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问题 关于隋炀帝 客观帝进 主观帝不要来了

看到 一本书中 作者对隋炀帝 很推崇 认为 他的才情和历史功绩 不比李世民等所谓的明君差 唐编史书却 有对他 多有污蔑 我认为这作者讲的蛮有道理的 他也举了很多例子证明 你们 怎么认为呢? 讲的 好 我加分哈!!!!!!
回底楼: 以前读书总听说隋炀帝 是多么多么 荒淫无道 倒行逆施 一直以为如是 近来却发现一书中有大异之观点 杨广或是有大才情 大伟业之伟君 想想”成王败寇 历史总是胜利者书写 “ 小子不才 却没有能力去考证史实 万幸有知道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这八个字 所以来“广开言路” 听听广大网友的意见 讲历史 总要有佐证 这边是我这 所谓的"客观“的由来了 10楼说 唐编史书对杨广有什么污蔑,相反还有很多回护的地方 我觉得虽不免标新立异之嫌 但能人所不能言 确又实有论据 小子真是欢喜的紧 !

某些人在这 阴阳怪气 上纲上线 乱扣帽子 真真是好讨厌 最后: 您所谓的1000多年 诸多专家 学者的 观点 我从您之上10多楼中 却是没有发现 望您 能仔细与小子我说上一说 、、、、

世家,隋朝前是世家统治,执政、当权者皆为世家,至隋炀帝开创科举才真正创立了寒门出身可以执政的政治制度,而后直到雍正皇帝的士绅一体纳粮,才完全的打破了世家对政权的垄断。隋炀帝雄才大略,隐忍过人,其智慧和胆略都是前所未有的,。但是历史都是世家所写的,成王败寇,当初的事实很多都已近不可考证,真正的在当初历史中、世家在执行隋炀帝的政策时和农民起义时肯定是起了很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说:隋炀帝主要是毁在自己的急功近利上,然后毁于世家和农民起义双重之手,农民是力量,世家是幕后之手。
历史事实和当今宣传只是给平常人看的,许多记载和传说都已失真,如冉闵的事实多被扭曲和掩埋、如打内战的关羽被宣传为武圣人,如岳飞不再是民族英雄和武圣人,等等等等,我们现在自己研究历史自己把玩的时候,就要从纵横两个方向来看,来分析,如纵向,上下千年进行效果的对比、,如横向,详细了解当时最全面的利益阶层或利益者,利益如何交错,最后谁得利,得了什么利。
按照这一方法分析,横向说,隋朝的七阀十三家,或者又有一说七家十三枝,个个都是千年的世家,加上大小几百个中小世家,他们实际垄断着国家政权,杨广不过是世家的代表者,所有的政策都要考世家去实际执行,所以这些世家都巴不得杨广犯错,他们自己好取而代之以争取更大的利益。而恰恰杨广还就真的犯了急功近利的错,他们当然要抓着不放并且将其放大,加之农民战争爆发后他们再加以引导。最后得利的是李阀世家最终取得国家政权。
纵向上说:封建两千多年,世家统治贯穿始末,杨广是毁灭世家制度的发起人、雍正是终结人,所以他们两个人都被历史写成暴君,。
下面是网友西沙看的评论
隋炀帝也做过几件好事
一、登基前完成祖国统一
二、修建东京迁都洛阳
三、下令修建完成大运河
四、亲自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
五、开创科举
六、开发西域
七、建立天朝体系
实际上以上七条除了第二条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一、统一、自秦汉后第三个稳定的大统一国家,也开创了五百年的大一统,二、大运河,南北千古之利,现在仍是,除此之外有几个类似的千古工程,如都江堰、秦皇沟通漓水,等等,相关历史极少,等同功效的没有。三、丝绸之路,沟通了丝绸之路五百多年的不畅通,也为盛唐的西进打下了基础,四、科举、毁灭世家制度的开始。我们现代人多不了解世家制度的残酷,其实世家制度的缺陷是极其严重的,他束缚了几乎全部的农民永远不能进步。生产力长期萎缩、停滞不前,你可以想象一下“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永远只能打洞”的社会是怎样的一种压抑。五、西域、这点和第三点意义近似相同。六、建立天朝体系,这一点实际他做到什么程度存在争议,流传下来的就更少了,除了大国沙文主义实际上影响后世中国的管理制度似乎我还没有找到。中国古代先进的管理制度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秦始皇的郡县制,公认的千年的优秀制度;其二是内阁制,明代张居正留名千古的大手笔,是现代内阁制得雏形,而杨广的天朝制度恰好是古代内阁制的雏形,其智慧不得不使人佩服。
综上所述,杨广的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我们只能作为参考,可以作为研究材料;功过什么的只能自己分析。
最后说一下杨广的缺陷,
第一、历史上杨广好色的传说和记载太多,由此可以肯定杨广上位后的确好色,至于好色程度如何就不可知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色情上肯定耗费了他的许多精力,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色情事业肯定影响了他的执政。
二、用人不明兼刻薄寡恩,造他反的多是官方的和他的近侍之人,而维护他本人的几乎无人,这说明相关者利益受损严重,感情上也不支持于他。他对手下的笼络和了解可见一般。、
三、急功近利,数个有意千古的事情他同时干,第一他没有那么多得精力和心智、心力;第二他没有这么多得民力,没有那么多得时间。
在最后贴两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7-16
隋炀帝失败的地方是用民过重、急功近利,太想建立伟业了。三驾辽东不仅消耗了大量自己的主力军队,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主要是兵役太重。本身修建大运河就伤民大重,损伤国体。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也同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隋炀帝因过分自信与轻敌,导致第一次征高丽的失败,并陷入战争泥潭。致使不满的士兵发动兵变。人民也为逃避沉重的负担纷纷起义造反,为大隋王朝的覆灭打下了伏笔。但大隋是有能力平定起义、叛乱的,这一点可以从他的手下李渊的军队后来平定叛乱可看出。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之一,这和后来编写史书的人的观点有关,加上对他的谥号"炀"是最贬义的一种,所以,后来的人们都认为杨广和秦二世胡亥一样,是最坏的皇帝。其实,杨广时期开凿的大运河至今还在起作用,这是他的功绩,应该肯定。既然对于秦始皇修建长城没有完全地否定,那么对于杨广开凿大运河也应该给予肯定。总之,杨广应该是个毁誉参半的皇帝,这样才符合历史事实。   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第二个儿子,又名杨英,小名是阿麽。父亲杨坚建立隋朝后,杨广被封为晋王,当时只有十三岁。除了王位外,还让杨广做并州(治所是现在的山西太原市)的总管。   杨坚之所以要让很小的儿子担任并州总管,拱卫京城,是吸取了北周没有亲近的重臣辅佐,而被自己灭掉的教训。为了让儿子得到锻炼,真正能在以后胜任,杨坚让很有才干的大臣王韶担任杨广的辅臣。王韶没有辜负杨坚的信任,对杨广尽心尽力,有一次,在他出巡长城时,杨广便趁机造园林,结果等王韶回来后立即劝止了杨广。   后来,隋朝兴兵灭南朝的陈,刚二十岁的杨广是统帅,但真正领兵作战的是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将领。灭掉陈后,进驻建康,即现在的南京,杨广表现得很有气度:杀掉了陈后主陈叔宝的奸佞之臣,封存府库,不贪钱财,最后将陈叔宝及皇后等人押回京城。灭掉陈后,杨广进封太尉之职。   此后,杨广也是屡建战功:在公元590年,奉命到江南任扬州总管,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乱;公元600年,北上击败突厥进犯。这些功劳是其他皇子所没有的。从这点来看,他和李世民有些相似,都是次子,都有战功,都是通过非常手段得到的皇位,只不过李世民比杨广的政绩突出一些,也许因为这个原因,后来的人们就对李世民称誉多一些,对杨广贬低的多一些。追问

不错 O(∩_∩)O谢谢哈

追答

別謝~~~~

第2个回答  2011-07-17
我不认为唐编史书对杨广有什么污蔑,相反还有很多回护的地方。举两个例子。第一,隋炀帝本纪中对他弑父没有一个字的记载。第二,本纪中有着大量的关于隋炀帝在各地减轻徭役或者免除徭役的举动,比如扬州免除五年,关中免除三年等等。就文章的文采和用词的准确性而言,隋书是24史中最好的。相反,海陵王就没有隋炀帝这样的待遇了,金朝10帝中最优秀的改革家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罪人。
杨广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人物,隋朝的灭亡和他的品行联系不大,他在营建东都 两次北巡和一次西巡中都是有贡献的,这是国家强盛,文化和科技高度繁荣的表现,彰显了国威。隋炀帝开通的大运河对于来时的经济和交通都有非常大的促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到后来的历朝历代,大运河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也没这个水平去估量。追问

不错 O(∩_∩)O谢谢哈

第3个回答  2011-07-17
只是个好大喜功,从不量力而行的人。才学应该远在李世民之上,但是过于自负。建东都,修运河,南巡,北讨都是想一出是一出,其实这些东西如果办的非常成功,那自然是千古一帝,关键是他总是想的太简单了,也不听劝告,把治国当成打游戏,最后完全失败,怎么说呢,他的失败本身就是自己的原因,这个是铁的事实,估计后期荒淫是有可能的(只是说有可能),一个失败的人自暴自弃,是合乎情理的。。。。
从道德角度贬低一个人,往死里贬,只是胜利者得一贯作风,这些方面虚构和污蔑程度往往很高,但毕竟他是因为自己彻头彻尾的失败,过分夸大杨广的才能也是过于偏激了。。。修运河这一件事就处理不好就可能叫百姓造反,何况还要征讨高丽(而且是已经有暴乱发生的情况下还这么做),一败再败,不仅造民怨,而且严重削弱军力等于自掘坟墓。。。其实隋朝本身就建朝不久,靠兼并和篡位得到的天下,民心,尤其臣心并不齐,未必都认你为皇帝,不安抚民心,这么搞,结果肯定是这样的。。。
当然杨广最终是个失败者,但他的功绩也是大的,开疆扩土,改吏制,办科举最后沿用和发展到清朝。。。古有云得民心者得天下,显然隋炀帝不懂,他只懂得学秦皇汉武,看到他们光辉的一面,不考虑所附带的风险和危害,古代的暴君和明君其实只差这一点罢了,当然你征藩国扩疆土,胜了就是千秋功业,但不顾后果的一战再战,估计他以为所有国家都像腐朽的陈国一样不堪一击。。。。
第4个回答  2011-07-16
要说隋炀帝建立的功业,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过于急功近利,唐朝必须否定隋炀帝,不然他们成了乱臣贼子。隋炀帝的功绩,可以分为以下几点:修建大运河,营造东都洛阳城,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推动大建设,开创科举,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每一件影响深远,惊心动魄。但他也很残暴,激起民怨,所以人们把他看成恶魔。他残害百姓,滥杀无辜,虽然开创的伟业比唐太宗大得多,但他想毒死杨素,却不巧毒死了太子杨昭。这些是传说,显然是瞎编的,没有根据。修建东京迁都洛阳,也有重要地位:隋炀帝都洛后,于大业五年(609年)春正月丙子,改东京为东都,改洛州为豫州,后又改为河南郡,辖河南、洛阳2县,县治在京城内。洛阳县在茂德里,河南县在政化里。隋唐洛阳城以其“前直伊阙,背依邙山,左瀍右涧,洛水横贯其中,有河汉之像”的地理环境因素,及宫城皇城偏隅郭城西北的独特的布局和整齐的划一里见方的里坊布局建制而在中国都城建设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追问

不错 O(∩_∩)O谢谢哈

追答

我认为,不能说隋炀帝是坏人,他是一位有功绩的暴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