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电影花木兰中与中国实际不符的地方

最好是关于文化方面的差异

迪士尼动画版《花木兰》在很多细节上都对中国历史文化进行了复原,但也有一些与中国实际不符的地方:

1、在人物形象设计上,花木兰的麦色皮肤、吊眼的形象在中国不具有代表性,更符合西方人对中国女性的审美。

2、电影中出现的眼镜、牙膏、“北京军号”报纸不符合。花木兰的背景朝代为北魏,当时还没有眼镜、牙膏;北魏时期也并没有北京的称呼,北魏的都城是洛阳。

3、拜见皇帝的方式不符合。在动画电影中,花木兰首次见皇帝是采用鞠躬的方式,不符合中国历史。

4、花木兰说的是英语。动画版《花木兰》由迪士尼制作,主角人物说英语无可厚非,但并不符合中国实际。

扩展资料

迪士尼动画版《花木兰》的评价:

迪斯尼对中国的花木兰故事进行了大胆的再创造,运用了许多动画片新技术,加入了大量迪斯尼的诙谐幽默。影片既有恢宏的气势,又有温馨的场景、迷人的色彩和感人的情节。

该片为迪斯尼动画片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同时让部分外国观众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认识,给中国人带来了不一样的花木兰形象。可爱、活泼、聪明、调皮,这些性格通过富有中国风情的动画表现出来,让花木兰不再像民歌中那样显得面目模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7-24
  一:1:迪士尼电影中的花木兰是个自我意识很强的女子,不像中国古代女子那样遵守"三从四德"。
  2:花木兰是北魏的,长城是秦始皇修的,电影中花木兰活在秦始皇的那个时代,这点与中国历史不符。
  3:电影花木兰中所含美式文化跟思想,与中国古代历史思想不符。
  二:《花木兰》是迪斯尼公司于1998年根据中国古诗《木兰辞》描述的木兰从军故事,出品的一部与《白雪公主》、《狮子王》同一等级的大型动画故事片。由托尼·班克罗夫特,巴里·库克担任导演,Robert D. San Souci 等人担任编剧。
  该片讲述了勇敢的木兰不愿年老的父亲上战场杀敌,就男扮女装代父从军;花家祖宗派神物“木须”帮助木兰,木兰最终克服了“女儿身”的困扰和军营里的伙伴一同打败侵入皇城的匈奴的故事。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7-27
1.中国传说中的花木兰并没有木须火龙做守护神...当然根本就不存在这种生物,蛐蛐什么的应该也是虚构的.所以跟木须和蛐蛐有关的剧情都是假的...
2.花木兰没谈恋爱
3.最终花木兰只是打赢了敌人,并没有救皇帝和国都的百姓.
4.动画片花木兰第2部就全是虚构了.,..

嘛,虽然是虚构的,不过花木兰第一部还是拍的挺不错的追问

最好是关于文化方面的差异

追答

额,好吧...
电影中的花木兰是个自我意识很强的女子,不像中国古代女子那样遵守"三从四德",但是就来看,花木兰未必真的如此.我们只能看出她替父从军的孝道,而看不出她敢于突破封建妇女的"以夫为纲",追求自我的个性.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4-09
最大的不同是中国的花木兰到死都没有结婚。
第4个回答  2011-04-09
是按照《花木兰》的背景演绎的。都有点不同。加入了搞笑的元素在里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