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写的中国通史最客观,全面?

吕?范?白?傅?

您好,很荣幸能够为您解答。以下是我的答案,请您参考。

《中国通史》有很多本,比如白寿彝的、范文澜的、吕思勉的、钱穆的、柏杨的、剑桥的等等等等。

我推荐钱穆的《国史大纲》、柏杨的《中国人史纲》、《剑桥中国史》。
特点如下:
1、关于通史最好能成体系的看钱穆的<国史大纲>

2、柏杨老先生的《中国人史纲》里面记载了太多人性的丑恶,柏杨先生对无良帝王的抨击和嘲讽,是全书最见精彩的内容之一,动人处令人会心一笑,刻薄时有大碗喝酒、放声骂娘的痛快。

柏杨写的《中国人史纲》或《资治通鉴》的白话翻译,内容充实,对史实讲得具体,但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缺乏总结,偏近叙述风格。

3、《剑桥中国史》
这是由西方汉学家的泰斗级人物费玉清和崔瑞德主编的一套中国通史,总共有十一册。西方对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要远远高于国内学者,所以,如果楼主要看这套丛书的话,可以先看《晚清史、民国史、中国史》。

4、张荫麟《中国史纲》

关于书的选择,可以参考豆瓣书评。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您,祝您生活愉快,天天开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7-19
我觉得是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

吕思勉先生的史学研究有别于民国其他史学大家的特点,继承了传统的史学观念——即鉴历史之兴衰,究当今之得失;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把传统与现实结合是他的特色,在他的书中能更多地看到现实问题的历史根源,既能看到现存社会的问题,也能找到现实社会形成的原因。他的《中国通史》较多地关注中国典章制度的变迁。作为吕先生的弟子,钱穆先生吸收了顾炎武、顾祖禹、顾栋高、赵翼和钱大昕等人的研究成果,一改前人以断代史为线索的研究方法,以通史概念,研究中国历代王朝的兴亡,并用相当篇幅阐述中国传统学术的发展。由此可见,我们从吕先生的书中不仅能够读出吕先生的观点,还可以通过古事知晓今事,并找到其缘由。从钱先生的书中可以认识更为全面地认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第2个回答  2011-07-19
没有谁写的中国通史最客观,全面,只要是人写的便会带有主观的颜彩...
要看比较真实的历史...便不要看范的,因为我是修中史的,他写的真是欠缺某些成份(大家都明白吧)
要是想纵观中史,钱穆的<国史大纲>真是不错,它蛮完整。
<剑桥中国史>也不错,很清楚,资料丰富。
柏杨的书,如〈中国人史纲〉,都很主观,就是骂人骂得很痛快...
再不是的话,可以看香港中学的中史教科书,我个认为它们都尚算客观,全面。而且字数少,要快速理解中史是很好的选择。

但是...要真正了解中史,并不能只看一两本书。主观,客观的都要看,再自己分析,才去判断每一件事件中谁对谁错,每一件事件的背景经过结果,还有每一件事件之间的关系。追问

没那么复杂吧.........实际情况是我的新学校要我们读一本名叫《中国通史》的书我只是奇怪读哪本才好,看来犯的是不能读了

追答

应該是《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吧...這本很長...共有10多本.
范的看了便當作考試温習,反正它政治正確,观点用作答題比較好,少爭議,政治正確,分数也會好点.
要仔细了解中史便多看不同观点的書和不同史料(如當時的報章雜誌,文獻),再分析,判断.
但要是学校要考試,答題的,便不要過份提出自己的观点,要為分数着想.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3-23
1、都不全面,不管是史记、二十四史、清史稿、资治通鉴都是为了使当时的统治者更好的统治国家,或者是将不可见光的史诗埋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2、所有中国通史都带有编纂者的主观意识,及时感觉是很公正的,也会包含个人的一些感情色彩;
3、所有通史都受当时统治者的干预加上编撰者的个人感情,故所有通史都不是最客观全面的。
第4个回答  2011-07-19
吕思勉先生是中国史学大师,毋庸置疑。简洁些。大概看的话看吕的。吕思勉的中国通史是《中国文化史 中国政治思想史十二讲》文言更多,文化史包括婚姻、交通、农工商等6部分 。 将政治思想分成了4个阶段,对于古代思想的批判比较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