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现在的咏春拳和崂山永春的区别呀,叶问属于哪一脉呀?

如题所述

  1
  永春拳由五枚始创。五枚原名吕四娘,是清代吕留良(浙江石门人1629~1683年)的曾孙女。在清顺治、康熙年间,吕留良为反清复明著书立说,其中《吕子文集》影响颇深。雍正6年(1728年),曾静师徒因以此书为反清理论工具而触犯清廷法律,于1730年12月被清廷抄家灭族,连死去了30年的吕留良也祸遭开棺戮尸、锉骨扬灰;除了12岁的吕四娘(后出家为尼、法号五枚)得以逃生外,族人无一幸免于难。
  为报族仇,五枚参加了反清复明组织,且是领导人之一。五枚是太极高手,一次在嵩山五乳峰采药,巧遇蛇鹤相斗,从蛇的摆摇腾舞与鹤的飞扑旋翔中获得感悟,创立了“蛇鹤影形”拳,故后人称她为“白鹤仙师”。在福建省永春县五里镇大羽乡,还保留有“白鹤仙师”的神牌。
  五枚将“蛇鹤影形”拳教给女徒弟方七娘(洪熙官之妻,后称方永春),方七娘接受反清组织的安排,在福建省永春县五里镇大羽乡之密林深处,开设永春堂,招收百多名美女徒弟传教“蛇鹤影形”拳。据说其目的是准备安插在清宫内作反清内应。因为“蛇鹤影形”拳在永春县传教,所以此拳被称之为“永春拳”;方七娘也因之而被人称为“方永春”。后因参与反清被追杀而隐姓埋名。
  2
  顺德八区南朗人陈锡候是陈华顺的入室弟子,他留给女徒弟欧少凤的《永春渊源表》中有以下一诗可作论证:
  永春源出蛇鹤形,当年乾坤唱复明。
  耕拦摊膀柔纵势,击撞标挂刚发劲。
  女杰求存逃天涯,巾帼图继改门名。
  世人若问永咏事,谜中离合有曲程。
  诗中的“唱复明”就是反清复明;“永咏事”就是说“永春”是“咏春”的前身;“谜中离合有曲程”,就是说“咏春”在猜离合谜中,“咏春”的谜意是“言永春”三字。如今所写的咏春的“咏”字只是“咏”字的简体。可能是谐音之故,“言永春”三字后来又被编出了“严咏春”的故事。听欧少凤说:“1970年之前,‘严咏春’三字从未有所闻”。
  1762年(乾隆27年),清廷招安各反清组织,方永春的孙女洪咏英(洪文定之女)为保留永春拳这优秀拳种,毅然采取“巾帼图继改门名”的办法,把洪咏英的“咏”字和祖母方永春的“春”字组合成“咏春”之名。这就是相传至今的“咏春拳”之名的由来。
  当年“改门名”时,永春弟子有一口号:“清廷亡、永春复”。意思是清廷灭亡之后,要认祖归宗,要复用“永春”二字。
  “永春”更名“咏春”后,从1762年至1920年,其间158年内都是称“咏春拳”,包括叶问拜师时都叫咏春。直至1921年,即民国10年,再由陈华顺之子陈汝棉、大弟子陈锡候、雷汝济、黎协箎等,一起商量“清廷亡、永春复”的认祖归宗大事。
  因为陈华顺是梁赞的首徒,陈汝棉是陈华顺之儿,所以众师兄弟大力支持陈汝棉在咏春拳第一发祥地佛山创办“永春国术社”,各师兄弟中有陈锡候、黎协箎、雷汝济、黎厚培、何见、陈孔大、何汉侣、吴小鲁、吴仲素、叶继问(李小龙师傅叶问)等联名赠匾作贺(此匾现存顺德马宁陈华顺故居)。据欧少凤说,此匾是由陈锡候所书。
  当时因交通与通讯设备落后,此“认祖归宗”之举未能及时通知海内外各同门。后来又有同门认为,“咏春”之名已使用百多年,“叫惯了”,不改也罢!连大力参与及支持“永春复”壮举的叶问,到香港后也照旧使用“咏春”。所以“永春”与“咏春”的区别,就是改名与不改名的区别,也是一派两称,叫“咏春”多,叫“永春”少的缘故。
  3
  永春拳的初级练习有小练头、寻桥、标指三套功夫,这三套功夫是从“蛇鹤影形”拳中剖拆出来的步、手招式。其中第一套必先学的是“小练头”,小练头的“练”字是布带的意思。毛泽东诗词《菩萨蛮·大柏地》中有“谁持彩练当空舞”句,其中这个“练”字就是布带的意思。小练头的练习要求是要将两手腕练成如布带般柔软蓄劲、柔纵刚发。
  永春前辈们有永春拳诀一联句:“永春拳训伏深山猛虎;半点棍束缚碧海蛟龙”。诀联中训伏的“训”字,是以武德、道义晓之以理,以真功夫来伏人,不具备好勇斗狠的存在。束缚的“束”字是快的意思,也就是说,双手练成柔劲的布带后,出招快,是柔纵刚发、寸劲快打的真谛。所以练永春功夫,如不理解小练头是布带,不理解训与束二字的隐意,那就等于是一个“永春拳盲者”。对于在1970年后各同门“标新立异”所用的小念头、大念头称谓,我师父说从未所闻;前辈欧少凤说是以谐音用了错字;凭我的感觉是永春后人用念字取代练字,是蓄意将布带的练字不对外公开的隐语,也可以说是用意念搏击的最高境界。
  永春的后人,数陈国基最有代表性,他是陈华顺的曾孙,要数永春的功夫套路与真传,他是最多最好,不愧是陈华顺之后新一代的“永春掌门人”,所以马宁能成为“永春之乡”是他的最大功绩。
  永春功夫有20多套,一般习练者都选小练头、寻桥、标指。其实这三套功夫只是初级的练习拳。有的人只懂这三套拳,就说永春拳唯此三套,这是不对的。永春功夫除了以上所说的三套外,还有八斩刀、六点半棍、木人桩等是必学的;还有历代前辈们吸取了洪、刘、蔡、李、莫、白眉、龙形等各门派的拳械之长,然后融入了永春手法而创出了20多套鲜为人知的永春功夫。
  4
  我与师兄伍礼式多次听师父陈家燊讲述:“叶问全名叫‘叶继问’,有很高的学武悟性,他14岁拜亚爷陈华顺为师。”师父讲的这番话我至今记忆犹新。广州日报《两“春”之争》的报导,写叶准说:“我不承认永春”;“我父亲的师父是梁璧等宗师”,就凭这两句话,我认为肯定是笔者听错了叶准的用意。叶问第一个拜陈华顺为师那是海内外同门都知道的事,不能用“等宗师”而轻描淡写来表达。
  “咏春”改“永春”是在1921年,现在马宁陈华顺故居存有“永春国术社”的横匾,其中有叶继问留名赠贺,这足以证明“咏春”改“永春”有叶问的参与和支持。作为儿子的叶准,肯定懂得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所以我认为是《两“春”之争》的笔者听错了叶准的原意。
  李小龙的成名,带给师父叶问的成名;叶问的成名,带给了永春、咏春后辈们的成名,带给拓展中国武术文化的机遇。我们习武的人,希望都能接受中国气功大师伍文龙的一句话:“成名者未必个个有真料”。
  最后,我还是这样说,永春、咏春是一派两称,本同一脉,“永春”与“咏春”的区别,是改名与不改名的区别。

  佛山市武术协会副主席———陈锦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4-25
叶问起先是陈华顺体系的,这是第一套梁家外传的咏春体系,后来叶问败于梁壁,拜梁壁为师,也就学了梁家秘传咏春,学多少就不知道了
第2个回答  2011-04-25
咏春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