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故事那里发生的“奇迹”和“神话”表现在哪里?

如题所述

  春天的故事---------
  --------------------——访著名词作者蒋开儒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创作中的蒋开儒

  伴随着董文华婉转动听的歌声,《春天的故事》像一缕春风吹遍了中华大地,拂入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心房。那些闪光的词句,跳动的音符,生动的呈现了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和人民对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同时也呈现了一位饱经风霜的共产党员、《春天的故事》的词作者——蒋开儒几十年如一日对党坚定不移的信念。

  蒋开儒在中国音乐界取得的成就可以用“辉煌”来形容,他的作品《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歌曲连续获得了1994年、1997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奖。几乎所有街头巷尾的人都能吟唱几句《春天的故事》,但如果问问他们蒋开儒是谁,恐怕很少有人能够回答出来,这或许是他的作品名声太大,或许是演唱的歌手董文华、张也等太过耀眼。对此,蒋开儒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他说音乐是作者的心路历程,能被广为传唱,已是对作者最好的鼓励和认同。或许正是他这份平常心,才使他的作品在音乐浮躁的今天显得那么与众不同——既能触及大众的心灵又能承载起时代的变迁。

  创作一首歌就像人生的一种积累,《春天的故事》歌颂了邓小平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也折射了蒋开儒对党的一片赤诚之心。

  ------------------------------------------《春天的故事》

  蒋开儒出身于一个封建地主家庭,从小就喜欢舞文弄墨,在当地素有“小秀才”之称。他的兄弟姐妹多数居住在香港、台湾、美国等地,这些错综复杂的家族关系使他成了建国后每一次政治运动批斗的对象,1958年风华正茂的他戴着“右派”的帽子到北大荒劳动改造,之后在“四清”、“文化大革命”等运动中他又被批斗成“牛鬼蛇神”、“黑五类”。但是政治上的迫害并没有磨灭他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也没有磨钝他锋利的笔锋,相反,他却在此期间坚持创作出了大量的小说、曲艺、戏剧,这段浩劫成了他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像一声春雷唤醒了长城内外,缕缕春晖暖透了大江两岸,几十年笼罩中华大地的阴霾被春风吹散。1979年是祖国命运的转折点,也是他个人命运的转折点,一滴滴改革开放的春露悄悄地滋润了他干枯的心,他决心在这春的时刻为党、为人民谱写春的诗篇。这年4月,他带着对亲人几十年魂牵梦绕的思念去香港探亲,在香港的那段日子里他在日记中40多次提到“春”字,他感到自己人生的春天已徐徐地拉开帷幕,眼前展现出一片盎然生机,是大展拳脚的时候了。他原本有四个月探亲假,却只在香港呆了五十天便回来了,很多人都认为他傻,而他却说:“建国以来所有的运动我都经过了,还怕什么!几十年以来一直都在盼望着春天的到来,现在春天来了,怎能不回来呢?必须回来!”在亲人们的一再挽留声中,他毅然放弃定居香港的机会返回内地,投入到祖国改革开放建设之中。现在事实证明他回来对了,如果他不回来,就不能感悟到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创作不出《春天的故事》。

  1992年,春天的总计师邓小平南巡,发表了著名的南巡讲话,从此神州大地荡起了滚滚春潮,处处呈现出一片万紫千红。为了追寻伟人的足迹、挖掘春的故事,蒋开儒独自来到深圳,寻找音乐创作的灵感,在纷繁的市场经济中感悟,在内心静静的沉淀,1992年12月底,他怀着对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无限崇敬之情创作出了《春天的故事》。

  唱着《春天的故事》,你会感到有一位慈眉善目的长者在轻轻地给我们讲述一个个奇迹般的春天的故事,听起来让人感到十分亲切。歌曲没有把更多的赞美堆砌在邓小平身上,而是把着眼点放在他的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上:“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立起座座金山……”深刻地描绘出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物质生活的改善,精神生活和思想意识上的巨大变化。

参考资料:http://www.chinaexpertnet.com/zx/zjft/details_03.asp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