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辩论材料

急需“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辩论材料!!!!跪求ing~~~~~~~~~~~

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此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发奋读书,努力进取。时过境迁,当今社会的变化可谓是日新月异,各种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等等可谓是层出不穷,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我个人认为“学海无涯苦作舟”这种学习方式必须改变。学生苦、老师苦、学习苦、家长苦,难道这就是教育的目的? 我一向主张学海无涯“乐”作舟,做任何事情,如果说心里上感到苦了,即便吃再好的肉,他也不觉其香;反过来说,即便是吃再大的苦,我也不觉得其累,这叫做心甘情愿。我倡导每个人的心中要有个大大的“乐”字,忘记其“苦”,这样的学习工作会轻松多了,离成功也就近了。 2004年4月23日下班已经5点多了,我赶紧骑摩托车赶往青草巷批发市场,因为家中开了一家小超市,因此起早贪黑对我来说是家常便饭。哪知在回家的路上,车子发动机出了一点故障,天已经黑了,修车的店家已经关门了。本来是我骑摩托车的,现在只好我被摩托车骑了,幸亏轮胎没坏,装了点货物还算轻松,加上到了乐余与兆丰的交界处,离家不远了,又是大路,再说别人吃了饭还特意出来散步,我就算是在散步,还能产生经济价值了,这样想来倒也快乐,暂时忘却了劳累和饥饿,不知不觉中走了不少路。不过在路上我想我的岳父肯定是愁死了,他一定会在家里怪张三、骂李四,他经常这样做着这种“皇帝不急太监急”的蠢事、傻事,不干正事、自找麻烦不说,还总喜欢当评论员、理论家,小题大做,对此种小事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剖析,搞得大家都人心惶惶,不知所措。晚上8:30我终于到家了,桌子上到处堆着吃过的碗筷,还有一碗盛满粥是留给我的。当时我的大女儿正在楼上做作业,我妻子正在看店,我边吃饭边问小女儿,“是不是刚才爷爷生气了”,果然如此,而且比我想像的还要骂得厉害。这时朱美香老师第二次打电话来叫我送一桶水,我饭吃了一半,赶紧出发,回来后继续用餐,然后开始洗碗收拾残局,最后是收摊打烊。差不多每天都要忙到11:00以后才能睡觉,尽管有点精疲力竭,但是心里总是很充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开店容易守店难啊!”在开店的实践过程中也学到了不少为人做事的道理和知识。很多认识我的人说我苦,一年到头没有休息玩耍的时间和机会,其实我的感受是“苦中作乐,乐在其中。” 我认识的好朋友后藤的顾建国、南丰的陆秀平他俩与我的年纪差不多,文化程度只有初中毕业,但是他俩十分勤奋,乐观开朗,从不打牌,喜欢看书,生活朴素,待人诚恳,善于向生活学习,我敢说他们的品德知识和能力绝非现在一般毕业的大学生所比,目前两人各有一家上规模的工厂,依然是勤勤恳恳,整日忙忙碌碌,他俩是把工作、生活当作乐事做的。这一点很令我敬佩,也给我很多启发和精神鼓励。 9月10日在201车子上碰到老司机王师傅,他开了20多年的车,从来没有出过误差,我问他有何窍门,他说:“有时开车时间长了,人也会劳累的。但是你想了也没有用,因此多想想开心的事,多看看好的景色,忘记烦恼,感觉就会更好。”他的徒弟小李开车只有个把月,每次开车三个小时不到就感到心烦意乱,因为他是把开车当作工作、当作压力施加给自己的,所以无形之中给自己增加了莫名其妙的痛苦。后来经王师傅高手指点,小李恍然大悟,工作明显轻松多了,效果还好。 由此及彼,我想到了我们的教育也不例外,因此我一直主张“乐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是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自己陶醉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找到符合个性的“乐趣”。这样一来,即便是到深更半夜,在很多人看来是很苦的事情,但是在孩子们的心中始终充满着希望和温暖,这样的读书真正达到了“苦中作乐,趣中有乐”的境界。 对于这样的“乐”事,作为老师和家长,何“乐”而不为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