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是什么东西?有什么功效?

如题所述

白芷
【药 名】:白芷
【拼 音】:BAIZHI
【英文名】:Dahuricae Angelica Root Taiwan Angelica Root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
【功 效】:祛风,燥湿,消肿,止痛。
【主 治】: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
【性味归经】:辛,温。①《本经》:“辛,温。”②《别录》:“无毒。”③《滇南本草》:“性温,味辛微甘。”④《药物图考》:“有小毒,臭香,味辛。”
入肺、脾、胃经。①《珍珠囊》:“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手太阴肺经。”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胃三经。”③《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8~2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用药忌宜】:阴虚血热者忌服。《本草经疏》:“呕吐因于火者禁用。漏下赤白阴虚火炽血热所致者勿用。痈疽已溃,宜渐减去。”
【药物配伍】:《本草经集注》:“当归为之使,恶旋覆花。”
《本草纲目》则这样解释
【释名】亦名白、芳香、泽芬、苻蓠、、莞、叶名麻、药。
【气味】(根)辛、温、无毒。
【主治】
肺、胃、大肠三经的疾病。李时珍说:白芷“所在之病不离三经。如头
目眉齿诸病,三经之风热也;如漏带痈疽诸病,三经之湿热也。风热者,
辛以散之;湿热者,温以除之。为阳明主药,故又能治血病、胎病,而
排脓、生肌、止痛。”
1、一切伤寒。用白芷一两、生甘草半两、姜三片、葱白三寸、枣一枚、
鼓五十粒,加水二碗,煎药服下服汁,煎药服下取汗。不汗再服。此方
名“神白散”,或“圣僧散。”
2、一切风邪。治法同上。
3、伤风流涕。用白芷一两、荆芥穗一钱,研细。每服二钱,茶送下。
4、偏正头风。用白芷(炒)二两五钱,川芎(炒)、甘草(炒)、川乌头(半
生半熟)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细茶薄荷汤送下。
5、头晕。用白芷洗晒后研细,炼蜜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每嚼服一丸,
茶汤或荆芥汤送下。
6、风热牙痛。用白芷一钱、丹砂五分,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
芡子大。常取以擦牙,有效。又方:白芷、吴茱萸等分,泡水嗽口,吐
去延水。
7、眼病。用白芷、雄黄,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龙眼大,丹
砂为衣。每服一丸,茶送下。饭后服,一天服二次。此方名“还睛丸”。
8、口齿气臭。用白芷七钱,研细。每服一钱,饭后服,清水送下。

参考资料:<本草纲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24

白芷是一种伞状植物,其形状像一把打开的伞,所以也被列为伞形科。白芷的气味浓烈,外表呈黄褐色或者褐色,通常根茎可以2-5厘米,最长可达7-8厘米,带紫色。白芷的药用价值也很高,是以根入药,有祛病除湿,活血止痛的效果,主要治于风寒感冒等症状。

第2个回答  2007-05-09
白芷:(解表:发散风寒药)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
散寒通窍,祛风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应用:
1、用于外感风寒,头痛鼻塞。常与荆芥、防风等配伍。又为治鼻渊头痛的要药,常与苍耳子、辛夷等通窍药配用。
2、常用于风邪所致的眉枝骨痛、头风痛和牙痛。可单用;或与川芎、防风等配伍,以增强祛风止痛的功效,如川芎茶调散。有热者,可配黄芩、石膏。
3、用于痈肿疮疡,未溃者能消散,已溃者能排脓。如治乳痈肿痛,常与瓜萎、贝母、蒲公英等配用,以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4、用于寒湿白带。常与白术、茯苓、乌贼骨等健脾、利湿、止带药配用。此外,亦可用于皮肤搔痒。
[用量、使用注意、禁忌]
3—9克。
研究:
兴安白芷含挥发油、白芷素、白芷醚等,川白芷含挥发油、川白芷素、香柠檬内酯等,杭白芷含香柠檬内酯。
白芷素对冠状动脉有明显扩张作用。川白芷煎剂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等有掏作用。
第3个回答  2007-05-09
白芷是中药中具有发散风寒作用的一味药,主要用于风寒感冒.
第4个回答  2007-05-09
是一种中药。
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