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活化石”的都有什么?

如题所述

符合“活化石”定义标准的有银杏,水杉,银杉、大熊猫、中华鲟等。

相关介绍:

1、银杏:

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公孙树,曾是仅遗存于我国的珍稀树种之一,素有“活化石”之称。

2、水杉:

水杉属在中生代白垩纪和新生代约有6~7种,过去认为早已绝灭,1941年中国植物学者在湖北利川谋道镇(当时四川万县磨刀溪)首次发现这一闻名中外古老珍稀孑遗树种。

3、银杉:

远在地质时期的新生代第三纪时,银杉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亚欧大陆,在德国、波兰、法国及前苏联曾发现过它的化石。

4、大熊猫:

大熊猫的历史作为我国特有的国宝级动物,大熊猫在地球上生存距今已有800多万年的历史,它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远比人类早。

5、中华鲟:

中华鲟生命周期较长,最长寿命可达40龄。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活化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02

1、银杏树,是裸子植物银杏纲惟一存留下来的一个种,银杏树分雌雄,雄的银杏树,只长雄性的花,雌的银杏树,只长雌性的花,受精后才会结出圆圆的白果。

2、水杉为落叶、针叶大乔木。它以树姿优美,枝叶繁茂,叶色多变而独具一格,被列为古稀名贵植物之一,为我国一级保护植物。

3、珙桐,世界著名的珍贵观赏树,常植于池畔、溪旁及疗养所、宾馆、展览馆附近,并有和平的象征意义。材质沉重,是建筑的上等用材,可制作家具和作雕刻材料。

4、大熊猫,从分类上讲属于哺乳纲食肉目动物,但食性却高度特化,成为以竹子为生的素食者。大熊猫主食竹子,也嗜爱饮水,大多数大熊猫的家园都设在溪涧流水附近,就近便能畅饮清泉。

5、中华鲟,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软骨硬鳞鱼类,身体长梭形,吻部犁状,吻端尖,略向上翘。口下位,成一横列,口的前方长有短须。眼细小,眼后头部两侧,各有一个新月形喷水孔,全身披有棱形骨板五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活化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18

活化石是指在远古时期出现,且一直存活到现代仍然保留一些原始的特性,没有灭绝的物种。活化石可分为植物活化石和动物活化石。


植物活化石著名代表:(列举5个)

    苏铁。苏铁最早出现于中新世(约1000万年前),是一种有胚植物。至今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苏铁用途广泛,既可作为观赏植物,也能作为药用;可以野生,也可以人工种植。

    银杏。银杏最早出现于白垩纪早期(约1.4亿年前),曾经与恐龙存在于同一时代。现如今保留下来的银杏数量极少,因此银杏也被称为“孑遗植物”。

    珙桐。珙桐是中新世(约1000万年前)遗留下来的孑遗植物,是中国特有的物种,目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水杉。水杉最早出现于白垩纪,科学家曾经只找到水杉的化石,并一度认为已经绝种。但后来在中国被发现依然保存有水杉的原始森林,现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

    蓝藻。蓝藻最早出现于元古宙(约25亿年前),是世界上最早的生物之一,同时也是存活时间最长的,至今仍未灭绝。蓝藻广泛分布于全世界,适应力极强,可以在高寒荒漠以及热带沙漠生存,甚至温度高达90度的温泉喷口也能看见蓝藻的身影。


    动物活化石著名代表:(列举5个)




    中华鲟。中华鲟最早出现于三叠纪(约2亿3000万年前),是介于软骨和硬骨之间的古代鱼类,亿万年来它们的身体结构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属于活化石。中华鲟目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熊猫。熊猫最早出现于中新世晚期(约800万年前),最早被发现于中国,中国特有物种,现为中国国家形象之一。

    扬子鳄。扬子鳄最早出现于古生代(约2.5亿年前),与恐龙存在于同一时代。扬子鳄身上依然保留有原始爬行动物和类似恐龙的结构,属于活化石。扬子鳄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极危物种。

    蟑螂。蟑螂学名“蜚蠊”,最早出现于志留纪(约4.3亿年前),其历史早于恐龙,并且与恐龙存在于同一时代。蟑螂不仅顺利逃过了白垩纪生物大灭绝,还一直存活至今,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是当之无愧的“小强”。

    鲎。鲎最早出现于泥盆纪(约4亿年前),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并且与三叶虫是近亲关系,。鲎的血可以治疗外伤性出血以及胃出血,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药用价值。

第3个回答  2011-03-22
海洋中的“活化石”动物

自从海洋诞生以来,在烟波浩渺的海洋里就栖息着千万 种海洋动物。有许多海洋动物由于地球环境的变化或经海陆 变迁而绝灭成为了“化石” 也有一类海洋动物在古海洋里 出现过,后来失踪了,长期没被人们发现,人们误以为他们 已经在地球上绝灭了,但后来又被人们发现了,人们把这些 动物称为“活化石”动物。另有一类动物,他们适应环境能 力很强,在古海洋里就有了,时至今日却没有多大变化,仍 保持原样,故人们也把该类动物称之为“活化石”动物。
如节肢动物门的三叶虫,大约在6亿年以前的寒武纪,在 海洋中大量繁衍了大约1.6亿年,此后,从古至今地球上从来 就没有找到其踪迹这是人所皆知的已绝灭的“化石”动物。

一种隶属棘皮动物们的身体像花一样的海百合,在3.4亿 年以前的古海洋里摇曳生姿,后来不见了,人们以为这种动 物已绝灭了,然而在1873年人们发现了一个活标本,之后相 继发现,因此海百合被称之为“活化石”动物。

又如丹麦人的"铠甲虾"号海洋调查船在哥斯达黎加3450 米深处捕到10个与古代蜗牛或帽贝有密切关系的动物, 定名 为“铠甲虾亲帽贝”亦被称为“活化石动物。该调查船还在 非洲东岸肯尼亚大陆坡捕到期一条钩虾(节肢动物门端足类) 也是一类“活化石”动物。

也有一类动物如古老的腕足动物门的海豆芽和节肢动物 门肢口纲的中国鲎,它们早在4亿多年前的泥盆纪已问世至今 模样没变,人们亦称它们为“活化石”动物。

在脊雄动物方面有一种生活在 3亿多年前的硬骨鱼类— 矛尾鱼,被认为在数千万年前已经绝灭,然而在1938年,在 南非的东南海岸,从150-400米的深海首次捕到一条活的,当 即轰动世界,继后在南非的科摩罗群岛海域又相继被捕到许 多条,这种世界上罕见的史前鱼类——总鳍鱼类的再现,称 其为“活化石”动物确为名不虚传。

再如,白垩纪是爬行动物的时代,大地在恐龙的足下振 动,海中有7.6米长的节龙,空中也有展开两翼宽达8.2米的 翼手龙。白垩纪结束,这些庞然大物纷纷绝灭, 然而以“海 蛇”出名的尼斯湖怪,在70年代人们又声称见到它的尊容, 它可能是某种恐龙的后代。

1976年4月,一条日本渔船在新西兰海域305米深的网中 捕到一条2000千克、9米长的动物,其颈有1.5米长、尾巴有 1.8米长,还有4个鳍足。这种动物尸体随后被扔掉了,但据 当时拍的照片和画的轮廓,古生物学家认为,那条神秘的动 物尸体,可能是在一亿多年前非常繁盛的爬行动物——蛇颈 龙。这说明这种“活化石”动物仍然时隐时现地生活在海洋 的深处。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对深海世界的 不断探索,必将会有更多的“活化石”动物在世界海洋上被 发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被誉为“活化石”的中国树种有:银杏,银杉,珙桐,香果树等
在中国被誉为“活化石”的动物有: 国宝大熊猫、水中“活化石”中华鲟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