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佛法的角度 怎样解释本性与性格的区别;

如题所述

这位朋友:

您好。

从佛法角度,简而言之,本性与性格的区别在于,一个是真,一个是妄。而众生往往是认妄作真,不识本来。

1. 本性——其实佛法一般不讲“本性”,而讲“自性”。这个“自性”,是指众生本具的、与佛无二无别的佛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只是众生迷于妄心,而无法认去自己的本来面目罢了。

2. 性格——所谓性格,似乎你我他各各不同,各有特色。在佛法来说,其实就是一个人的习气,如贪、嗔、痴、慢、疑。《百法明门论》中将众生心所做了很详尽的分类,有五十一种心所,其实所谓的性格,绝对不出于这五十一种心所。这本书也可以说是最详尽的心理学。不过,佛法认为,习气并不是一个人固有的,而是长期甚至多生多劫熏染而成的。就好比尘垢一般,遮蔽在我们本自光明的自性上面,我们就将尘垢认为我们的本来;其实,涤除干净了,本来无一物,众生同体,哪里来这些性格分别的障碍呢?我们现代人对性格研究来研究去,有的理论学说甚至还给性格、人格分了类,于是人们就对号入座,认为“这就是我的性格”、“我天生如此,我是这种性格类型”……其实,在佛法看来,都是片面而不究竟的认识,这样会加深自己的执著。最简单的,那个能够认识自己的性格的,本来就不是性格了。而人实际上是完全有能力去调整自己的性格,对治自己的习气的,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有智慧的觉照和愿乐的行动,事在人为!

所以,二者的区别主要是:一个是习气所染的虚妄之物,但是我们却日日生活其中,被囚禁在其中;另一个则是本自具足的圆满自性,但是我们却未能认识。佛法就是让我们回过头来,认取我们的妙明真性、如来自性。

那么,怎样才能认取自性呢?这并不是相信的问题,相信有就有,就好了,不过问了,那就真成了“本体论”了。而且,去谈论有没有本体,对我们的实际生活也没有什么意义。其实认取自性说简单也很简单,恰恰就要在消除习气上面下功夫,就在日常的起心动念,待人接物中下功夫。“我有明珠一颗,就被尘劳封锁。”就好像明珠被尘垢遮蔽了,怎样才能见到明珠呢?当然就是把尘垢涤尽,自性本来就在那里了。这也就是所谓的渐修之路,对大多数现代人来说,是很对机的。

愿这些回答对您的身心、生活有所助益,并祝您吉祥如意,早日认取本来!

南无阿弥陀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4-21
本性。是我们本有真心。性格是受今生或者多生环境。地域。人文地理的影响。而造就的。这个不是真正的我们自己。如果离开这些外物。我们的心在哪?我们依靠什么活着?我们活着的目的和理由是什么。我们为什么有生老病死烦恼?。佛是觉者。觉悟的人能够完全了达这些。通达无我。无有障碍。见到本性。性格。是受到乌云遮蔽的本性体现出的一部分。因为被乌云遮蔽。不能够全部体现出来。本性。是拨开性格习惯等这些乌云后的本来面目。。看见全部的自己。这就是差别。
第2个回答  2011-04-21
“本性”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生不减的,是众生人人具足,各各本有的。而“性格”多指的是每个人不同的“习气”,是多生累劫的染污、熏习造成的,所以有的人性格外向,有的性格内向,有的脾气暴躁,有的却很温和。所以有些佛经描述你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行为处事、性格习气来判断此人是从“六道”中哪一道来的,当然,前提是你的相信“三世因果,六道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