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题所述

我认为其关键是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产生问题的意识。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认识。从一定意义上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与发展、发明与创新的逻辑起点和推动力量,是产生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新。从本质上说,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起点的“问题教育”。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就是使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无到有、从隐到显、从弱到强的过程。那么,这一过程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有效地完成呢?下面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形象资源,创设具体事物的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与灵感,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去发现问题。
二、问题的提出
学生产生疑问,但这种疑问未必非常明确,例如,学生想表述切去胚芽鞘尖端,而往往表述成切去胚芽鞘。教师要指导学生将疑问用明确的语言表述出来,这个过程往往要经历逻辑思维和组织语言的过程。

三、问题归类,确定目标
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很多,从教学角度看又有重点和非重点、难和易的区别。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合理的评价和对探索目标的定位。问题的评价主要看提问题时调动已有知识、经验的广度和深度,好的问题往往还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课堂探索目标的定位可以参照课程标准。

四、积极思维,解决问题。
首先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问题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来认识和判断问题。要教育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想要比不想好,想得不对,没有关系,这是在求知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随着错误想法的修正,新的、正确的认识便会由此产生。
五、产生新问题,激发求知欲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再疑则再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把握教材,创造条件,让学生敢于提问,愿意提问,善于提问,必将培养出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人才,真正实现新课改目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1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问题的难易应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指导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创设必要的问题情景;提供较充裕的时间和自由;鼓励学生验证答案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7-08
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三、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鼓励自我评价和反思)
五、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提高思维水平
第4个回答  2021-03-21
如何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①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②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

括;③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①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②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①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②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多角

度的分析问题解决的方案;③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4)训练学生罗辑思维能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