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描写了我国古代西边疆的风光,表达了守卫边疆士兵什么的感情?

如题所述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该诗又名《出塞》,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体现了作者对边塞战士的同情和对朝廷不满的愤慨之情。士兵应是思乡之情。毕竟连春风也不来这个地方,谁能不想家呢。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的《凉州词》表达的是作者的悲凉之意,也流露出了对将士的命运的同情之心。表达了守卫边疆的士兵回不了故乡的哀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15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 “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第2个回答  2011-03-05
凉州词 王之涣
黄 河 远 上 白 云 间 ,
一 片 孤 城 万 仞 山 。
羌 笛 何 须 怨 杨 柳 ,
春 风 不 度 玉 门 关 。

表达了守卫边疆的将士们凄怨而又悲壮的情感.

凉州词 王翰
葡 萄 美 酒 夜 光 杯,
欲 饮 琵 琶 马 上 催。
醉 卧 沙 场 君 莫 笑,
古 来 征 战 几 人 回?

表达了守卫边疆的士兵回不了故乡的哀怨。
第3个回答  2011-03-07
体现了作者对边塞战士的同情和对朝廷不满的愤慨之情。士兵应是思乡之情。毕竟连春风也不来这个地方,谁能不想家呢。
第4个回答  2011-03-06
思念家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