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这个周末的电动汽车百人会干货!

如题所述

4月2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落幕,上百位车企负责人、从业者在论坛中各抒己见,精彩观点输出不断。下面电动知士为大家整理汇总其中的“干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亚迪王传福:建议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延长到2025年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会上表示,今年是新能源车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阶段,新旧势力迭代迎来了历史性的临界点。

新能源汽车行业现在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我国汽车市场的巨大,但竞争也是异常激烈。汽车行业已不是“大鱼吃小鱼”,而可能是“快鱼吃慢鱼”

王传福预计,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可达850万-900万台。但对于超快充标准,目前行业还没有形成共识。因此他建议,企业可以采用“多枪快充”模式,用两把或多把充电枪同时为一辆车充电。

他还表示,考虑到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周期较长,从产品开发设计到成本管理都需要做较长远的安排,因此建议延长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减免政策到2025年。


华为余承东:中国“博世”不好做

近日,关于华为造不造车的讨论此起彼伏,网络上也存在很多传言。余承东在会上也正面回应了这个问题。

他表示:华为推出“HUAWEI问界”其实是想做生态品牌,帮助车企造好车的本质并没有变化。按照此前的规划,华为希望将自己打造成汽车企业的智能化供应商,做成类似于中国的“博世”的定位。

但要知道,华为依旧是一个被制裁的企业,外国品牌几乎不会选择华为,新势力为了保证自研也不会选择华为,因此只有部分“不在乎灵魂”的国产传统车企会选择华为,这条路并不好走。


欧阳明高院士:中国全面电动化转型仍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

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2023年是新能源汽车革命与汽车行业深度转型的阵痛期,中国全面电动化转型仍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

他表示,目前汽车行业转型仍存在三个难点:一是整车价格竞争与汽车产业链转型;二是电动车充电难与能源产业链转型;三是电池锂价波动与电池产业链转型。

至于如何能在这场转型中赢得未来,欧阳明高认为首先要深化电动化,实行EV和PHEV的双轮驱动。其次要面向低碳化,加快能源基础设施转型,拓展智能化,创新动力电池的商业模式。


蔚来李斌:各项投入将继续增加

李斌表示,蔚来是一家创业的公司,没有资格去停下来想太多,要在确保经营的风险可控、提升效率的同时,去为最后的胜出进行投入。

基础设施方面,蔚来目前在国内已布局1326座换电站,52条目的地加电路线,用户已累计完成近2000万次换电。他还表示:“到今年年底,蔚来会累计建成超过2300座换电站,新增一万根充电桩,累计建成2.4万根超充桩。

研发方面,去年蔚来汽车全年研发投入达到了108亿元,今年的研发投入还会进一步增加,将围绕智能电动汽车的全栈能力,包括芯片、底层操作系统、材料、电芯进行全面的投入。


零跑朱江明:电动汽车10年后降价至5万元

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朱江明在会上表示:10年后智能电动车可能迎来5万元时代,智能电动汽车的更新周期将缩短为2年

对此,朱江明的解释是:“电动车的迭代速度会比燃油车快得多,电池包将不断降价,电驱重量也在不断下降,半导体零部件会按摩尔定律大幅降价。采用单芯片解决方案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的降本可能性也很大,空气悬架等高级配置也会普及到价格更低的车型上。”

同时,朱江明还认为“电动汽车是一个电子产品”,并表示“电动汽车的迭代和降价速度一定会比传统燃油车快得多,两年是一个智能电动车的更新周期,希望我们一起赶上这个节奏,不然就会落伍。”

对于零跑来说,他们已经在5年内实现了3次迭代,包括:2019年推出的S01和T03是基于第一代电子电气架构;2021年推出C11、C01用的是域集中式的电子电气架构;以及即将在今年下半年9月份发布的第三代、采用One Box模式的中央式电子架构


大疆车载沈劭劼:公布全新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会上,大疆车载负责人沈劭劼基于成本控制,发布了大疆车载全新一代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该方案可用低至32TOPS的算力实现不依赖高精地图的城区记忆行车功能,同时不使用激光雷达。

根据大疆车载所给出的成本计算,其L2+智能驾驶系统成本区间在5000~15000元,分为7V/9V两种纯视觉配置,可以实现城区记忆行驶/NOA领航等高阶辅助驾驶功能。

其中,7V方案为基础配置,包括一对大疆车载特有的前视惯导立体双目摄像头、一个后视单目摄像头、四个环视鱼眼摄像头,可在不依赖高精地图的情况下实现城区记忆行车,即通过路线学习来完成日常熟路的城市辅助驾驶。

而9V方案则在7V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两颗侧视摄像头,提升了侧方动态车辆检测的能力,并将最低算力提升到了80TOPS,可以实现城区内的NOA领航辅助驾驶

大疆表示,新的7V/9V传感器配置方案正在与合作车企积极推进量产,同时也在准备更高级别的智能驾驶方案。


地平线余凯:十年后连L3都不会真正实现

在会上,地平线创始人、CEO余凯分享了自动驾驶计算的现状与未来。余凯表示,国产的新能源汽车在智能电动化方面做到了全球领先,特别是自动驾驶方面,已经成为大家购车时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因此大部分的消费者逐渐接受了中国的自主高端品牌。

但他也提到,今年领先的车企包括蔚小理都会推出面向城区的NOA,但这个事情在技术上还有挑战,起码要研发至少三年才会得到较好的进步,现在基本上是20—30公里要接管一次。

在他看来,“行业回归理性、商业价值和用户价值的背后,是大多数用户需要在驾驶过程中感受到轻松感,能够在驾驶过程中消除紧张和疲劳,所以其实不需要真正实现无人驾驶,高级辅助驾驶已经在为用户创造价值。”

此外,针对L3/L4等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发展,余凯的观点是“在这块可能会比较悲观,我觉得十年以后连L3都不会真正实现。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电动知士,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