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现代文明社会人和人之间的正确关系?

如题所述

每个人既是独立的个体,也是整个社会的细胞或组成部分。作为独立的个体,人有血肉之躯,可以将其分为头、躯干、四肢三个部分。人的这种立体,具有高矮、胖瘦、肤色等差别。是生理学、医学的研究对象。每个人同时也是一个精神立体,人的精神立体可分为愿望、认知、行为三个部分,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行为科学从总体上,研究人类的精神立体,研究人类行为活动的基本原理。由于生存愿望、物质愿望、性爱愿望,只能存在于每个人的思维中,我们将其统称为个人愿望。人类精神立体的三个部分存在以下关系:愿望是行为的原因和动力,认知是行为的依据,行为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实现自己的愿望。这就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理。 一、人类行为的基本原理 1、愿望是人类行为的原因和动力。人从出生那一刻起,由于大脑与人体不可分割的联系,便有了关于自己生命和肉体的自我意识。希望自己的肉体不受伤害,希望自己的生命连续存在,这种生存愿望时刻存在于人的大脑中,支配和控制人的生存行为。由于饥饿,人们产生占有食物的愿望;由于寒冷,人们需要衣物。物质愿望时刻存在于人们的大脑中。支配和控制人的吃饭、穿衣、生产经营等行为。当人的性生理成熟时,由于性神经系统的内在作用,人们便开始追求自己的性爱对象,性爱愿望支配和控制人的性行为。三大愿望是人类精神立体的核心,支配和控制人类的各种行为。由于人们在实现自己三大愿望的过程中,与他人、与整个社会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使人类成为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互动的整体。 2、认知是行为的依据。 愿望是关于自身的意识,认知是关于外界事物,以及与自身关系的意识。人们在认识外界事物时,要明确区分外界事物与实现个人愿望的利害关系。凡有利于自己实现个人愿望的外部对象,人们就会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占有和获取。不利于人们实现个人愿望的外部对象,人们就会抗拒或逃避。 3、行为活动的过程→实现自己的愿望。人们以对外部事物与自身关系的认知为依据,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过程,力求实现自己的愿望。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认知出现偏差,将直接影响行为的过程和结果。行为能力和所能运用的条件,也直接影响行为活动的结果。 二、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个人愿望实现关系 每个人都力求实现自己的愿望,人们在个人愿望的实现过程中,一方面要与自然界发生关系。要利用和改造自然资源,获得物质产品,实现自己的物质愿望。要抗御自然灾害,实现自己的生存愿望。一方面要与他人,与整个社会发生关系。因受生存愿望的控制,人们发生生存愿望实现关系;因受物质愿望的控制,人们发生物质愿望实现关系;因受性爱愿望的控制,人们发生性爱愿望实现关系。因此,我们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界定为个人愿望实现关系,对于我们正视人类的行为,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1、对立关系。对立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一个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某种愿望,而损害他人的个人愿望实现过程。由于他人也处在个人愿望的实现过程中,就必然反对其采取的损害行为。由此形成人与人之间在行为上的对抗,在个人愿望实现关系上的对立。在对立关系中,人们相互伤害。对立的结果是人们的个人愿望实现过程都受到损害。作为文明、理智的人类,应当通过克制、礼让,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在实现个人愿望的过程中,只有不损害他人的个人愿望实现过程,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愿望。  2、利用关系。每个人时刻都处在个人愿望的实现过程中。有的人就可以利用人们的个人愿望达到特定的目的。人与人之间存在广泛的个人愿望利用关系。有的利用关系是善意的、合理的,有助于人们合理实现个人愿望。有的利用关系是恶意的。恶意利用的基本特征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个人愿望,而严重伤害他人的个人愿望实现过程。  3、互助关系。这是人们在个人愿望实现过程中,所形成的最有益的一种关系。人们通过互助行为,相互帮助,达到实现个人愿望的目的。互助关系可以分为同类互助关系和异类互助关系。同类互助关系是指人们相互帮助实现同一种愿望,如人们共同抗击敌人,实现共同的生存愿望。这是人们在生存愿望实现过程中形成的同类互助关系。又如同一个企业的人们通过各自的、协调一致的生产活动,实现共同的物质愿望,这是人们在物质愿望实现过程中形成的同类互助关系。异类互助关系是指人们相互帮助实现各自不同的愿望。如医生给病人治病,是帮助病人实现生存愿望,而病人支付给医生医疗费用,在一定程度上是帮助医生实现物质愿望。医生和病人之间的互助行为,使他们实现了各自不同的愿望,是他们在个人愿望实现过程中形成的异类互助关系。互助关系是人们在个人愿望实现过程中都需要的,并且一个人不可能离开他人的帮助,能有效地实现个人愿望。因此,互助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关系。这种关系主导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可能完全消除对立关系和不合理的利用关系。当互助关系和合理的利用关系,完全主导人类社会的发展时,全人类就永远是和谐、幸福的。 三、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基础。 我们需要从两个基本方面,正视人的行为问题。一是每个人都有实现个人愿望的权利,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权”。二是怎样鉴别人们在个人愿望实现过程中的行为是合理的,是应当受道德和法律所认同的。这就需要我们明确个人愿望实现过程的行为规范,以维护人们合理实现个人愿望的行为。 1、个人愿望实现过程的行为差异。人在其生命存在过程中,总要努力实现自己的个人愿望。人们在实现个人愿望的过程中,所采取的行为有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有益行为。有的人为了实现个人愿望,而努力提高自己的行为能力和创造能力,他们通过自己的创造成果,在有利于自己实现个人愿望时,有益于他人实现个人愿望。如生产劳动,科学研究,文艺创作,有效的社会管理等行为活动,都是有益行为。有益行为是人类向前发展的力量。在人类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有益行为越多,有害行为越少,社会就会兴盛,否则就会衰退。二是有害行为。这种行为的特征是有的人为了实现个人愿望,而抑制或损害他人的个人愿望实现过程。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这种行为是大量存在的。如剥削、政治压迫、贪污、盗窃、抢劫、谋财害命等等,有害行为破坏人们正常的个人愿望实现关系,是人类对立的根源,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三是无关行为。这种行为是指人们在个人愿望实现过程中所采取的行为,只是有利于自己实现个人愿望,对他人实现个人愿望既无害,也无利。   2、个人愿望实现过程的行为规范。针对人们在个人愿望实现过程中的行为差异,人类应该认同什么行为,反对什么行为,已十分清楚。有害行为可能得逞一时,但有害行为以损害他人的个人愿望实现过程,实现自己的个人愿望,必然遭到他人的反抗。在对立斗争中,没有人能更好地实现个人愿望。全人类应倡导有益行为,限制和惩罚有害行为。   (1).个人愿望的实现过程无损于他人。这是鉴别个人行为是否合理的分界线。它包括两层基本含义,一是个人有权实现自己的个人愿望;二是每个人在实现个人愿望的过程中,无权损害他人的个人愿望实现过程。个人愿望的实现过程无损于他人,这是对个人行为最基本的要求。人们在个人愿望实现过程中,如损害他人的个人愿望实现过程,轻则要遭道德的谴责,重则要受法律的惩处。正是基于人们合理实现个人愿望的要求,人们才有了道德观念,人类在组织管理过程中,才有了法律和制度。道德和法律的实施,目的在于惩罚有害行为,保护有益行为,保障人们合理地实现个人愿望。只要人们坚持“个人愿望的实现过程无损于他人”这一行为规范,人们就能通过个人的行为、集体的行为,更好地实现个人愿望。   (2).个人愿望的实现过程有益于社会。我们在根据“个人愿望的实现过程无损于他人”这一行为规范,严格划定个人行为的界限时,我们还要倡导“个人愿望的实现过程有益于社会”这一行为规范。每个人的愿望实现过程,与他人的个人愿望实现过程,总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为广泛和紧密。人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创造,在有利于他人实现个人愿望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个人愿望。比如一个工厂的产品,只有质量好,价格合理,在有利于消费者实现物质愿望的情况下,产品才有销路,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提高自己的物质愿望实现程度。 (3).崇敬“舍已为人”的高贵品格。在人类历史上,那些为了民众的幸福,人类的进步,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乃至生命的人举不胜数。其行为有损于自己的个人愿望实现过程,而有益于大多数人,甚至全人类。他们用生命维护“个人愿望的实现过程无损于他人”,这一人类和平、发展的行为准则。他们的死重于泰山。那些为了实现个人愿望,而损害他人的人,将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3、合理调节人们的个人愿望实现关系人类社会应当根据“个人愿望的实现过程无损于他人”这一行为规则,合理调节人们的个人愿望实现关系。一是惩罚人们在个人愿望实现过程中,有损于他人的行为。社会组织通过管理制度、法律法规,处罚人们在个人愿望实现过程中的损害行为。根据损害的程度不一样,处罚的程度也不一样。人们在生存愿望实现过程中,物质愿望实现过程中,性爱愿望实现过程中,都可能存在损害行为。人类社会因此建立了针对不同损害行为的法律和管理制度。“个人愿望的实现过程无损于他人”这一行为规范,是制定法律和管理制度的依据,法律的实施在于维护“个人愿望的实现过程无损于他人”这一社会秩序。 二是合理调节人们的个人愿望实现程度。人们总是利用所能利用的条件,最大限度地提高个人愿望的实现程度。自人类有史以来,人们的个人愿望实现程度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组织管理者与民众的个人愿望实现程度差异最大。通过法律和管理制度,调节人们的个人愿望实现程度,使人们的个人愿望实现程度,与其付出的劳动或创造成果的关系,符合社会的平均水平。要对那些利用自己拥有的有利条件,不合理地提高自己的个人愿望实现程度的情况进行调节,保证其利用有利条件,提高个人愿望的实现程度保持在合理的限度内。如资产拥有者,利用其资本所有权,可能无限度地提高物质愿望的实现程度,同时工人的物质愿望实现程度很低。资产所有者利用其有利条件,无限度地提高自己的物质愿望实现程度就是不合理的。就应当通过税收及有关的工资制度,限制其物质愿望的实现程度,以避免资本所有者与工人尖锐对立。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点,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预言,并没有成为现实。事实上,一个社会制度不能有效组织人们实现个人愿望,不能合理调节人们的个人愿望实现关系,特别是不能有效调节组织管理者与民众的个人愿望实现关系,必然造成整个社会的普遍对立。人们就会组织起来,改变这种社会制度。因此,一个优越的社会制度,并不取决于人们的信仰和一时的狂热,也不取于社会制度的名称。最为核心的内容是能否组织人们实现个人愿望,能否合理调节人们的个人愿望实现关系。三是倡导“个人愿望的实现过程有益于社会”,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和行为素质,促使人们正确处理与他人的个人愿望实现关系,实现全社会的和谐。人类也只有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愿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7-30
用真诚心去对待每一个人,同时也要有高度的警惕,正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