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结构形式有几种,举例说明

如题所述

1、抬梁式构架


抬梁式构架,又称“叠梁式构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为普遍的木构架形式,常用于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


它是在柱子上放梁、梁上放短柱、短柱上放短梁,层层叠落直至屋脊,各个梁头上再架檩条以承托屋椽的形式,即用前后檐柱承托四椽栿、栿上再立二童柱承托平梁的做法,梁柱用料都要求尺寸较大。


抬梁式结构复杂,要求加工细致,但结实牢固,经久耐用,且内部有较大的使用空间,同时还能产生宏伟的气势,又可做出美观的造型。



2、穿斗式构架


穿斗式构架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它的特点是柱子较细、密,每根柱子上顶一根檩条,柱与柱之间用木串接,连成一个整体,屋面荷载直接由檩传至柱,没有梁。


采用穿斗式构架,可以用较小的材料建筑较大的房屋,而且其网状的构造也很牢固。不过因为柱、枋较多,室内不能形成连通的大空间。



3、混合式构架


当人们逐渐发现了抬梁式与穿斗式这两种结构各自的优点以后,就出现了将两者相结合使用的房屋,即两头靠山墙处用穿斗式木构架,可以不使用直径大的木料;而中间使用抬梁式木构架,就能增加室内使用空间。


这种混合构架是不全部使用大型木料,但和全部使用大型木料的效果相同。



4、干栏式构架


干栏式木构架是先用柱子在底层做一高台,台上放梁、铺板,再于其上建房子。这种结构的房子高出地面,可以避免地面湿气的侵入。


后期的干栏式木构架实际上是穿斗的形式,只不过建筑底层架空,不封闭而已。



5、井干式构架


井干式构架是一种不用立柱和大梁的房屋结构,以圆木或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层层叠垒,在转角处木料端部交叉咬合,形成墙壁,形如古代井上的木围栏,在左右两侧壁上立矮柱承脊檩构成房屋。


这种结构较为简单,所以容易建造,不过也极为简陋,而且耗费木材,在森林资源覆盖率较高地区或寒冷地区有所应用,如东北林区、西南山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07

基本有三种样子:

一、“举头三尺有梁子”——抬梁式

咱们都说“举头三尺有神明”,而今天要说的古建筑的第一种样子叫“举头三尺有梁子”,即抬梁式。

抬梁式,简单说就是把梁都“抬起来”,怎么抬呢?首先建房子时要在基座上立起一堆柱子这些柱子是整个建筑的脊梁。

而后,沿着屋子的进深方向,在每根柱子的顶端架设横向的木梁,由下往上梁的长度依次递减。最上层梁中间立小柱或三角撑,形成三角形梁架。

这种结构广泛运用于北方,在大型宫殿、寺庙、民间豪宅中都大量运用,因为它节省木材,而且搭建起来后,一层层一叠叠的,再配合着大屋顶、斗拱、飞檐等,非常威武霸气。

(五台山佛光寺)

二、“穿针引线”——穿斗式

如果说抬梁式是一个威武的将军,那么,穿斗式就是一个轻盈飘逸的少女。因为穿斗式并不采用那种层层上叠的木梁结构,而是:

首先,还是在台基上沿着屋子进深方向架立柱,这些立柱的间隔比较短,比较密集。接着,用穿枋穿过每根立柱(如下图)就如图穿针引线一般。

这种结构简洁大方,所用木料较多,在我国南方地区广为采用。

三、“围个木栅栏”——井干式

最后一个叫井干式,这种样式和它的名字一样,起源于古代水井旁边围成的木围栏其不用立柱和木梁,整体都是用圆形、矩形或六角形的木料一层层搭建,“围”起来的。因为这种结构所需木料特别多,故一般只在西南地区广为采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1木结构.。江南三大名楼就是例子。
2砖结构。辽代辽阳白塔。
3混合结构(砖石)。大量的古建筑属于这一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7-19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结构。其中:
北方木构形式,主为抬梁式(屋面椽子架在梁上,梁架在柱上),北京“太和殿”。
南方木构形式,主为立帖式(屋面椽子架在柱上,梁为柱横向牵连),宁波“天一阁”。

其他在民居中,结构样式多因地取材,因地置宜,采用砖石土等多种,但往往是材料不同,而结构样式却是仿木结构。
与西方的砖石结构完全不同。
第4个回答  2011-07-20
屋顶是平的,瓦房。
皇宫的,一些上等好木。
亭子的,像一顶官帽。
多看看电视剧里的屋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