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中的个人隐私权该如何保护?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11
1. 互联网时代的个人隐私权保护一直是一个较少被公众广泛讨论的话题。
2. 曾经在网络上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人对于隐私问题不太敏感,如果他们愿意用隐私换取便利,很多时候他们是愿意的。这种观点源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科技进步带来的幸福感掩盖了隐私泄露的风险。
3. 在过去,我们的隐私被记录在密码本、电话簿和账单上,并锁在床头柜里。如果隐私被窃取,我们能看到床头锁被破坏,密码本失窃的场景。然而在大数据时代,隐私在我们每次触屏点击中被后台偷偷记录并上传。
4. 作为数据的产生者和拥有者,我们应当拥有保护个人隐私数据的权利。但在数据保护方面,目前很难实现权责对等。个人隐私数据的泄露为诈骗和违法犯罪提供了便利,但很少有公司因数据保护不力而受到处罚。
5. 李彦宏在一次演讲中指出,如果数据能让用户受益,并且用户愿意分享,我们会使用这些数据。然而,用户受益往往与企业受益相冲突,技术的不成熟导致用户利益在无形中受到侵犯,进一步加剧了用户对平台的不信任。
6. 在今年的3·15晚会上,多家知名商家被曝光安装了人脸识别摄像头,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收集了大量人脸信息。同时,一些招聘平台上的简历被流向黑市,企业以低成本购买了大量隐私信息,导致用户收到大量的招聘邮件、推销电话和诈骗短信。
7. 虽然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节省资源、提高效率和做出更好的决策,但当便利成为借口,大数据成为企业盈利的工具时,个人权利将不断被削弱。
8. 由于数字信息容易被复制、存储和传播,一旦用户隐私泄露,将无法追回。由于缺乏对用户个人信息价值的统一认识,隐私泄露的惩罚和补偿政策缺乏量化的标准,使得隐私保护政策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9. 幸运的是,2021年8月20日,《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促进个人信息的合理利用。该法规规定,收集个人信息应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10. 滥用收集数据、侵犯用户隐私的平台和公司最终会自食恶果。如果只关注眼前的经济利益,损害的是用户感情,最终可能会失去整个市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