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功率因数校正与无功补偿有什么区别,我感觉都是减少无功分量,让负载接近阻性负载?

如题所述

呵呵
目的是一样的,都是提高设备的功率因数,但是方法和原理是不一样的,区别还很大。
功率因数校正(PFC),通常针对直流设备,是在设备内部进行的,主要是消除整流的谐波。原理是让整流输出端的电压,跟随输入端的电压,从而使整流部分呈现线性负载特性,消除了谐波,提高了功率因数。
无功补偿,通常是在设备外部做的,是针对感性负载的电流滞后,用电容补偿感性负载的无功功率,从而降低感性负载对电源的无功需求,提高功率因数。(对于容性设备用电感补偿也一样)。

补充:
摘录公司的教材给你参考:

24. 谐波对功率因数的影响如何?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运用较深的数学知识。这里我们只给出结论。
从功率因数的基本定义公式:
η= P有/PS
在有谐波的情况下,加入谐波的参数,再通过比较复杂的数学运算,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公式:
η =(I1/I)•cosφ
=λ•cosφ
其中:
λ,叫基波因子。I1 是基波电流, I是总电流。
cosφ,叫相移因子,或者叫基波功率因数。
从公式可以看出,基波因子反映了谐波对功率因数的影响。显然,在总电流I恒定时,谐波电流越大,基波I1就会越小,也就是基波因子就越小,从而功率因数也就越小。
相移因子(基波功率因数)就是基波电流相对电压的滞后情况,是我们熟悉的计算公式。
以前,电网中直流设备较少,所以谐波不多,大多数情况下:
基波电流I1 ≈总电流I,
所以:基波因子λ≈1
所以有:η≈cosφ
这就是以前我们把cosφ等同为功率因数的原因。
因此,以前我们不了解谐波,或者谐波较小时,考虑无功补偿,都主要考虑移相因子的作用,长此下来,我们就把基波功率因数(移相因子)作为了电网的功率因数的来理解。
因此,在有谐波的情况下,基波因子λ小于1,移相因子就算=1,电网的功率因数也都是小于1的。也就是说,有谐波时,仅仅用电容器补偿,功率因数是很难达标的。
25. 如何消除谐波?
消除谐波,从现阶段的技术上看,难度较高。消谐的设备,通常也很贵。
消除谐波,常用的方法是采用滤波器。
滤波器分:有源滤波器和无源滤波器。
无源滤波器,就是用电抗器+电容器组成的专用设备,又叫LC滤波器。
无源滤波器可靠耐用,但是体积大、重量大、对谐波的适应能力差,只能针对负荷比较稳定的特定负载。如果用户的设备变化了,甚至负载变化了,它的滤波作用就要降低。
有源滤波器,它其实是一个类似变频器的谐波源。它发出与线路谐波幅度相等、相位相反(反180度)的谐波,去抵消线路谐波,从而达到消除谐波的目的。
有源滤波器还可以设置成滤波补偿一体化,不仅仅滤出线路的谐波,还可以直接补偿滞后的基波电流,使基波电流的相位得到补偿,提高功率因数。
有源滤波器是滤波和补偿设备的发展方向,但是现阶段还不够普及,原因是:价格高,功率容量较小,可靠性较低,前期需要的仪器仪表复杂测量,后期的设计与安装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等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