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技术无死角监控,3种现象都要被罚,农民小心!

如题所述

近年来,农村宅基地和土地改革进程加快,不仅进行了土地确权,也严厉打击违规占用土地行为。
可即便如此,违规占用土地建房、经营性开发等行为依旧屡屡存在。
为了保障农民的宅基地、耕地合法权益,尽快推进乡村振兴,国家加大力度进行查处。
不过这一期间,也出现了“水泥地种土豆”、“柏油路种红薯”的怪象。
有些人好奇,水泥地上如何种植庄稼?其实,这一切都归功于“天眼”执法,也就是卫星拍摄,通过卫片的火眼金睛,就可将非法占地、非法建房等情况一一揪出。
比如说,一块水泥地此前是农田,但后来经过违规建造被硬化成水泥地,相关部门查处后责令进行整改,恢复耕地原有面貌。
可因水泥地恢复土地需耗费大笔资金,因而不少人便想出直接在水泥地面上铺设泥土,再种植农作物,以应对检查。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卫片执法可以将农村乱占耕地、非法占地等情况一一揪出,从而有力保障18亿亩耕地红线不被破坏。
也能及时查出那些借着承包土地,却在承包地上大搞经营性生产的承包方,如此就可以保障农民的权益。
如去年柳州就有一个承包方罗某,违规占用耕地违建100平米的建筑物,其建筑物构造简单,严重存在安全隐患。
而国土部门正是利用卫星遥感照片,这才按图索骥找上门来。
不少人好奇,卫星距离地面如此遥远,怎么能察觉地面一小块资源被占用?实际上,天眼“卫片”功能强大,其精度多达1-2.5米级,且随时都会进行拍摄,地面上的农田、鱼塘、自建房、树木、塑料大棚等均清晰可见。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卫片”有多牛!
卫片其实就是卫星拍摄照片,自然资源部通过一段时间内拍摄的照片影像和上一轮拍摄的对比,一旦发现影像有所变化,那就会自动进行“圈注”,这些地块称为“图斑”,基层工作人员再通过软件以及现场核查,最终判断其是否有违规行为,对违法建筑或非法占地等情况,将会展开警示约谈、问责等。
早在2000年开始,我国就开始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土地执法检查,2010年时实现全覆盖,之后更是覆盖到土地、矿产、建设用地等资源。
随着宅基地、耕地开展确权工作,更是为“卫片”执法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果登记的地块信息为耕地,但被卫片发现改变用途变成“建设用地”,那就会及时预警,督促相关责任人进行整改。
对违法用地严重的市、县,自然资源部还会根据“卫片”数据,重点展开约谈,如此就可起到对耕地资源的保护作用。
而在“卫片”执法零容忍的背景下,这对农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不乱占耕地
不少农民以为耕地为自家所有,自己想干嘛就干嘛,全由自己处理。
实际上,农民只拥有耕地的使用权、承包权,只能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进行农业生产,而至于开挖鱼塘、种树、采砂等都属于违法行为,一旦有改动“卫片”就会第一时间预警监督。
2、不乱建房子
在过去,农民想要建房只要和村干部打声招呼即可,根本不需要担心会被拒绝。
因而,这一期间不少人建造多处住宅,显然不符合我国“一户一宅”的原则。
不过如今,国家对宅基地监管力度更严,不管是新建房子还是在原有基础上改造,只要未经审批的情况下翻建、翻修、新建,那就会被认定为非农建设违法用地,相关部门会对其依法处罚,甚至拆除建筑物。
因此,大家一定别乱建房子,想要翻新需要提前申请,拿到合法用地批准手续,如此才能合理建房。
3、从严管理“三块地”
对于农村道路、设施农业用地、临时用地这“三块地”,接下来也会加强管理监督。
对于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建造水产养殖、畜禽养殖、农村道路的,均被列为违法用地。
而对于占用普通耕地进行养殖、农村道路等活动,但未经“进出平衡”批准的,也属于违法案用地。
而在临时用地上建造永久性设施或超预期后没复耕,也会被依法督查。
当然,对于农村宅基地长期闲置的情况,国家也鼓励探索有偿使用或退出机制,以盘活更多的土地资源,为乡村发展赋能。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