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性负载两端并联电容可以提高线路功率因数,是否并联的电容容量大,功率因数就提得越高?

如题所述

不是绝对的。

感性负载两端并联电容器可以有效的提高线路的功率因数。但并联电容并不是数量越多、容量越大,功率因数就越高。

但未并联电容器之前为感性负载,并联电容器后可以使功率因数提高,直到加了一定量的时候功率因数达到最大,即为1,这时候变成为阻性负载,如果并联电容继续增加,那么功率因数反而会降低了。所以,并联电容并非数量越多、容量越大越好,而是有其科学的计算方法。

负载电流滞后负载电压一个相位差特性的为感性负载,如变压器,电动机等。另外一种是指有些设备在消耗有功功率时还会消耗无功功率,并且有线圈负载的电路。

扩展资料:

电感对电流的变化有抗拒作用。当流过电感器件的电流变化时,在其两端产生感应电动势,其极性是阻碍电流变化的。当电流增加时,将阻碍电流的增加,当电流减小时,将反过来阻碍电流的减小。这使得流过电感的电流不能发生突变,这是感性负载的特点。

由于感性负载在接通电源或者断开电源的一瞬间,会产生反电动势电压,这种电压的峰值远远大于负载交流供电器所能承受的电压值,很容易引起车用逆变器的瞬时超载,影响逆变器的使用寿命。因此,这类电器对供电波形的需要较高。

当不存在谐振条件即电网的电抗值和并联电容器的电容值所构成的谐振频率比较高而负载产生的谐波电流和母线的谐波电压又很低时,此时,不需要考虑降低谐波值。

自愈式电容器也不能万无一失,每次局部击穿后都能可靠自愈。实践证明不“自愈”(即自愈失效)的概率是存在的,因此这种产品设计时必须要有切实的防火措施和特殊的保护措施,方能确保安全运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并联电容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感性负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19

不是绝对的。

在感性负载两端并联电容器可以有效的提高线路的功率因数。但并联电容并不是数量越多、容量越大,功率因数就越高。

但未并联电容器之前为感性负载,并联电容器后可以使功率因数提高,直到加了一定量的时候功率因数达到最大,即为1,这时候变成为阻性负载,如果并联电容继续增加,那么功率因数反而会降低了。所以,并联电容并非数量越多、容量越大越好,而是有其科学的计算方法。

负载电流滞后负载电压一个相位差特性的为感性负载,如变压器,电动机等。另外一种是指有些设备在消耗有功功率时还会消耗无功功率,并且有线圈负载的电路。

扩展资料

电感对电流的变化有抗拒作用。当流过电感器件的电流变化时,在其两端产生感应电动势,其极性是阻碍电流变化的。当电流增加时,将阻碍电流的增加,当电流减小时,将反过来阻碍电流的减小。这使得流过电感的电流不能发生突变,这是感性负载的特点。

低阻测量时,对于感性负载问题:

1、避免用脉冲式测量。

2、决定于L/R时间常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并联电容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感性负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8-22

不是一定。

跨感应负载的并联电容器可以有效地增加线路的功率因数。但是,并联电容器数量越大,容量越大,功率因数越高。

但是,在电容器并联连接之前,没有连接感性负载。在电容器并联连接之后,可以增加功率因数。当功率因数在量增加时最大化时,它为1,这成为电阻性负载。如果并联电容继续增加,则功率因数将减小。因此,并联电容器的数量越多越好越好,但却有其科学的计算方法。

负载电流滞后于负载电压。一个相位差特性是感应负载,例如变压器,电动机等。另一种是一些电路,其中一些设备在消耗有功功率并具有线圈负载时消耗无功功率

扩展资料

由于感性负载在接通电源或者断开电源的一瞬间,会产生反电动势电压,这种电压的峰值远远大于负载交流供电器所能承受的电压值,很容易引起车用逆变器的瞬时超载,影响逆变器的使用寿命。因此,这类电器对供电波形的需要较高。

开关旁边并联电容是为了在开关断开时减少开关断开的两个触点之间形成的电弧;开关闭合时,则没有消除电火花的作用。

因为开关所接的电路中,常常都属于感性负载,感性负载在断电时由于电流不能突变,因此会在断开的两个触点之间形成的电弧,这个电弧一方面对触点造成损坏作用(容易拉成毛刺),一方面影响电路的断开时间;加上电容后,由于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使触点两端的电压也不能突变,因此就没有火花形成,其可吸收尖锋电压,起到保护触点的作用和及时断开电路的作用,防止击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感性负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6-24

一、众所周知,在感性负载两端并联电容器可以有效的提高线路的功率因数。但并联电容并不是数量越多、容量越大,功率因数就越高。但未并联电容器之前为感性负载,并联电容器后可以使功率因数提高,直到加了一定量的时候功率因数达到最大,即为1,这时候变成为阻性负载,如果并联电容继续增加,那么功率因数反而会降低了。所以,并联电容并非数量越多、容量越大越好,而是有其科学的计算方法。

二、并联电容器的原理及意义

提高电路功率因数的意义在于提高电源的利用率、减小无功电流在线路中产生的热损耗和电压损失,提高电路的总体效率。由于用电设备中,绝大部分是感性负载,所以电路的功率因数也都会小于1(滞后,即电流相位滞后于电压相位),在某些用电场合,还不到0.5,这会造成电能和电源设备的大量浪费。因此应设法提高。

提高功率因数的常用办法是在负载两端并联电容器。其原理是利用电容与电感的电流在相位上刚好相差180°(方向相反),可以相互交换无功电流,从而减少从电源中再摄取无功电流造成的电源浪费以及由此造成的线路热损耗和电压损失。

三、并联电容器的计算口诀

电容容量咋确定,计算公式要记清。

负载功率除压方,再除三一四得商;

该商再乘两数差,两数求值按下法。

先知现有功因数,反角函数求角度,

求出该角正切值,作为上面第一数;

再设预想功因数,同样方法求角度,

也求该角正切值,作为上面第二数。

电压伏特功率瓦,得出电容是法拉。

功率单位用千瓦,电容单位用微法,

功率乘以正切差,再乘系数看电压。

单相电压二百二,系数六十五点八;

系数若为二十二,电压数值三百八。

三、并联电容器的计算方法

设负载的功率(有功功率,不特别指出时,均指有功功率)为P(单位为W),相电压为U(单位为V),电源频率为f(Hz),当时的功率因数为cosφD,预计提高到的功率因数为cosφG,则需并联的电容器容量C(F)为:

当电源频率f=50Hz时,上式中的2πf≈314(即口诀中所说的“再除三一四得商”中的“三一四”)。上式即变为:

上式即后一部分口诀所描述的内容,其中的两个正切值是由当时的功率因数(下角标用D)和预计达到的功率因数(下角标用G)通过反三角函数求得各自的功率因数角(口诀中说“反角函数求角度”)后再计算得到的。<BR>若功率P的单位为kW,电容量C的单位为μF,则:

(1)当电压U=220V时,上式将进一步简化为:

C=65.8P(tgφD-tgφG);

(2)当电压U=380V时,上式将进一步简化为:

C=22P(tgφD-tgφG)。

这就是口诀的第三部分“功率单位用千瓦,电容单位用微法,功率乘以正切差,再乘系数看电压。单相电压二百二,系数六十五点八;系数若为二十二,电压数值三百八”所描述的内容,其中的“正切差”即是前面口诀中讲述的两个正切值之差。

四、并联电容器计算举例

某感性负载,其额定功率为1.1kW,接在电压为220V、50Hz的电源上工作时,电路的功率因数为0.5。若想将功率因数提高到0.8,求需并联多大容量的电容器?

解:由题意可知:P=1.1kW=1100W,U=220V,f=50Hz,cosφD=0.5,cosφG=0.8,则需并联的电容器容量C为可用公式求取:

用反三角函数先求出现有功率因数为cosφD=0.5的功率因数角φD=60°,再求出该角的正切值tgφD=tg60°=1.732,即口诀中所说的“先知现有功因数,反角函数求角度,求出该角正切值,作为上面第一数”。

再求出预计提高到的功率因数为cosφG=0.8的功率因数角φG=36.9°,tgφG=tg36.9°=0.751,即口诀中所说的“再设预想功因数,同样方法求角度,也求该角正切值,作为上面第二数”。

直接用公式得:

C=65.8P(tgφD-tgφG)=65.8×1.1(1.732-0.751)=71μF

答:需并联容量为71μF的电容器。

第4个回答  2011-04-19
这个不绝对的,没加电容之前成感性,加电容可以使功率因数提高,直到加了一定量的时候功率因数最大,就是1,成阻性,这个时候如果电容再加大,功率因数反到又降低了,这个时候负载就不再成感性了,却成了容性!也就是说补偿要适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