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运昌隆 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一、武运昌隆

汉语词汇,后被日本采用。是指战斗中胜负的命运,同时也是武者、军人的命运,多指武官的官途。

二、详细解释

1、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如南齐谢眺《酬德赋》:“惟敦牧之旅岁,实兴齐之二六,奉武运之方昌,睹休风之未淑,龙楼俨而洞开,梁邸焕其重复。”后来日本大量引用,代指武士的命运。

2、日本战国时期,日本战国时期的武士相信每个人都有武运,武运的不同决定了其在战场上是生存还是战死。如果活了下来说明其武运还在,如果战死则说明其武运不佳或者武运已经尽了。(日本武士在评价自己所尊敬的敌人时经常用一句,只可惜其武运不佳。)

3、当武士出征的时候其亲戚不能表现出依依不舍,因为这样可能会使武士分心而在战场上丢了性命,所以武士的亲戚在送其上战场时都会说一句祝您武运长久。后来这句话逐渐成为一种礼仪,并且一直被保留下来,即使西南战争结束后武士阶级被彻底废除这句话依然和日本军人联系在一起 。

扩展资料:

1、武士,10—19世纪在日本的一个社会阶级,一般指通晓武艺、以战斗为职业的军人,除了受到汉语语系影响的少数国家以外,绝大多数种语言以日语的“侍”(罗马字:以Samurai来显示,或者Bushi。武士的精神被称为“武士道”(Bushido))。

2、武士遵守不畏艰难,忠于职守,精干勇猛的信念。有人认为这一准则代表的不只是理想,武士的忠诚、勇猛是建立在他所效忠的领主能对武士所作出的贡献给予奖赏的主从制度上。

3、武士制度的完备象征是德川幕藩制,整个日本社会的统治阶级由以将军、大名为代表的高级武士到最低级的足轻(步卒)低级武士组成,而从丰臣秀吉的时代起,就实行了兵农分离制度。武士完全脱离了生产。不过,武士之间生活水准相差极大,即便同为藩主大名,长崎的也和山形的截然不同。

4、今天,有些日本人还记着自己祖先的武士身份,但并不具备任何实质意义。然而,武士的思想遗产,比如武士道,仍旧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8

武运昌隆一直是汉语词汇,后来日本大量引用,代指武士的命运长久。

日本战国时期的武士相信每个人都有武运,武运的不同决定了其在战场上是生存还是战死。如果活了下来说明其武运还在,如果战死则说明其武运不佳或者武运已经尽了。(日本武士在评价自己所尊敬的敌人时经常用一句,只可惜其武运不佳。)

当武士出征的时候其亲戚不能表现出依依不舍,因为这样可能会使武士分心而在战场上丢了性命,所以武士的亲戚在送其上战场时都会说一句祝您武运长久。

后来这句话就逐渐成为一种礼仪,并且一直被保留下来,即使西南战争结束后武士阶级被彻底废除这句话依然和日本军人联系在一起 。

扩展资料:

1、武运一词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如南齐谢眺《酬德赋》:“惟敦牧之旅岁,实兴齐之二六,奉武运之方昌,睹休风之未淑,龙楼俨而洞开,梁邸焕其重复。”

2、《武运昌隆》是一部玄幻仙侠网络小说,作者是绾刀。内容简介:顾惜朝,志向远大、谋略过人、腹中锦绣此刻却一败涂地他,戚少商,九现神龙、笑傲江湖,果敢勇决,然而却对叛徒下不去手他本已一败涂地,却为蔡京所用,重拾机会踏上仕途,却也认识到自已的感情原本是向着那个男人的他再次和他站在一起,却间隔血海深仇,是敌是友亦是难辨,心中已有红泪,却还牵挂仇敌这两人一个是将帅良才,一个是江湖领袖,他们能在一起吗?能把那段仇恨化解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武运 百度百科_武运昌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6-06
“武运昌隆”与“武运长久”一样,都是二战期间日军用语……后者更常见,两个词的意思是完全一样的。
武运长久(ぶうんちょうきゅう)
([目前]查到最早的资料= =")
武士时代会替满五岁的男童举行「袴着の仪」,
这仪式便是祈求武运长久昌隆。

先拆开来看字面意思:
【武运】戦いの胜ち负けの运命。また、武士・军人としての运命。
(战斗中胜负的命运。又或者身为武士・军人的命运)
【长久】长く続くこと。永久。(长久持续。永久。)

【武运长久】とは
「〈徴兵除け祈愿〉から〈武运长久〉」(戦いの场での幸运が长く続くこと。)
(希望解除徵兵而祈求武运长久)祈求战场上士兵永久幸运。(这是到二战时转化的意义)

如图:
http://img215.auctions.yahoo.co.jp/users/9/9/1/6/mingu_poppo-img600x450-1153895857hinomaru_1_1.jpg
当时二战时期日本徵召军人之际为祈愿士兵出征顺利所做。
在日本国旗上,(称为「日の丸の旗」「日章旗」)
里头的签名都是士兵的父母、家人、亲朋好友同事邻居等的签名和写下祝福的话语。
(这武运长久国旗可以当作历史史料,日本yahoo拍卖还挺多这种东西=口=)

另外与武运长久、武运昌隆具有同样意义的词「千人针」,
同样也是祈求战士在战场上能够求胜求平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3
武运昌隆是日语“ご武运を”的翻译。根据日本人含蓄的特点,“ご武运を”(祝武运)实际上应该是”ご武运を祈る“(祝武运降临到你的身上)的缩写。这句话并非是二战期间日军用语,而是自日本武士道开辟以来,就一直有使用的一句话,代表对出征人士的挂念以及平安归来的祈祷。同义词为“武运长久”。
!!!!接下来是重点!!!!
千人针,并不是和武运昌隆或者武运长久为同义词!!!之前解答的我看就是看不懂日语在瞎扯。千人针是二战时期,日本妇女为了祈祷自家出征之人平安归来,众多妇女在一起纺织带有”ご武运を”“武运长久”等语句的制品,类似于护身符。在日本称为”御守り”。其含义与”ご武运を”和”武运长久“有着本质的区别。
希望大家区分开来,顺便也提醒大家,不要乱科普。(最佳答案的网站链接我点都点不进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2-16

就是祝福武将、武人的气运兴旺发达。类语有“国运昌隆”。

这个词要拆成两部分,但总体而言是日本抄袭自中国,我逐一而述。

    【关于武运】最初在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武运之方昌、武运将终”这等关于武运的词汇用语。在那个武人杀伐、积年乱世的年代,这样的词汇出现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南齐书·文惠太子》这里:

“守器之君,已知耕稼,虽温文具美,交弘盛迹,武运将终,先期夙殒,传之幼少,以速颠危。”

这里提到的武运,其实仍还涉及国运的一部分,与后世的对象有所不同。

    【关于昌隆】日本的这句话在翻译成中文时,应为“武运隆昌”而非“武运昌隆”。举例为证:

“评曰:我邦端午节,或作粽插蒲菖于屋上、或揭纸制鲤鱼于竿上、或画旗帜以英雄豪杰之像,以祈其儿之武运隆昌;与台风稍异趣。唯至其轻舸竞走之事,则亦尚武之一端矣。”

这句话可见《台湾杂记》,原作者是日本的佐仓孙三(号达山,1861-1941)。其内容是游访台湾时对比本国风俗所写的文章。

    【相关疑问】除了上述南朝齐文惠太子被评议的“武运”之外,南朝齐恰好还有一个年号叫隆昌(494年)。所以有可能,武运隆昌是基于《南齐书·文惠太子》这句“武运将终”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只是它们传入日本的时间未必会是唐代或之后,也有可能是之前。毕竟梁武帝时,佛教已有东渡日本的事情了。

    【衍生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清代时,“武运”这一词汇仍未被放弃,只是发展出现了变化,更直白。如“武运大兴、武运大权”等等,比之明代更加直白(武运若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