席上还有用悬索吊挂的天篷,这是用来遮阳的;而且天篷向中间倾斜,便于通风。这些天篷由站在最上层柱廊的水手们像控制风帆那样操控。

  竞技场的看台用三层混凝土制 的筒形拱上,每层 80 个拱,形成三圈不同高度的环形券廊﹝即拱券支撑起来的走廊﹞,最上层则是 50 公尺高的实墙。看台逐层向后退,形成阶梯式坡度。每层的 80 个拱形成了 80 个开口,最上面两层则有 80 个窗洞,观众们入场时就按照自己座位的编号,首先找到自己应从哪个底层拱门入场,然后再沿着楼梯找到自己所在的区域,最后找到自己的位子。整个竞技场最多可容纳 5 万人,却因入场设计周到而不会出现拥堵混乱,这种入场的设计即使是今天的大型体育场依然沿用。

  竞技场表演区地底下隐藏着很多洞口和管道,这里可以储存道具和牲畜,以及角斗士,表演开始时再将他们吊起到地面上。竞技场甚至可以利用输水道引水。公元 248 年在竞技场就曾这样将水引入表演区,形成一个湖,表演海战的场面,来庆祝罗马建城1000年。

君士坦丁凯旋门

君士坦丁凯旋门距离圆形竞技场很近,是罗马城现存的三座凯旋门中年代最晚的一座。它是为庆祝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 312 年彻底战胜他的强敌马克森提,并统一帝国而建的。它是一座由三个拱门构成的凯旋门,由于调整了高与阔的比例,因此横跨在道路中央,形体显得特别巨大。

凯旋门的里里外外充满了各种浮雕,其中的大部分构件是从过去的一些纪念性建筑拆除过来的。因此它上面保存的是罗马帝国各个重要时期的雕刻,是一部生动的罗 马雕刻史。

君士坦丁凯旋门,建于公元 312 年,是罗马城现存的三座凯旋门中年代最晚的一座。它是为庆祝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 312年彻底战胜他的强敌马克森提,并统一帝国而建的。这是一座三个拱门的凯旋门,高 21 公尺,面阔 25.7 公尺,进深 7.4 公尺。由于它调整了高与阔的比例,横跨在道路中央,显得形体巨大。凯旋门的里里外外充满了各种浮雕,表面上看去,巨大的凯旋门和丰富的浮雕虽然气派很大,但缺乏整体观念。原因是凯旋门的各个部分并非作为一个统一体而创作的,甚至其中的大部分构件是从过去的一些纪念性建筑,如图拉真广场建筑上的横饰带、哈德良广场上一系列盾形浮雕以及马克‧奥尔略皇帝纪念碑上的八块镶板,拆除过来的。尽管如此,它仍不失为一座宏伟壮观的凯旋门,尤其是它上面所保存的罗马帝国各个重要时期的雕刻,是一部生动的罗马雕刻史。

  君士坦丁经常被认为是第一位皈依基督教的皇帝,但是在这座在公元 315 年为他而建的拱门上找不到任何基督教的形象。他的洗礼仪式仅是在 22 年后在他临终之际举行的。尽管君士坦丁拱门建造得格外雄伟气派,它却没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这座拱门上面的绝大多数装饰品其实都是取自于以前的皇帝们所建造的各种建筑物,这也表明罗马的艺术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所以说,处在拱门上端﹝顶阁﹞两侧的那 8 座矩形浮雕﹝rectangular rellefs﹞原先是一座纪念马库斯奥里列阿斯﹝161-180﹞的建筑物上的装饰,只是这位皇帝的头像被重新雕刻成了君士坦丁的样子。
希望能采取,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07
原大图:



【古罗马高架渠】﹝Roman Aqueduct﹞详细资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dab9780100hacr.html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6-07
古罗马竞技场? 古罗马高架渠?
第3个回答  2011-06-07
你确定这是罗马?好像这张图片是西班牙的塞戈维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