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集团总裁牛根生的至理名言

如题所述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和早期教育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细究起来,二者内核却是一样的,那就是如何培养孩子,把孩子培养成材。如果再深究下去,我们甚至还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虽然由女娲造人的传说来看,所有人都是由同样质地的泥造出的。同样质地的泥,造出来的人在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也应该是没有差异的。可事实并不是这样。因为人都是属于家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家庭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于庞杂的社会却是有差别的,于是人便也有了差别。
  笔者要说的是穷人,穷困人家生的孩子。贫穷是一种生活形式和生活状态,当然这是指的某一阶段。世上没有永远的穷人,因为,家庭如不断发展的社会,树欲静而风不止,作为一个发展的个体,不会永恒地停滞在一个状态。如今,我们有占据了几乎四分之一天下的人口,但资源和土地却不能对应增长。于是,与非洲大陆相似,我们也有着世界上最庞大的贫困人群。家无大小,孩子总是要生的。由童年到少年,再到青年到成年,这需要一个过程。说到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就不得不面对教育这样一个问题,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与其说是一种生活状态,倒不如说是一种教育方式。
  初生的孩子,既有五月而懂的早慧儿童,也有三年才会含糊地喊出“妈妈”,“哇哇”喊饿的懵懂小儿。经历的积累,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有的生于安乐,衣食无忧,玩的是益智车模,看的是大彩电;有的生于忧患,缺衣少食,泥里爬土里滚。几年之后,有的孩子上了贵族幼儿园,尽情享受着高质量的寓教于乐;有的孩子,则每天与父母一道,上街买菜,下地送水,提早体验了生活的艰辛。生活造就了穷人家的孩子,无形中增强了他们接受困难的能力。所以穷人家的孩子,未必就深觉其苦。他们跟着父母,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三五年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拾柴火、买酱油这样的事情使他们开始担负起家里一些活计,成了一个小小的“劳力”。他们除了在学校接受着书本上的教育,还要接受贫穷“赏赐”给他们的关照,他们不仅不能享有富裕家庭孩子的待遇,反而要为自己的衣食住行和接受教育而担忧。幼时的生活环境和家庭境遇让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就萌发了改变生活的想法。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并不无尚的光荣,也不是他们这个群体的专利,穷人家的孩子过早地肩负了家庭的使命,必然缩短了童年。早当家就是体现在他们对环境的认知,对条件的适应,对事物的独立解决能力和以稚嫩的肩膀勇敢担负起改变自己命运甚至家庭命运的使命。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虽然不是真理,却胜似真理。真理的意义不是固态地决定着穷人家的孩子就必须要思索着改善条件,也不是就必须用他们稚嫩的肩膀担负起家庭的重任,更不是破罐子破摔地推陈出新地演绎着“寒门出败子,家贫出妓女”的闹剧,当然更不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日子。人的本能让他们重新认识这个社会,美好前途的感召和诱惑使他们学会了拒绝,拒绝自身所处的环境、有限的物质条件、衣食住行的处境,他们不再把贫穷带给他们的愚昧和低能照单全收,而是学会了抗争,学会了挑战命运,当然他们这种叛逆自然要付出代价的,那么为这个巨大的代价买单就是他们自己。他们尽管幼小,但是他们首先明白了“抗争找死,不抗争等死”的道理,与其等死不如找死,说不定还有一线生存的机遇。有了破釜沉舟的果断,有了他们敢于面对现实的决心,有了他们拿着童年做赌注的勇气,他们这种和生活抗争的行为恰恰就是他们这种早当家的最原始意识形态。也就说他们在童年时候就接受了一场关于生存和前途的严峻考验!这样的素质教育是书本上的讲义所没有的,是课堂上的教诲鞭长莫及的。一场声势浩大的素质教育在穷孩子的身心里开花结果,他们也就一个个迈出了坚实的人生第一步,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打下了固若金汤的基础。
  秦朝人陈胜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从古到今,历史上的穷孩子比比皆是,功成名就,登堂入室,封侯拜相的穷孩子大有人在。说古,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大纵横家苏秦,武圣人关羽,汉朝名将韩信,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道近,总司令朱德,开国元帅贺龙,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著名画家齐白石,大发明家爱迪生;论今,蒙牛集团总裁牛根生,著名笑星赵本山,著名演员郭冬临,著名球星罗纳尔,迪尼奥等等。林林总总,不胜枚举!穷人的孩子,这是一个带有先天遗憾的称谓,没有一个人可以改变自己出生的环境,也没有一个人有选择父母的权利,更没有一个人愿意过穷日子。但是先天的不足后天是可以改良的,穷人的孩子在接受了一场严峻的考验后他们学会了生存的本领,他们不光是迈出了第一步,而且他们还在用自己的胆识和无穷大的智慧在构筑着他们更大的梦想。“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话是毛泽东同志说过的,并不是因为有伟人的亲授就成了至理名言。诚然事实胜于雄辩,穷孩子用他们独步武林的秘诀建树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写出了一个个大写的人字。显然所有的成就必须归功于贫穷给他们上的第一课。
  历史的印证,古人的现身说法,伟人的言传身教,把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推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制高点。可以说生活环境恶劣、物质匮乏,贫瘠精神领航在穷孩子和贫穷不屈不挠的斗争中,转变成了优势,成了炙手可热的金山药。贫穷是一笔财富,无可置疑!
  事实证明:对于孩子的教育,无论是穷人家的孩子还是富裕人家的孩子,都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培养他们学会吃苦,培养他们认识到未来社会的风险以及学会回避。吃苦,早当家不再是穷家孩子的专利,也更是富裕人家孩子的学习版本。一笔高昂的教育基金和一场全无成本的早期素质教育相比,多少自在其中一览无余。
  把标题做成这样,在醒世名言的中间加上为什么,决然不是笔者哗众取宠,而是希望更多的家长,富裕孩子带着疑问看完本书,她将对您的孩子成长,对您的自身素养的形成不无裨益!
  第一章认知生活,挑战贫穷
  一 与生俱来的生活环境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个举动就是哇哇啼哭,这意味着他对这个世界的陌生和好奇。所有的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性格特征正如《三字经》里说的:人之初,性本善。他们抱着对这个世界的探索从母体里诞生。这里的善并不是善良的善的意思,而是好的意思,无论是什么动机都是为了美好而存活,新生的婴儿有得到未来美好的生活权利,当然谁也想得到美好的生活。但是家庭的生活环境却是不一样的,有的出生在农村,有的出生在城市,有的出生在教师家庭,有的出生在民工家庭-----大千世界三百六十行当里的各色人等都要繁衍后代,培养后代,所以伴随着孩子的出生,家庭条件必然地为他们的孩子打上了或穷或富的不同烙印。
  穷人家的孩子出生后自然没有富裕人家孩子出生后的优待,只能钻在比鸭绒被子廉价得多的襁褓中,涨红着小脸哭着吃着母乳,还要担心营养不良的母亲随时会有的断奶的可能。不幸运的孩子遭遇没有奶水的母亲只有以廉价的奶粉充饥,甚至只有用小米稀饭加红糖来代替,显然这对孩子的发育是不利的,但是懵懂无知的孩子肯定是不能记住这些的,长大后这倒算是个趣事说说。而富裕人家的孩子从胚胎初具雏形即开始的胎教一直到高级产院的分娩,再到优质乳品的喂养,穷人家的孩子是望尘莫及远不能比的。笔者赘言几句不是为了烘托气氛,而是想说孩子的出生和遗传基因、将来接受的生活环境、所受的教育是有着必然联系的。
  穷人家的孩子有了记忆以后就会表现出更多的诧异,会问妈妈很多为什么。“妈妈,为什么我没有新衣服穿,而邻居家的小宝,每天一身新衣服?”“妈妈,爸爸为什么没有汽车,邻居小宇的爸爸为什么总是开着汽车带她出去玩?”“妈妈,我们家的房子为什么这么小,这么黑,邻居小童家的房子那么大还是楼上楼下呢?”妈妈一般对这类问题不予回答,遇到比较自卑的母亲反之会在孩子的屁股上印上两座五指山。孩子哭了,他不知道为什么就得到妈妈赏赐的两巴掌,他儿时的心灵上就会深深地打上烙印,不解也在心中萌发,对于不会思考、没有理性思维能力的幼小孩子而言,这就是一种潜在的伤害,他自然不会想到是人民币在作崇。
  孩子在一天天长大,随着他对事物开始了的朦胧认知,他对很多现象也便开始有了不解,向父母亲提出的为什么也逐渐递增。小孩子爱问是天性,他的思维能力非常简单,遇到不明白的事情当然要问妈妈。笔者的农村老家有一个邻居,家庭景况相当贫寒,有一个四岁的男孩。孩子的母亲是农民,没有什么文化,对于孩子的为什么从来不回答。孩子的父亲是一个环卫工人,每月的收入就是三张“老头票”,小孩子别说吃洋快餐喝果汁饮料了,就是连基本的零食也是偶尔能打打牙祭。而朦胧懂事的小孩子这个时候是最好奇的,他在潜意识中认为爸爸是最有钱的,经常撅着小嘴逢人就说“我家有一百块钱呢,我爸爸说了明天带我去城里买糖葫芦吃。能买许多糖葫芦呢!”可见孩子的童心是多么的单纯,在他眼里一百块钱就是天下最多的钱,糖葫芦自然也是天下最美味的食品。这钟意识并影响不到孩子将来对新鲜事物的感知,他只是在短时间内有这样一种认知,而真正到了懂事的时候他自然不会说什么糖葫芦好吃,也不会把一百块前当天下最多的钱。自然地他会把他当时说的话认为是最无知的话,内心也会对当年没有吃够糖葫芦而耿耿与怀,并且在懂事以后,他可能会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得来饕餮一顿糖葫芦大餐。而富裕人家的孩子则不一样,在他们的印象中,人民币远比不上美金和欧元,即使是面值一百的,那也不是天下最大的钱。糖葫芦不是什么美食,他们只知道所有的蔬菜和粮食都是妈妈从超市买回来的,根本不知道粮食和蔬菜是农民伯伯一锄头一锄头种出来的。他们同样也问父母很多为什么“为什么电视台只有海选超女,而不会有超男呢?”,“山区的小朋友既然没有吃的,他们为什么不吃汉堡呢?”“冬天坐自行车那么冷,怎么有的同学是坐自行车,他们为什么不坐汽车?”问题是一样的无知,但是味道却各有不同。他们的脑海里并不知道自己所处的环境是多么优越,很自然的他们的思考模式也不和穷孩子一样,穷孩子是想着怎么样才能有点小钱以满足自己对美食的渴望,而富裕人家的孩子则是想着怎么花钱,思维的出发点在环境的影响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无论环境的差异多么大,优越或者匮乏但是早期的引导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环境是先天的,而教育是后天的。当穷孩子面对匮乏的环境问父母为什么的时候,假如完全依靠买糖葫芦吃或者是“五指山”的“恩典”,这样的孩子显然也是不会有什么气候的,因为他的父母把他的为什么当成了一个皮球原样给踢回来了,他则可能以后不敢再问,因为他怕再问的话会遭遇同样的结果,所以他只有闷想,没有父母的引导,他的闷想只能是闭门造车,甚至会歪曲了孩子想象的思维,如此也就不能使孩子正确对待身边的环境。一般来说理性的穷人家家长都会不厌其烦地耐心对孩子讲解,讲解造成如此家庭环境的原因,讲解要想摆脱困境的办法,讲解父母含辛茹苦的操劳的不易,教诲孩子学习文化知识改变自己以及家庭的命运,孩子尽管多有不解,但是在他们懵懂的心理上他们也能感受到父母的艰辛和操劳,从小他们就知道了即使这般困难的家庭环境也是来自父母的辛勤劳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早早的就知道了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改变现状,只有好好学好文化知识才能改变家庭的贫苦环境,只有考上大学出人头地才能改变自己的出路。在他们还是朦胧知事的时候,就深刻地上了一堂课,这堂课尽管是出自父母的口中,但是直接的授予者却是贫穷的家庭环境。因此在他们很小的时候,他们就知道了人是需要适应环境,自己去改变环境的,而不是环境适应人,环境改变人。
  穷人家的孩子的家庭环境所刺激他们在潜意识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他们没有价格不菲的服装,没有美味的零食,没有什么也知道的父母,没有书店里货架上的育儿图书,没有窗明几净的房间,更没有大面额的红的绿的的零用钱,油然地他们内心的为什么就要比富裕家庭的孩子多一些,在他们的为什么得到父母的正确对待和讲解后,他们开始渴望,开始思考,开始希望索取,同样他们也对未来的美好生活有了急迫的追求和感知,他们在父母的教诲下知道要想拥有上述的东西就必须依靠自己,从这个时候开始,接受了来自父母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刺激他们独立的性格就形成了。
  朦胧知事的孩子这个时期是最佳的教育时期,因为他们的理解能力比较单纯,认识事物存在着偏知,他们把这个时候印象里的好和坏界定得非常明确和感性,他们没有辨别能力,也没有甄别是非的能力,有的仅仅是对事物的偏知,他对事物的态度好坏区分往往是因为偏知所决定的,这样的偏知当然是父母最初教育的结果,用语言,用行动,以及父母朴实的人格魅力。所以在这个时候对孩子进行适合的早期教育应当是最佳时机。
  一个人的成长,成材都势必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穷人家的孩子在朦胧知事的时候,如果能得到正确的启发教育,正确的引导,正确的对环境的认识和正确的对未来的理解,以后的成功是自然的,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起码的成功条件:那就是不畏艰难,知难而进!当然富裕人家的孩子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但是他们对生活的理解远远要比穷人家的孩子浅显的多,相对而言,穷人家的孩子在自我成功方面的优势则更多一些。
  二 环境的刺激和影响
  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家庭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不光是体现在孩子的遗传,生活和教育上,更直接的是它对孩子的独立能力的培养和人格品位的培养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教育得当,贫穷的家庭环境则会是孩子成长的加速器,反之则会将使孩子的成长毁与一旦。
  穷人家的孩子朦胧知事的时候,家庭并不宽敞的房间,陈旧狭窄的单人床,已经“超期服役”的电视机,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吃到的一次猪肉,拾掇来他人穿过的旧衣服,爸爸的破单车,商店里琳琅满目自己却从来没有吃过的零食等等都无形中刺激着孩子的心理,他们的潜在意识中多么希望自己的家也能够和电视里演的家庭一样,宽大的房子,漂亮的儿童卧室家具,大彩电,每天鸡蛋牛奶面包,大鱼大肉,几乎天天可以穿新衣,时髦虎气的小轿车以及一箱一箱的零食,但是现实的环境却对孩子无情地说NO,这就是真实的环境。他们在贫穷的生活环境里所受的影响则是局限和狭隘。
  《中国青年报》的一名记者前往山区的一个农村采访,在一个村口见到一个满脸泥巴的孩子就问这个孩子:“小朋友,你长大了做什么?”那孩子回答:“吃劳保呗!”记者和陪同的乡镇领导大吃一惊。紧接着他们来到了村外的山坡上,见到一个放羊的孩子,于是记者就上前问:“小朋友,你为什么不上学?”孩子回答:“没有钱,上不起。”记者又问:“那你为什么放羊?”孩子回答:“放羊挣钱。”记者又问:“挣钱做什么?”孩子:“娶媳妇。”记者:“娶媳妇做什么?”孩子:“生孩子。”记者:“生孩子做什么?”孩子:“放羊。”记者和陪同的乡镇领导被一番真知的童言闹的哑口无言。这个故事当然有戏说的成分,但是山区孩子的生活环境却是真实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由于山区的物质条件的困乏,孩子的视野也就仅仅只能上升到吃劳保,放羊,生孩子再放羊的地步,就连和城市孩子对比的念想都没有,可见环境的影响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富裕人家的孩子对环境的影响则又是另外一个市井图,前些年流行的一句话: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家庭条件富裕生活环境相对优越使孩子的依赖心理过于严重,他们的想法无非是学习是为了父母的面子而学习,他们根本不担心自己的未来,他们的眼里对未来当然不是放羊,吃劳保。他们每天接触的东西五光十色,光怪陆离,环境对于他们的刺激和影响则是另外一个样子。笔者在一个城市的富裕人家采访,对象是一个地产总经理的女儿。笔者:“小朋友,你长大了做什么?”孩子:“和我爸爸一样当总经理。”笔者:“想要当总经理,一定要好好学习。”孩子:“没关系就是我学习不好也能接爸爸的班当总经理。”笔者:“那时候爸爸就老了不是总经理了。你怎么接班呢?”孩子;“哪也无所谓,我可以当超女呀。妈妈说有钱就能当的了超女。我爸爸有的是钱。”童言无忌的孩子的回答使笔者的心头巍巍颤抖。孩子的家长大都是大忙人,平素无暇照顾孩子,一贯是把电视机当成了孩子的教育工具,可是不成想电视上复杂的环境却没有发挥到教育的作用,反而差点把孩子引入歧途。
  上述的两个故事证实了环境在早期教育的重要作用,一种是放任孩子的思维,使孩子没有了任何依赖,一种是错误地引导了孩子的思维,使孩子对于家庭环境的过分依赖,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值得我们的家长更多的思考,环境是先天的,教育是后天的 ,即使有再好的环境没有有效的教育也是与事无补的。我们虽然无法改变先天的不足,但是后天的改进还是应该及时地跟上的。单纯地依靠环境教育是不够的,还要更实际地从环境的刺激和影响以及需求出发关注看重孩子的早期教育。
  环境对孩子所造成的影响是很现实的,为了不使这种现实的影响对孩子的身心成长造成不必要的危害,作为家长应该把不利因素转化成有利因素,抓住孩子的心理需求,把环境所造成的教育障碍变成一种教育工具。
  三 贫穷刺激而生成的思考模式
  穷人家的孩子从小遭受生活磨难,他们会拿自己的家庭和富裕家庭做比较。
  大房子VS小房子,红烧肉大米饭VS土豆片小米饭,汉堡VS红薯,果汁饮料VS糖精水,小轿车VS自行车深深地刺激着他们,他们尽管还不会完全的思考,但是他们懵懂的内心却对这样的待遇严重不满,他们或许会和父母要求得到富裕家庭孩子一样的待遇,不过结果肯定是要求不会得到答复。于是他们就会想这是为什么?人家为什么可以住好的,吃好的,用好的,而自己为什么就不能?他们第一次的思考是来自对贫穷环境的思考,并且不具有排他性,他们内心想别人家就一定好,没有比自己家更糟糕,更穷的家庭了,潜意识中他们就会想通过父母的解答来解开心中的疑惑。
  此时的穷人家的家长是通过耐心细致的说服来告之孩子这个世界上的东西不是与生俱来的,一个人要想拥有这些就必须要奋斗,就要靠自己,父母是靠不住,父母毕竟是会有死去的那一天。
  经历了这一系列的不对等待遇和父母的教导以后,孩子的内心就有了简单的思考,他们似懂非懂的知道了,要想有大房子住就必须要劳动,要想不再受贫穷就要出人头地,怎么就出人头地了呢?孩子的内心连环套一样就引发了多种思考,这种思考对孩子的思维能力锻炼,对孩子端正自立生活的态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以后一旦遇到什么事情他都会自己先思考这是为什么?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当然不能停留在语言上,更多的是要从小就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从做家务开始,到小规模地参加家庭劳动,直到间接地为家庭创造经济收入来改善家庭环境。看到孩子逐渐自立的情况下家长一定要对孩子的劳动和成绩给予积极肯定,使他们明白劳动的意义,也要使他们明白劳动创造价值,改善家庭环境的一个概念。在参加家庭劳动中既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和耐力,也使孩子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巧,同时也陶冶了情操,最为直接的效果就是教孩子学会了思考。并逐渐地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
  经过早期对孩子的教育,孩子不仅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还明白了凡事依靠自己,对于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习惯事半功倍。
  四 穷则思变,变则通
  一个年轻人做生意赔光了本钱。他非常沮丧,感觉自己到了穷途末日,简直就没法活了。他听说学哲学能做官,当了官以后自己还愁没有钱。一天,他找到苏格拉底,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苏格拉底并说了想要学习哲学的想法。苏格拉底一言不发,带着他走到一条河边,突然用力把他推到了河里。年轻人起先以为苏格拉底在跟他开玩笑,并不在意。结果苏格拉底也跳到水里,并且拼命地把他往水底按。这下子,年轻人真的慌了,求生的本能令他拼尽全力将苏格拉底掀开,爬到岸上。
  年轻人不解地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这样做,苏格拉底回答道:“我只想告诉你,做什么事业都必须有绝处求生那么大的决心来坚持,才能获得真正的收获。
  后来这个年轻人拿着苏格拉底施舍给他的一点点本金开始从头做起,几年后他就成了那个地区最富有的商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终身制,只要勇于和贫穷抗争就会获得美好生活。我们作为家长教育孩子也要给孩子灌输这种思想:贫穷并不可怕,但是要善于思考,要有挑战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没有一成不变的困难,也没有永久的贫穷。很多穷人家的孩子正是用这种精神战胜了眼前短暂的困难取得了成功。
  成龙大哥从小家境贫寒,早早辍学,生活所迫他不得不跟着剧组跑龙套干些剧组里的杂活,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获得了导演的青睐上演了一个替身的角色,结果他的表演天赋被导演看中,于是开始涉足电影表演,而今的成龙大哥已经是响誉国际的超级巨星。足球巨星罗纳尔.迪尼奥也是穷人家的孩子,最惨的时候曾经流浪街头,但是他为了改变贫穷的命运,决定踢足球挣钱来改善自己的贫穷生活。起初的时候是给国家队当球童,后来也是偶然的一个机会他咸鱼翻身最终成了一代巨星。
  中国有句古话:“穷则思变”!笔者在这里就把这句话送给那些穷人家的孩子,不要害怕贫穷,不要被困难的生活环境所左右,也不要活一天混一天,因为每个人只要付出了就有回报。同样的富裕家庭的家长以及孩子,环境如此艰苦尚且能够成功,更何况你们的起点要比穷人家的孩子要高出很多,何愁自己和自己的孩子不成功呢?
  必须肯定的是无论是贫穷的还是富裕的,早期的教育是很重要的。早期教育不光是来自书本上的,最重要的还是来自身体,心理的锻炼。只要有了良好的早期教育,吃苦耐劳的品质,独立思维的能力,在人生的航道上一定会有一个出彩的起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4-08
以我看。就采纳楼上的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