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发生在春秋两季

如题所述

寒潮是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因此寒潮侵袭时,天气发生剧烈的变化。但由於季节、地理条件以及寒潮的强度不同,各地天气变化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冬季最突出的是冷锋过境时温度下降,风向剧变,锋后往往有强大的偏北风,在西北和内蒙古地区有风沙现象,淮河以北,偶有降雪。冷锋一过天气便转睛朗。冷锋过淮河以后,降水机会增多,尤其当冷锋速度缓慢或在江南静止时,降水时间将会持久。
寒潮天气对农业的影响最大。寒潮冷空气带来的降温可以达到10℃甚至20℃以上,通常超过农作物的耐寒能力,造成农作物发生霜冻害或冻害。
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农作物耐寒的生理学温度也都有一定的限度,如北方春小麦、豆类和油料作物属耐寒作物,可以承受-7~-10℃的低温,萝卜可耐-6℃的低温,白菜可耐-4℃的低温,而玉米、马铃薯只能耐-3~-2℃的低温。而且,各种植物不同生长发育期阶段的耐寒能力也不同。对于大多数植物来说,当温度降到0℃左右时,就会明显受害。历史上几乎每次寒潮过程都会造成大面积的农作物受害,灾害程度会因冷空气入侵范围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寒潮过境后,气温骤然下降,降温可持续一天至数天。西北、华北地区降温幅度大,中部、南部降温幅度小,但可以出现冰冻和霜冻现象。如在1955 年1月,由於寒潮连续暴发性的南下,武汉出现了-14.6℃,上海出现了-19.2℃,南宁出现为-2.1℃的极端最低气温,海南岛也出现了罕见的霜冻现象。其中苏、皖、鄂、湘、赣等省不少地区连续出现10-15天一大雪和冻雨,导致了交通、电讯受阻,农牧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春秋时节,寒潮天气除大风和降温外,在长江流域以南常有雨雪。有时还会出现雷暴和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特别是由寒潮引起的终霜、初霜和霜冻对华北、华中地区农作物的威胁更大,往往造成严重减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7-15
寒潮,是由于冬季风造成的,而冬季风的源头是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而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强势在冬春。因为秋季收获,所以对农作物有很大危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7-15
春季寒潮——会使农作物种子刚刚发的芽受损,以致死亡,造成错过季节而失收。
秋季寒潮——会使得还没有完全成熟农作物受损,无法成熟,造成严重减产,以致失收。
第3个回答  2011-07-15
还用说因为寒潮只出现在晚秋、冬季和早春,冬季不耕作,那么只有秋季和春季了。
第4个回答  2011-07-15
虽然寒潮多发生在冬天但春天时播种农作物,秋天收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