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生活环境对他完成《红楼梦》有什么影响?从他写作《红楼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精神品质?

如题所述

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曹雪芹逝世240多年了,他的伟大作品《红楼梦》问世也已经200多年了。200多年来,对曹雪芹和《红楼梦》的研究、解析浩如烟海,众说纷纭;续书者层出不穷;还产生了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在红学研究领域,各种观点和学派百家争鸣,形成了空前绝后的文学奇观。这种奇特的文学现象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上是都是绝无仅有的。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朵奇葩,是一座瑰丽的艺术迷宫。尽管《红楼梦》诞生已经二百多年了,红学界公认的是:对《红楼梦》的研究至今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毛泽东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写得最好的一部。《红楼梦》写出二百多年了,研究红学的人很多,到现在还没有搞清楚,没有真弄懂,可见问题之难。”
直到现在,曹雪芹设计的《红楼梦》中的诸多之谜还是令人难以解读,这的确是个客观事实。人们就不能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红学研究是不是陷入了一个误区?红学研究为何会陷入误区?如何突破这个误区?曹雪芹的《红楼梦》为何只有八十回?探春的悲剧结局究竟是怎样的?探春的结局在《红楼梦》中起着怎样的作用?曹雪芹的创作意图究竟是什么?他为何要设计“梦幻”之谜?《红楼梦》的主题是什么?应该如何解读《红楼梦》章回题目中点到的诗词曲赋?“一僧一道”、“空空道人”、“顽石”是谁?甄士隐一家是怎么回事?如何解读贾雨村的“正邪两赋”?如何理解甄府、甄宝玉?贾母是怎样的人?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艺术形象究竟是怎样的?高鹗续书为何会长期狗尾续貂?
2003年7月到11月30日,历时四个多月,我们写成了一万多字的红学文章,从2003年12月开始征求红学家的意见,李希凡、王昌定、刘心武、周汝昌、胡文彬先生(以时间为序)以亲笔复信、电子邮件、电话的方式不同程度地肯定了我们的研究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刘心武、胡文彬先生还向有关报纸、刊物、出版社作了推荐。
后来,我们又后不两立不断地对文章进行修改充实,历时三年,到2006年初,梅玫先生主编的贵州省红学会的刊物《红楼》2006年第一期上发表了我们的红学文章《曹雪芹在<红楼梦>里究竟隐去了什么》。2006年6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网站中国文学网“红楼梦研究”上发表了我们们研究《红楼梦》的文章《是某些红学家误解了红楼梦》,以后又陆续于11月4日,发表了《在北京大学语言大学作突破红学误区讲座答问摘要》。12月31 日,发表了《八十回的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一部完整的作品》《探春的结局是流放》、《正确解析红楼梦章回题目中点到的诗词曲赋》。2007年3月25日,发表了《红楼梦人物解析》等文章。一些网站和喜爱《红楼梦》的朋友转贴了这些文章并发表了一些意见。对此,我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参考资料:http://www.xmpig.com/thread-129996-1-1.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7-17
当然是促进作用,俗话说逆境能历练人嘛。如果没有他这种精神,哪来这样成功的红楼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