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前是什么朝代?

如题所述

从现在往前推500年,1518年,是明朝期间,明武宗正德六年。据考证,从明初到清末民初,时间为500多年。那时,大槐树后裔已遍及全国。

人们初次见面互问老家,会说:"啊!原来是洪洞老乡。"若再问"老乡贵姓",若回答为同姓,问者就会说:"啊!五百年前是一家。"逐渐,同姓之间"五百年前是一家"这句俗语也就这样一直延续至今。

扩展资料:

一、明朝简介: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民不聊生,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称朱明,定都于应天府;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以应天府为陪都。

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殉国,明朝覆灭。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随后清朝击败大顺、大西、南明弘光、隆武、绍武等诸政权。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覆灭。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奉明正朔的明郑覆灭。

二、国号:

朱元璋初定天下,建国号意在大中,既而祈天,乃得大明,表示承袭自韩山童、韩林儿父子的“大小明王”之号,又称皇明,史称明朝、明代,清朝时称之为前明。

大明国号来源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与宗教有关,吴晗等人认为,大明国号的源头是明教,此说后来被金庸等作家采用,而胡阿祥等认为此国号出自白莲教,而源头则是佛教。朱元璋手下有一部分明教徒,用“明”作国号以示正统地位,也同时应和明教中的“明王出世”预言。

其次,以明喻火,根据五德终始说,表示明朝取代元朝是以火克金。又因皇室姓朱,称朱明。1644年北京陷落后,南方各地先后拥立明朝宗室建立朝廷,沿用大明国号,别称南明或后明,清人称之为伪明,奉大明正朔的郑芝龙在东南沿海建立了明郑势力,后其子郑成功及其孙郑经在台湾建立的政权又称为明郑时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五百年前是一家

百度百科-明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1
  从现在往前推500年,1511年,是明朝,明武宗正德六年。
  想来楼主会问这个问题,是想弄清楚“五百年前是一家”这句俗语的由来吧。
  其实这句话渊源于明朝初年的一次大规模移民活动——“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
  元朝末年,自然灾害频发,黄河地区水患尤为严重。同时统治者的高压统治,导致红巾军起义,战乱纷争,使得中原地区民不聊生,人口大量减少。于是明初洪武年间开始从山西移民垦荒,使农业有所恢复。然而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又发生了“靖难之变”战乱四年,又一次造成河北、山东、河南、皖北、淮北等地的荒凉局面,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为了恢复社会生产力,永乐皇帝不得不继续进行强迫式的移民。
  当时当局常常将山西境内的许多移民集中到位于晋南的洪洞县的一棵大槐树下,再分批迁往其他省份。根据《明史》、《明实录》等史书记载,自洪武六年(1373年)到永乐十五(1417年)近50年内,先后共计从山西移民18次,其中洪武年间10次,永乐年间8次。这些移民迁往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陕西、甘肃等十余省,500多个县市。
  在中国北方地区,大量的民间家谱、碑文资料有详细记载,在地方志如《温县志》、《宝丰县志》、《宁阳县志》、《丹风县志》、《商南县志》、《山阳县志》等都明确记载了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下集中移民。至今在河北、河南、山东、东北等地区仍流传着一句民谣:“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在此后的从明初到清末民初的500多年间,“大槐树”后裔已遍及全国。民国初年,人们初次见面互问老家,会说:“啊!原来是洪洞老乡。”若再问:“老乡贵姓?”若回答为同姓,问者就会说:“啊!五百年前是一家。”逐渐,同姓之间“五百年前是一家”这句俗语也就这样一直延续至今。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7-24
五百年前,那就是1511年,是明朝,明武宗正德六年
第3个回答  2019-12-21
明朝1519年,现在是2019年,是明朝正德七年
第4个回答  2011-07-24
明朝,武宗正德---康陵之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