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禅参禅的先决条件

如题所述

参禅的首要目标在于明心见性,即去除自心的妄想执着,洞察自性的真实面貌。妄想和执着是心灵的污染,而自性则是如来智慧的体现。众生皆有此智慧,一旦去除妄想,便能证得佛性,否则将永远陷于轮回。之所以需要参禅,是因为我们历经无量劫,深陷生死轮回,妄想缠绕,难以立刻领悟本性,因此需要通过禅修来清除妄想。

如何除掉妄想,释迦牟尼佛的教导中,最简单的就是"歇即菩提",强调"屏息诸缘,一念不生"。禅宗自达摩祖师传入东土以来,"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是参禅的必要条件。若无法达到此境界,无法入门,因为万般尘世纷扰,心念无常,何谈参禅。

"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是参禅的基础。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上者可达到一念不生,顿悟无生,即证得菩提;其次,理解自性本净,知悉烦恼与菩提皆是幻名,无须执着。放下一切幻象,如死人般放下所有牵绊,才能达到根尘识心皆消,贪嗔痴爱顿消,将生死祸福置之度外,如此才是真正的放下。

如何实践,禅修者需深入理解并实践这一原则。禅宗祖师们的教诲,如达摩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强调的是直接认识清净的自性,无需刻意修行或言语表述。禅修的目标在于认识到心即佛性,明了自性本净,无论行住坐卧,心性不变,即可即刻成佛。

然而,现代人参禅看话头者众多,真正悟道者寥寥,原因在于现代人心性不如古人纯净,对参禅理解不深,往往陷入语言和概念的执着。真正的参禅,是观照自心,而非执着于言辞,否则会偏离正道,无法领悟无为大道。

修行悟道,既容易又艰难,关键在于是否能把握住心性,保持平和,无罣无碍。参禅者需理解,初参者需纯熟身心,找到正确路径,而老参者则需在已有的基础上,避免停在舒适区,持续精进,直至与佛性直接相遇。

最后,参禅并非简单地降伏妄想,而是认识妄想、放下妄想,从而揭示自性。妄想与自性并非对立,而是本性的一部分,通过正确认识和利用妄想,可以直达自性清净法身佛的境界。修行者需明白,参禅的真谛在于回归本心,而非追求外在的法门高低。
扩展资料

参禅是禅宗用以学人求证真心实相的一种行门。参禅所参的是出生宇宙万法的实相--自性心---即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若得参透,便是明心。然此参禅又外延至见性和过牢关。 参禅最要生死心切。和发长远心。若生死不切。则疑情不发。功夫做不上。若没有长远心。则一曝十寒。功夫不成片。只要有个长远切心。真疑便发。真疑发时。尘劳烦恼不息而自息。时节一到。自然水到渠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