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什么作用

如题所述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基础测绘、工程勘测、资源调查、地震监测、气象探测和海洋勘测等领域。

1、短报文通信:北斗系统用户终端具有双向报文通信功能,用户可以一次传送40-60个汉字的短报文信息。

2、精密授时:北斗系统具有精密授时功能,可向用户提供20ns-100ns时间同步精度。

3、定位精度:水平精度100米(1σ),设立标校站之后为20米(类似差分状态)。

4、系统容纳的最大用户数:540000户/小时。

扩展资料:

1、北斗系统提供服务以来,已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融入国家核心基础设施,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水文监测方面,成功应用于多山地域水文测报信息的实时传输,提高灾情预报的准确性,为制定防洪抗旱调度方案提供重要支持。

3、气象测报方面,研制一系列气象测报型北斗终端设备,形成系统应用解决方案,提高了国内高空气象探空系统的观测精度、自动化水平和应急观测能力。

4、通信时统方面,突破光纤拉远等关键技术,研制出一体化卫星授时系统,开展北斗双向授时应用。

5、电力调度方面,开展基于北斗的电力时间同步应用,为在电力事故分析、电力预警系统、保护系统等高精度时间应用创造了条件。

6、救灾减灾方面,基于北斗系统的导航、定位、短报文通信功能,提供实时救灾指挥调度、应急通信、灾情信息快速上报与共享等服务,显著提高了灾害应急救援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决策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28
一、四大功能:

1、短报文通信:北斗系统用户终端具有双向报文通信功能,用户可以一次传送40-60个汉字的短报文信息。

2、精密授时:北斗系统具有精密授时功能,可向用户提供20ns-100ns时间同步精度。

3、定位精度:水平精度100米(1σ),设立标校站之后为20米(类似差分状态)。

4、系统容纳的最大用户数:540000户/小时。

二、军用功能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军事功能与GPS类似,如:运动目标的定位导航;为缩短反应时间的武器载具发射位置的快速定位;人员搜救、水上排雷的定位需求等。

北斗导航系统的用途:

1、个人位置服务

当你进入不熟悉的地方时,你可以使用装有北斗卫星导航接收芯片的手机或车载卫星导航装置找到你要走的路线。

2、气象应用

北斗导航卫星气象应用的开展,可以促进中国天气分析和数值天气预报、气候变化监测和预测,也可以提高空间天气预警业务水平,提升中国气象防灾减灾的能力。

3、道路交通管理

卫星导航将有利于减缓交通阻塞,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通过在车辆上安装卫星导航接收机和数据发射机,车辆的位置信息就能在几秒钟内自动转发到中心站。

4、铁路智能交通

卫星导航将促进传统运输方式实现升级与转型。

5、海运和水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在任何天气条件下,为水上航行船舶提供导航定位和安全保障。同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特有的短报文通信功能将支持各种新型服务的开发。

6、航空运输

通过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有效结合,将为航空运输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

7、应急救援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导航定位外,还具备短报文通信功能,通过卫星导航终端设备可及时报告所处位置和受灾情况,有效缩短救援搜寻时间,提高抢险救灾时效,大大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8、指导放牧

2014年10月,北斗系统开始在青海省牧区试点建设北斗卫星放牧信息化指导系统,主要依靠牧区放牧智能指导系统管理平台、牧民专用北斗智能终端和牧场数据采集自动站,实现数据信息传输,并通过北斗地面站及北斗星群中转、中继处理,实现草场牧草、牛羊的动态监控。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目标是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覆盖全球的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示意图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促进卫星导航产业链形成,形成完善的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支撑、推广和保障体系,推动卫星导航在国民经济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目前全世界有4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北斗、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洲“伽利略”。其中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已建成投入使用。中国北斗,欧洲“伽利略”仍处于建设阶段。 卫星导航系统是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拥有广阔的领土和海域,高度重视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努力探索和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2000年以来,中国已成功发射了8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第一代系统)。这个系统具备在中国及其周边地区范围内的定位、授时、报文和GPS广域差分功能,并已在测绘、电信、水利、交通运输、渔业、勘探、森林防火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逐步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正在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提供两种服务方式,即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属于第二代系统)。开放服务是在服务区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为10米,授时精度为50纳秒,测速精度0.2米/秒。授权服务是向授权用户提供更安全的定位、测速、授时和通信服务以及系统完好性信息。 我国计划2012年左右,“北斗”系统将覆盖亚太地区,2020年左右覆盖全球。我国正在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已成功发射八颗北斗导航卫星。根据系统建设总体规划,2012年左右,系统将首先具备覆盖亚太地区的定位、导航和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2020年左右,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应用优势: 同时具备定位与通信功能,无需其他通信系统支持; 覆盖中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24小时全天候服务,无通信盲区; 特别适合集团用户大范围监控与管理,以及无依托地区数据采集用户数据传输应用; 独特的中心节点式定位处理和指挥型用户机设计,可同时解决“我在哪?”和“你在哪?”; 自主系统,高强度加密设计,安全、可靠、稳定,适合关键部门应用。 劣势: 1、北斗系统属于有源定位系统,系统容量有限,定位终端比较复杂。 2、北斗系统属于区域定位系统,目前只能为中国以及周边地区提供定位服务。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基本上是以满足商用服务为主,虽然目前军事用途仍有限,不过其仍具有雄厚的军事应用潜力,这也是大陆未来发展重点。理由很简单,虽然大陆卫星导航定位应用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绝大多数的军民应用范畴都是建立在美国GPS之上。一旦发生战争,美国关闭GPS或加大民用码误差,对大陆而言,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大陆必须未雨绸缪,发展自主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其实“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军事功能与GPS类似,如:飞机、导弹、水面舰艇和潜艇的定位导航;弹道导弹机动发射车、自行火炮与多管火箭发射车等武器载具发射位置的快速定位,以缩短反应时间;人员搜救、水上排雷定位等。不过,因运作方式不同,“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有一些GPS没有的军事功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部队的指挥管制。 由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简短通信功能可进行“群呼”,如集团用户中心发出的各种指令经“北斗”指挥型用户机上传至“北斗”卫星接着转给地面控制中心,再经出站链路传至“北斗”卫星向目标用户转发,使得集团用户中心可对其下属用户进行指挥调度。另外,当用户提出申请或按预定间隔时间进行定位时,不仅用户知道门己的测定位置,而月-共调度指挥的上层单位或其他有关单位也可得知用户所在位置。 这项功能用在军事上,意味着可主动进行各级部队的定位,也就是说大陆各级部队一旦配备“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除了可供自身定位导航外,高层指挥部也可随时通过“北斗”系统掌握部队位置,并传递相关命令,对任务的执行有相当大的助益。换言之,大陆可利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执行部队指挥与管制及战场管理。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服务区域为中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它可以在服务区域内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用户确定其所在的地理经纬度信息,并提供双向短报文通信和精密授时服务。北斗系统可广泛应用于船舶运输、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海上作业、渔业生产、水文测报、森林防火、环境监测等众多行业,以及军队、公安、海关等其他有特殊指挥调度要求的单位。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对美国GPS构成了挑战。 5月19日,中国首届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在会议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宣布,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在2020年左右建成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 在年会现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谭述森研究员告诉记者,目前,世界上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共有4大卫星导航系统,分别为美国的GPS卫星导航系统、俄罗斯的Glonass卫星导航系统、欧盟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了GPS系统已经建成外,其他几个系统仍然处于建设阶段,而未来10年是各系统建设的关键时期。“也就是说,在2020年左右,我们的生活中将出现4大卫星导航系统并存的情况,共有100多颗卫星在空中为全球的民众提供卫星导航服务。”这种局面的出现,对于全人类来说是巨大的福祉,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加便利。但是,卫星导航系统领域的竞争也会异常激烈,“技术和性能领先的系统将成为主导,而技术性能落后的系统将被逐渐边缘化。” 谭述森研究员表示,与现在在世界上被广为接受的美国GPS卫星导航系统相比,北斗在未来的设计应用上主要存在3大难点。第一,如果要保持卫星导航的高精度,卫星上必须配有高稳定性、高精度的原子钟,“在原子钟的技术精度和稳定性上,我们和美国还有差距,需要花大力气进行自主研发。”第二,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并掌握着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战略资源。这些都可以保证美国实现在全球范围内布控卫星监控网络。而中国则只能在本国区域内布网,这对于卫星上天后的测控和维护是一大难点。第三,GPS在问世的近30年时间里积累了大量的空间实验数据,而其中最重要的太阳光压变化对于卫星所产生影响的数据,已经建立起数据模型,精度很高。“而中国的北斗系统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在摸索中前进。” 孙家栋向记者表示,与其他系统相比,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最大的创新在于其把导航与通信紧密地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能知道‘我在哪里’,也能知道‘你在哪里’。”以海洋渔业为例,“我在哪里”使渔民通过船载设备实现自主定位;“你在哪里”则使岸上的人通过监控知道渔船在哪里。 孙家栋告诉记者,现在,GPS在我国的占有率达到了95%左右,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用户还是一些相关的国家机关和大型企业。在未来,随着北斗系统的发展,其用户的范围也将越来越广,将拓展到国家的电力、金融、通讯等各个领域,与普通百姓的生活将密切相关。而10年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是一个由30余颗卫星、地面段和各类用户终端构成的大型航天系统,其建设应用将实现我国航天从单星研制向组批生产、从保单星向保组网成功、从以卫星为核心向以系统为核心、从面向行业用户向面向大众用户的历史性转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5-07
定位和通信和GPS差不多 现在开放了一些资源给民用 我亲身使用过 我在家里可以通过网络知道装有北斗的船只现在在什么地方过去的航线轨迹 而且可以与它打电话 发短信(中国特色 很实用 速度非常快)
第4个回答  2020-11-13

北斗卫星系统,除了手机定位导航,还有哪些用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