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来历100字?????????

要是自己想的,不是搜索复制下来的!

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

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受汉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除夕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民间最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是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从而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春节的习俗

1、腊月二十三 祭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2、腊月二十四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3、腊月二十五 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18

除夕的由来:

古时候有个妖怪叫年,它异常凶猛,每到除夕就来袭击村民。

又到了除夕,村里来了位要借宿的老爷爷,说他可以对付年。

年来了看见全村只有一家灯火通明,走进一看,门上还贴了红色的对联。

这时,老爷爷身穿新衣走出来,手里拿着鞭炮,点着扔向年,年被吓跑了。

以后,每到除夕,家家都要穿新衣戴新帽,放鞭炮,贴红对联,就是为了吓跑年。

扩展资料

贴对联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

贴窗花

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常以“吉祥喜庆”、“丰年求祥”、“五谷丰登”等为主。 

贴年画

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除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2-28
古时候有一种叫夕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经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这时,村外来了个孩子,只见这孩子长得浓眉大眼,十分漂亮。这小孩子来到村东头见着一位老婆婆问起大家为何惊慌。老婆婆无奈告诉孩子夕又来做乱,那孩子笑道:“婆婆,我的名字叫做年,让我在你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兽撵走”。老婆婆答应后上山避难去了。
第4个回答  2021-03-10
除夕的由来:
古时候有个妖怪叫年,它异常凶猛,每到除夕就来袭击村民。
又到了除夕,村里来了位要借宿的老爷爷,说他可以对付年。
年来了看见全村只有一家灯火通明,走进一看,门上还贴了红色的对联。
这时,老爷爷身穿新衣走出来,手里拿着鞭炮,点着扔向年,年被吓跑了。
以后,每到除夕,家家都要穿新衣戴新帽,放鞭炮,贴红对联,就是为了吓跑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