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介绍“厄底卡拉多细胞动物区系” 越详细越好!!!

6亿年前的厄底卡拉多细胞动物区系。别引用陈阅增的《普通生物学》!
求求各位了,不要引用《普通生物学》!什么,你不知道《普通生物学》是什么?就是Leo_韩冰贴上的……还有,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我也有所涉猎,不用各位好心提醒了,我只要“厄底卡拉细胞动物区系”。求求各位快点啊,周六我就要出发去考试了!!!

埃迪卡拉(Ediacaran)动物群是Sprigg于1947年在澳大利亚中南部Ediacara地区的庞德砂岩层中首先发现的。最初人们未能确定这一动物群的时代,后来终于确定为前寒武纪,年龄为6.7亿年。埃迪卡拉动物群包含三个门,19个属,24种低等无脊椎动物。三个门是:腔肠动物门,环节动物门和节肢动物门。水母有7属9种;水螅纲有3属3种;海鳃目(珊瑚纲)有3属3种;钵水母2属2种;多毛类环虫2属5种;节肢动物2属2种。

迄今为止,生命在地球上已经延续了35亿年,但是这其中却有近30亿年是水生细菌和藻类的时代。尽管生命在不断的自我完善,几十亿年中,先后出现了真核生物并显现出多细胞个体的趋势,但这一时期的生命仍然是非常原始的。这一局面在藻类时代行将结束时出现了变化。1947年,古生物学家在澳大利亚埃迪卡拉地区的岩层中发现了大量距今6、7亿年前的古生物化石,发现的古生物共计8科22属31种,这标志着原始的生命形态在经过30亿年的准备之后,其积累的生命能量和无穷的创造力即将喷薄而出。生命演化的历史翻开了全新的篇章。

-----------------------------------------------
埃迪卡拉纪(Ediacaran),又称震旦纪和新元古代III(Neoproterozoic),是隐生宙最后的一段时期。一般指620-542百万年前。学者曾用这个名字指不同阶段,但是2004年5月13日,国际地质学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logical Sciences,IUGS)宣定日期,这是这个组织在120年第一次加时期定义。

[编辑] 名字来源
这个期的开始与其他地质时代不同,不按照化石变化。在这个时期的出现的软体生物很少留下化石。埃迪卡拉纪是从一个有不同化学成份的岩石层开始。这个岩石层13C非常少,说明当时全球性的冰河时期结束。(参见《科学》杂志文章)。

埃迪卡拉的名字来自南澳大利亚得里亚的埃迪卡拉山。1946年,Reg Sprigg曾在这里发现显生宙以前的化石。研究这些化石的Martin Glaessner认为这是珊瑚和海虫的先驱。以下几十年,南澳大利亚还找到很多的隐生宙化石,其他各大洲也找到一些。这些化石一起叫做埃迪卡拉动物。

[编辑] 埃迪卡拉动物
埃迪卡拉动物化石出土越多,反而越没有规律。有几种化石比较象后来动物的先驱。埃迪卡拉后期,有一些虫子爬行的痕迹,也找到一些小的硬壳动物。可是大部分的埃迪卡拉动物是一些不能动的球,盘,叶状体,和以后的动物没有什么关系。学者之间,这些化石到底是什么也有很多争论。

=======================================================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是指在寒武纪时期短短200万年间,生命进化出现飞跃式的发展,几乎所有动物的“门”都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因出现大量的较高等生物以及物种多样性,于是,这一情形被形象地称为生命大爆发,也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这也是显生宙的开始。

在世界各地发现的化石群共同印证了这一生命进化史上的壮观景象,例如伯吉斯页岩。在中国云南省澄江县发现的这一时期的化石群相当典型,非常多的不同种类的生物几乎同时在这一时期出现。
----------------------------------------------------
大约5~6亿年前,在地球学家称为寒武纪的开始之时,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在几百万年的很短时间内出现了。起先是寒武纪初小壳化石的爆发性发展,继之被大型带壳动物取代。是什么原因使得早期寒武纪世界能够激发这样的生命“爆发”?长期以来这是古生物学研究中的一大难题。古生物学家为此做出大量的努力, 或许是因为大气中积累了足够的有利于呼吸作用的氧;全球环境变化有利于后生动物的生存;海洋化学物质的变化积累了大量的磷酸盐,使得软体动物有可能演化出保护性的骨骼;生态学理论及其相互捕食关系的理论对此也作出了解释。
-----------------------------------------------------------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被称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上的一大悬案——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自达尔文以来就一直困扰着进化论等学术界。大约6亿年前,在地质学上称做寒武纪的开始,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门在几百万年的很短时间内出现了。这种几乎是“同时”地、“突然”地出现在寒武纪地层中门类众多的无脊椎动物化石(节肢动物、软体动物、腕足动物和环节动物等),而在寒武纪之前更为古老的地层中长期以来却找不到动物化石的现象,被古生物学家称作“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简称“寒武爆发”。达尔文在其《物种起源》的著作中提到了这一事实,并大感迷惑。他认为这一事实会被用做反对其进化论的有力证据。但他同时解释到,寒武纪的动物一定是来自前寒武纪动物的祖先,是经过很长时间的进化过程产生的;寒武纪动物化石出现的“突然性”和前寒武纪动物化石的缺乏,是由于地质记录的不完全或是由于老地层淹没在海洋中的缘故。

2.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代表——云南澄江动物群

寒武爆发的典型代表是被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的我国云南澄江动物群,它是世界上目前所发现的最古老、保存最为完整的带壳后生动物群。该动物群是我国青年古生物学家侯先光1984年在云南澄江县帽天山首先发现的。这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保存非常完美,距今约5.7亿年的化石群,其成员包括水母状生物、三叶虫、具附肢的非三叶的节肢动物、金臂虫、蠕形动物、海绵动物、内肛动物、环节动物、无绞纲腕足动物、软舌螺类、开腔骨类,以及藻类等,甚至还有属于低等脊索动物或半索动物(如著名的云南虫)等。由于许多动物的软组织保存完好,为研究早期无脊椎动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等提供了极好的材料,同时也成为了探索地球上大壳后生动物爆发事件的重要窗口。

3.云南澄江动物群在生物进化研究上的意义

云南澄江动物群的发现,使得我们对在前寒武纪晚期到寒武纪早期生命的进化发展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它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至少可以概括为两点:

首先,该动物群的发现,再次证实了“生命大爆发”的存在,成为“寒武爆发”理论的重要支柱。同时,它还是联系前寒武纪晚期到寒武纪早期生命进化过程的重要环节。

在该动物群被发现之前的本世纪内就有过两次激动人心的古生物学发现。一次是1910年在北美发现的距今约5.3亿年中寒武纪的“布尔吉斯动物群”,另一次是1947年在澳大利亚南部发现的距今6.8亿~6亿年之间的“埃迪卡拉动物群”。云南澄江动物群成了联系布尔吉斯动物群和埃迪卡拉动物群之间的重要环节,随着对澄江动物群研究的深入,埃迪卡拉-澄江-布尔吉斯3个动物群之间的演化关系会更加清楚。

其次,澄江动物群的发现为“间断平衡”理论提供了新的事实依据,对达尔文的进化论再次造成冲击。“间断平衡”理论认为,生物的进化不像达尔文及新达尔文主义者所强调的那样是一个缓慢的连续渐变积累过程,而是长期的稳定(甚至不变)与短暂的剧变交替的过程,从而在地质记录中留下许多空缺。澄江动物群的发现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并非总是渐进的,而是渐进与跃进并存的过程。

4.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原因探讨

寒武爆发吸引了无数的古生物学家和进化论者去寻找证据探讨其起因。100多年以来的证据产生出解释寒武爆发的两种基本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寒武爆发是一种假象,这是某些达尔文或新达尔主义者所持的观点。由于进化是渐进的,所谓的“爆发”只是表明首次在生物化石记录中发现了早在前寒武纪就已经广泛存在并发展的生物,其它的生物化石群则可能由于地质记录的不完全而“缺档”,造成这种“缺档”的原因是前寒武纪地层经历着热与压力,其中的化石被销毁了。由于发现前寒武纪化石沉积层中存在大量象细菌和蓝藻这样简单的原核生物,因而这一解释不再有说服力。另一种观点认为,寒武爆发代表了生物进化过程中的真实事件,科学家从物理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变化两个方面来解释这一现象。

1965年,两位美国物理学家提出了寒武爆发是由于地球大气的氧水平这个物理因素造成的。他们认为,在早期地球的大气中含有很少或根本就没有自由氧,氧是前寒武纪藻类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并逐渐积累形成的。后生动物需要大量的氧,一方面用于呼吸作用,另一方面氧还以臭氧的形式在大气中吸收大量有害的紫外线,使后生动物免于有害辐射的损伤。

生物学家则从生物本身的生态关系来探讨这一问题,因为地质学的证据否定了这种氧理论的观点。大约在距今10亿年至20亿年之间广泛沉积层中含有大量严重氧化的岩石,这说明在这一时期内已经存在足够生命爆发的氧条件。因而生物学家从两个重要事件的出现来探索造成寒武爆发的原因,即有性生殖的产生和生物收割者的出现。

从化石资料来看,真核藻类大约在9亿年前出现了有性生殖,实际上,有性生殖出现得更早。有性生殖的发生在整个生物界的进化过程中有着极其重大的作用,由于有性生殖提供了遗传变异性,从而有可能进一步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这是造成寒武爆发的原因之一。

生物收割者假说是美国生态学家斯坦利提出的,是一种解释寒武爆发的生态学理论,即收割原则。斯坦利认为,在前寒武纪的25亿年的多数时间里,海洋是一个以原核蓝藻这样简单的初级生产者所组成的生态系统。这一系统内的群落在生态学上属于单一不变的群落,营养级也是简单唯一的。由于物理空间被这种种类少但数量大的生物群落顽强地占据着,所以这种群落的进化非常缓慢,从未有过丰富的多样性。寒武爆发的关键是草食收割者的出现和进化,即食用原核细胞(蓝藻)的原生动物的出现和进化。收割者为生产者有更大的多样性制造了空间,而这种生产者多样性的增加又导致了更特异的收割者的进化。营养级金字塔按两个方向迅速发展:较底层次的生产者增加了许多新物种,丰富了物种多样性,在顶端又增加了新的“收割者”,丰富了营养级的多样性。从而使得整个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最终导致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产生。

对于“收割理论”科学家们目前还没有找到直接的证据来证明其正确性,然而,一些间接的证据支持了这一理论。间接证据之一来自于前寒武纪叠层石,这些由藻类组成的叠层石中保存了前寒武纪最丰富的生产者群落。今天,叠层石仅盛产于缺少后生动物收割者的贫瘠环境中,如超盐量的咸水湖中。藻类在前寒武纪地层中的大量存在,大概反映了当时收割者的贫乏。另外,生态学野外研究也提供了一些间接的证据,研究表明,在一个人工池塘中,放进捕食性鱼,会增加浮游生物的多样性;从多样的藻类群落中去掉海胆,会使某一藻类在该群落中占统治地位而多样性下降。

寒武爆发作为地史上的第二大悬案一直为人们所关注。随着化石的不断发现及新理论的建立,这一迷团最终将大白于天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5-09
6亿年前虽然出现了厄底卡拉多细胞动物区系,但一般认为这一区系不像以后动物谱系的前体,可能只是动物进化中一次独立的失败尝试。进入寒武纪后,在约500万年的短时间内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无脊椎的动物化石。这些无脊椎动物的类型有些在以后绝灭了,有些则是后来的无脊椎动物的始祖类型。不仅如此,在寒武纪地层中还发现了原始脊索动物的成员,即Pikaia属的化石。Pikaia是当时海洋中的一属浮游动物,体小,构造简单,背部已有一条脊索。虽然Pikaia只是寒武纪地层中发现的最稀有的化石的一种,但却足以表明,在寒武纪时期已经有了脊索动物。据此我们就可以说,已知动物的各个门,除少数如苔藓虫以外,在寒武纪时期都已存在,苔藓虫是直到奥陶纪之前才产生的。但是这也许是由于未能发现寒武纪的苔藓虫化石所造成的假象。500万年在整个生命的历史中是短暂的,但在这时却几乎同时出现了众多的动物类型。寒武纪这种暴发式的突增,在动物进化史上还没有那一个时期可以与之相比。

分类学中不同的“门”反映不同类型动物的基本躯体设计。寒武纪完成了几乎所有各门多细胞动物躯体的基本设计。寒武纪以后的发展只是在这些基本设计的框架中的变异和创新。为什么在寒武纪能如此快地出现众多结构类型呢?生态学对这一问题提出的一种解释是:在寒武纪之初,即多细胞动物刚刚出现之时,可以为动物占据的生态位都是空的,任何一种生命类型都可能找到一个适合的生存空间,因此发生了一次蔚为壮观的辐射进化,此后,由于所有的生态位都被占领,即使发生了大规模的物种绝灭,绝灭物种留下的空位也会迅速地被留存下来的物种占领,因而不存在产生动物全新类型的机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