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生导师简介

如题所述

谢维达,男,1947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1982年2月毕业于上海铁道学院机车电传动专业,获工学士学位。现任同济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机车车辆的计算机控制、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
历任:同济大学电气工程系副系主任,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院长助理,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曾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铁道部技鉴字[1996]第043号 获奖证书号: 97147-7);
上海市育才奖 , 1999年
铁道部 “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 1998年

主持和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技术国产化与创新研究专项子项目-“车辆测速定位技术研究”,2002~2003年 ;
2.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电动汽车专题子项目-“网络、总线、通信协议的前期研究”,2001~2002年 ;
3.电力机车微机控制检测系统 1996年铁道部科技司鉴定 ,1997年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铁道部技鉴字[1996]第043号
4.高速试验列车控制诊断信息通信网络规范 (规范起草人) 铁道部科技司,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预可行性研究办公室 1996年4月
3.高速试验列车控制诊断系统研究 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No.95-411-01-04), 铁道部科技发展计划项目(NO.95J09)
4.高速列车车厢通信网络的预研究 铁道部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No.95J08)
5.200km/h电动车组(先锋号)控制系统,包括:辅助系统控制单元ACU的研制和车门及轴温控制单元XDU的研制 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No 97-417-02-07) ,铁道部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6.列车控制网络TCN标准的研究 2000年铁道部科技发展基金
7.CAN总线在机车(动车)上的应用研究 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
8.上海地铁车辆SIBAS16和SIBAS32系统分析 上海地铁运营公司
著作:微型计算机原理与系统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2003.2
发表的主要论文:
高速列车控制系统的数据通信 铁道学报 1997 11
内燃交流传动机车控制系统方案探讨 上海铁道大学学报 1999 10
对我国列车微机控制系统发展的一些思考 上海铁道大学学报 1999 10
冗余技术在高速列车通信网中的应用 交通与计算机 1998 第6期
列车司机台显示器的人机界面设计与实现 交通与计算机
1999第5期第17卷
CAN总线在列车微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机车电传动 1999 第2期
200KM/H电动车组车载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案
上海铁道大学学报 1999 10
智能型列车总线ARCNET通信网卡的研究, 机车电传动1997 第6期
绞线式列车总线网络节点原型的设计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1
第4卷 第3期
城市地铁与轻轨列车的微机控制系统 电力机车技术 2001
第24卷 第3期
ARCNET通信网重复器的设计 工业控制计算机,2001第8期
绞线式列车总线原型节点的设计 工业控制计算机,2001第8期
异步电动机泵控软起动器的软停控制 电力电子技术,2001.6
现场总线与列车控制网络 工业控制计算机,2002.1
应用模糊算法实现列车防滑行的检测与控制 交通与计算机,2002.2www

吴萌岭,1959年11月出生于云南大理;82年2月进校接受本科教育,已取得的最高学位为硕士,目前正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996年7月评为副教授,2002年6月评为教授。
常年从事机车车辆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轨道车辆制动与安全技术。几年来先后培养了多名硕士研究生,并多次承担了《车辆制动》等4门本科生课程和《制动新技术》等3门研究生课程的教学。1997年10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二获奖人);1998年4月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二获奖人)。
多年来,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十几项国家、铁道部和上海市的科研攻关项目。其中由本人主持完成的国家95科研攻关项目“200km/h电动车组制动系统研制”,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了微机控制直通电空制动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我国高速列车的研制和城市轨道交通国产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工作中,先后合作编写了《城市轨道车辆结构与设计》等两部著作和《微机控制直通电空制动系统研究与试验》等共十几篇论文。
1998年曾被推荐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铁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