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一、 常见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反问、夸张、对偶、对比、设问、反复、

借代、排比、通感、反语、双关、象征、互文、用典

二、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8、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9、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10、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1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3、“秦时明月汉时关”、“主人下马客在船”

14、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5、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16、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7、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18、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9、“终岁不闻丝竹声”、“ 门前冷落鞍马稀” 、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20、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1、“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2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3、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2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5、蜡烛有心还心别 , 替人垂泪到天明。

三、 修辞鉴赏:

1、常见设问: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这一修辞手法的?

2、过程归纳:

例: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作者是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答:采用拟人手法(步骤一)。

 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步骤二)。

 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步骤三)。

归纳: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明手法)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法。(详解析)

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谈效果、表感情

3、小试牛刀:

昭君怨 梅花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答案)

一、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

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夸张)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比喻、夸张)

4、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反问)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对偶)

6、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拟人)

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拟人)

8、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拟人)

9、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反复)

10、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反复)

1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比喻、夸张、设问)

1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设问、比喻、夸张)

13、“秦时明月汉时关”、“主人下马客在船” (互文)

14、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双关)

15、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对比)

16、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比、借代)

17、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对比、对偶)

18、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借代)

19、“终岁不闻丝竹声”、

“ 门前冷落鞍马稀”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借代)

20、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双关)

21、“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拟人)

2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设问)

23、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比喻)

2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

25、蜡烛有心还心别 , 替人垂泪到天明。(拟人)

二、小试牛刀

用对比的手法。(明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不管是“冷落竹篱茅舍”,还是“富贵正堂琼榭”都“一般开”,(详解析)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谈感情、表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