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膜第5代面状膜和和第三代条状膜的区别

如题所述

一般情况下石墨烯电热膜是要好些的,但是有安装上的限制,要求未铺设地板前安装,而墙暖我觉得就是地暖不足的一种代替产品,不能说不好,但是会占用一些室内空间。下面来说一下地暖的好处和优点:
1.电地暖与空调加热相比,空调加热是加热空气的加热方式,室内干热、异味、皮肤失水、干口、室内灰尘、脏空气对流等现象,采用石墨烯电热膜加热,辐射远红外线直接加热,远红外线和太阳光波在同一条带,医学上成为“生命之光”,所以用它加热就像阳光一样温暖。
2.与管道相比:管道不仅可以保暖,还可以提供生活热水,这是其他加热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但是,在管道容易发生水管破裂后,每年都需要进行维修,导致维护成本过高。给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安装石墨烯电热膜后,无需清洁、添加或更换材料,30年以上不会造成任何损坏。
3.电地暖还具有以下优点:温度集中在人体活动主要区域1.8米以下,节能30%以上;电热膜转换率高(超过80%),用电时间为使用时间的1/4,是空调能耗的25%;沉默的整个加热过程、无光、无污染,名副其实的健康、节能、舒适的绿色产品;无职业该区域有利于室内美容和装饰,增加了房间的实际有效空间;单人间可控,每个房间都配有独立的智能温控器,以满足节能要求。远红外线电热膜加热系统的功率转换率达到80%以上,电能基本上完全转化为热能。因此,电热膜更节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18

看看这张电热膜的分类就比较清楚了。现在最好的是柔膜,是编织的。

第2个回答  2019-06-15

第几代电热膜只是厂家给的代名词,并不代表产品技术的高低。在众多条状电热膜和面状电热膜中,始终有致命缺陷。就是产品易燃,并且不能折叠。就看下图,且不说这款电热膜是第几代。就他的阻燃、耐折、防撕裂就及有可能颠覆市场上的电热膜。

第3个回答  2011-03-12
发热材料不同而已,不存在第几代。不知你所说的厂家指的第四代是啥状的。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11-04
没有多少代之说,只是发热材料不同而已,这些都是厂家的宣传手段。看看电热膜的分类你就明白了,不要受厂家的误导。
电热膜分类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面上叫做电热膜的产品有十几种,加上具有电热膜结构以其他名字命名的类似产品,电热膜的次一级名称共计有二十种以上。综合各种电热膜特性,笔者在2006年第10期的《供热制冷》杂志上在国内首次提出按电热膜发热体材料分类,并把电热膜分为“印刷油墨型、碳纤维型、金属丝(片)型、高分子导电材料型”等四种类型(以下简称四分法)。《低温辐射电热膜》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把电热膜分为金属基和非金属基两类(以下简称两分法),而非金属基电热膜再细分为碳纤维、碳基油墨和高分子三种次一级类型。
电热膜两分法和四分法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两分法把非金属基电热膜作为一级,除金属基以外的其他三种电热膜作为它的次一级即二级。笔者依然坚持认为两分法将弱化发热体材料在类型划分中的地位未必是最为科学的,并且随着材料科学的技术进步,未来的非金属基电热膜的次一级类型将会不断增加,而金属基电热膜短期内再划分次一级类型的可能性将会很小,这样会形成两类电热膜家族成员的严重不均衡,即:非金属基电热膜有了庞大的家族且已经到了第三代、第四代,而金属基电热膜仍然还是只有一个成员。况且两分法是照抄国家标准《红外辐射加热器实验方法》(GB/T7287-2008)中按辐射基体分类红外辐射加热器方法用于电热膜,这样做未必合适,而红外辐射加热器类型划分本身也值得商榷,列举如:非金属基红外加热器类型中“半导体类加热器”明显包括“陶瓷类、搪瓷类、高硅类、锆英砂类加热器”等,而被列入非金属基类的“聚酯薄膜加热器”为什么不可能是封装的金属基发热材料即“金属基加热器”啊!电热膜类型究竟应该如何划分,目前仍在讨论中,也希望相关专家、学者及其他关联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供《低温辐射电热膜》标准起草者参考。
除上述两分法和四分法外,其它大部分电热膜的名称都是生产厂家从不同角度给自己产品起的名字,有的以电热膜外覆绝缘材料定义电热膜,如:聚亚酰胺电热膜,硅(橡)胶电热膜,云母电热膜,PET电热膜;有的是以电热膜功率密度大小定义,如低温、中温、高温电热膜;有的从强调辐射热概念定义电热膜,如:辐射电热膜,远红外电热膜;有的叫纳米电热膜、碳纳米电热膜;也有如“生态电热膜”、“电热地膜”则分别从电热膜的环保特性和地暖应用方式上定义电热膜。而最近两年在上海、四川、重庆、武汉等地普遍叫的比较响的“硅晶、碳晶电热膜”以及最近出现的“高(超)碳晶电热膜”等等,据笔者考察以及与个别厂家沟通后,可以基本断定这类电热膜应该是碳纤维电热膜,如果细分类型也应该是定语后面最后加上碳纤维电热膜。
笔者以为,以发热材料为主体分类和命名电热膜是较为科学的,因为发热材料决定了电热膜的特性,以发热材料定义电热膜无论对于具有一定理工科知识和其他非专业的人士,都可以较为容易的从根上认识和了解不同类型电热膜的基本特性,也避免了被厂家通过模糊概念达到一己目的事件发生。当然如同电热膜的定义一样,待《低温辐射电热膜》标准获批后,生产厂家自然要遵循标准上的电热膜分类命名自己的产品,届时电热膜分类的混乱现象也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以下分别就两分法和四分法中共同体出现的 “金属基、碳基油墨、碳纤维、高分子”等四种类型的电热膜发热材料、生产加工工艺和相应电热膜的基本性能特点作以简单描述。
1、碳基油墨电热膜
发热材料为石墨、金属粉末、金属氧化物(见图1)。碳基油墨电热膜的生产工艺是将上述发热材料与其他填料一起制成油墨状浆料,以丝网印刷工艺定量印刷在预先粘结有金属载流条(作为电极)的聚酯薄膜上,再上覆聚酯薄膜形成绝缘结构,故又称印刷油墨电热膜。碳基油墨电热膜的功率控制主要是通过浆料成分、油墨条厚度和间距等实现。
印刷油墨电热膜的核心是浆料的生产加工技术。其特点是生产工艺简单,原材料成本相对较低,国产化程度大。目前国内已有多家碳基油墨浆料生产企业,十几家碳基油墨电热膜生产厂家,生产加工技术已经赶上并超过了国外同行。国外品牌以美国、韩国为主,但大都不具备地暖施工技术指导能力,甚至个别韩国企业连什么叫泄漏电流,电热膜泄漏电流产生的机理也搞不清楚就敢在国内做电地暖。
2、金属基电热膜
发热材料为纯金属或金属合金材料(见图2)。金属电热膜的生产工艺是将发热体金属或金属合金材料首先制成金属箔,在聚酯薄膜上粘接制作成电阻线路,再上覆聚酯薄膜形成绝缘结构。常用的金属电热材料有镍、铜镍、铁铬铝等。不同的金属和金属合金材料具有不同的电阻率即导电特性,据此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电压、单位面积功率要求选择不同的金属发热材料和设计成不同的电阻线路。而金属材料的不同也将直接影响发热体的性能和成本造价。
大连、深圳、上海等地分别有该类电热膜生产企业。

3、碳纤维电热膜
发热材料:碳纤维(见图3)。碳纤维是由含炭量较高(通常在90%以上)的原料纤维,放在惰性气体中,经200~300℃的热稳定氧化、1000~2000℃的碳化及石墨化处理而成。根据基础原料不同可以分为聚丙烯腈(PAN)基、沥青基和粘胶基碳纤维,其中PAN基碳纤维在全世界的碳纤维生产中占有90%的比例,目前世界碳纤维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的东丽公司、东邦Tenax集团和三菱人造丝集团,而其他碳纤维企业均是处于成长阶段,生产工艺仍在摸索中不断完善。国内碳纤维电热膜生产用碳纤维原材料主要从日本进口。
碳纤维具有耐高温、耐磨擦、导电、导热及耐腐蚀等,外形有显著的各向异性、柔软、可加工成各种织物,比重小,沿纤维轴方向表现出很高的强度。碳纤维能够与树脂、金属、陶瓷等基体复合形成多种复合材料,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石油钻探、体育及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
利用碳纤维的导电特性将其做成电热材料,按发热体结构的不同可分为碳纤维发热线缆和碳纤维电热膜两种。其中碳纤维电热膜按生产加工工艺不同又分以下两种,一是直接将碳纤维丝(小丝束或大丝束)作为经线或纬线的一部分通过纺织工艺生产的非均匀性线面状碳纤维电热膜;二是将大丝束碳纤维长丝剪切成短纤维利用造纸工艺形成的碳纤维电热纸。上述碳纤维电热材料按照不同用途和绝缘等级要求外覆不同绝缘层即形成不同绝缘材料的碳纤维电热膜。
4、高分子电热膜
发热材料: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见图4)。生产工艺,首先利用不同的分子设计手法合成出功能性高分子导电复合材料,通过喷涂或逗号涂工艺将上述导电高分子材料均匀涂敷于预先植入电极的基材上形成裸体电热膜,外覆不同绝缘材料形成高分子电热膜。
高分子电热膜诞生于日本,新宇阳是目前国内高分子电热膜的唯一生产厂家,拥有多项专利和专有技术,产品技术上已实现“任意幅宽和形状、任意使用电压(交、直流两用)、任意单位面积功率”等“三个任意”的技术优势,并在多个应用领域开发出不同的系列产品。
高分子电热膜的功率密度是通过调整发热体材料的聚合度、正负极性基团数目和比例以及自由电数来实现,而非通过加减涂敷量。

尽管电热膜类型不同,但都含有发热体、电极和绝缘层等三个共同的部分,都是外覆绝缘层内加发热体结构。不同的是金属基电热膜和碳基油墨电热膜是直接热压在绝缘聚酯薄膜间,而碳纤维和高分子电热膜是将发热材料涂敷于基材上,然后外覆绝缘材料。
不同类型的电热膜由于其发热材料不同和生产加工工艺的不同,电热膜也分别具有不同的电热特性和应用性能,如:功率密度的极限值、发热体的热稳定性和热均匀性,抗氧化老化能力、功率衰减、龟裂和融胀性等等,而这些特性直接决定了产品最为适宜的应用领域以及作为发热体材料在应用施工中的工艺要求,
电热膜的发热材料和产品结构形态是决定电热膜产品性能的主要因素,其中发热材料起决定性作用。上一讲中我们依据发热材料不同把电热膜分为金属基、碳基油墨、碳纤维和高分子等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的电热膜因为同属于电加热元件,所以有着共同的特点,但是不同发热材料先天的物理、化学、电化学、电热等性质的不同又决定了不同电热膜性能的差异,这些差异反应在电热膜产品性能上,表现出电热膜单位面积电阻率的差异尤其功率极限值的不同、辐射热占电—热转换率比例的不同、产品抗氧化能力、产品抗龟裂及融胀性能不同、使用过程中功率密度变化的不同以及产品使用寿命的不同等各个方面,也因此决定了不同类型电热膜既有共同的应用领域、又有各自最佳的使用范围。

电热膜产品的共同特性

电热膜作为一类新型的低温辐射电加热元件,与电锅炉、电暖气等其他类型的电加热体有着明显的不同,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 电—热转换效率高,辐射热占比大

电热膜的电—热转换效率是所有电加热元件中最高或并列最高的,在能量转换过程中几乎没有任何其他形式的能量损失,如光能、机械能、化学能等,电—热转换效率几近100%。其中,电—热辐射转换效率比例也是相同单位面积功率的电加热元器件中较大的,以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住宅设施委员会《低温辐射电热膜》标准验证检验用“新宇阳高分子电热膜”的检测结果为例,电热膜功率密度150w/m2的电-热辐射转换效率为63%,发向全发射率高达0.87。

2、 电磁辐射小,对人体无危害

我们经常可以感受到电磁辐射的实例,如:将手机放在座机电话旁,当有来电或短信信号时,座机电话总是早于手机信号发出“吱、吱、吱……”的声音;吸尘器在电视机旁工作时,会影响电视信号质量等。个别厂家的单导发热电缆电地暖系统影响电视机信号质量也是电磁辐射的原因。

对于绝大部分电热膜产品,发热体材料和产品结构决定了电热膜在使用过程中的电磁辐射量(磁感应强度)均很小,约为0.1-1.0μT(微特斯拉,1高斯=100微特斯拉=)左右,不会构成对人体的危害。

国际非电离放射线防护委员会(ICNIRP))1998年对于电器产品电磁辐射量限定值推荐为:50Hz的磁感应强度100μT,20-30kHz的磁感应强度6.25μT。电热膜使用中的磁感应强度比其他家用电器产品要小的多,如:电子微波炉为20μT、吸尘器为20μT、手机电话为20μT、彩色电视机为2μT(以上数据为美国环境署公布)。电热膜在使用过程中也不会对其它电器产品产生电磁干扰现象,如:新宇阳高分子电热膜用做国家广电总局卫星天线融雪系统已经过数个冬季的检验、验证。

3、 有效发热面积大,热均匀性和热舒适性好

电热膜整个表面作为电加热体,发热面积大,热散布快;电热膜表面功率密度均匀,表面温差小,热均匀性好;电热膜以远红外辐射热为主,用于供暖时对空气扰动影响小,体感温度高,热舒适性好。

4、 物理性能稳定,功率变化小,使用寿命长

不同类型电热膜在用做低温辐射电热膜使用时,材料的性能相对稳定,使用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功率密度变化小,使用寿命长。

5、 厚度薄,柔性好,占用空间小

电热膜是所有电加热体中厚度最薄,通常在1 mm以内,可称为超薄电加热体;外覆绝缘层以聚酯薄膜等柔性产品为主,易于后加工和运输、安装等,同时在所有电加热产品中占用空间面积最小,易于做隐蔽工程。

6、 后续开发空间大,产品应用领域广

电热膜作为通电后可以直接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电加热元器件,加上利用有些电热膜类型的个性特点,如:新宇阳高分子电热膜“任意幅宽和形状、任意电压(交、直流)、任意功率密度”以及调整辐射波长范围和辐射强度的功能性等,可以开发出不同应用领域、多种产品系列。

(二) 不同类型电热膜的个性特点

发热材料不同,电热膜性能也有不同;同类发热材料,不同电热膜厂家的产品也有性能差异,尤其是碳基油墨电热膜表现的更加突出。

金属基电热膜以纯金属或合金为发热材料,功率密度可以严格计算和设计,功率密度误差可以控制到最小;是唯一不存在电极和发热材料之间是否紧密接触问题的电热膜类型。金属基电热膜在大面积使用时的连接点会较多、电热膜局部破坏会发生断路或高电压漏电;金属发热体的抗氧化能力较弱,如果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使用,即使少量的水分子透过绝缘层渗透到金属发热体内也会使金属氧化而导致功率衰减,从而影响到使用效果。

碳基油墨电热膜生产工艺简单,造价低廉,加工技术成熟,功率密度误差和变化因厂家而异。以金属铜片载流条做电极同样有潮湿环境下易于氧化和老化的问题,与金属基电热膜的加工工艺相同,都是将发热材料直接热压在绝缘层之间,加工过程中应严格避免将空气直接热压在两层绝缘膜之间,因为电热膜在使用过程中随温度升高、气体膨胀、绝缘层软化、电热膜会出现鼓泡(融涨)甚至破裂,也是这类电热膜易于出现龟裂的原因之一。另外,碳基油墨电热膜的功率密度受发热材料和绝缘层材料的制约,通常功率密度极限值在300-400w/㎡ 左右,从而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

碳纤维电热膜是所有电热膜中耐高温性能最好的,因此它的最佳用途是作为大功率密度、刚性电热板的发热元件使用。低功率密度柔性碳纤维电热膜的热均匀性和功率密度的衰减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而低功率密度碳纤维电热膜电极的处理大都与碳基油墨电热膜相同,同样存在电极氧化、老化的问题等。

高分子电热膜的电极经过特殊处理,电极与导电高分子发热材料密切接触且柔韧性好,局部破坏不影响整体工作,裸体电热膜与接线端子、引出电线连线后再外敷绝缘层的工艺保证了电热膜接线处的电气安全性能,高分子“三个任意”的特性决定了产品的适用性强、后续产品开发空加大。而有机高分子材料的耐温极限通常在250℃以内,所以高分子电热膜不能用于制作高温电热膜。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