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心理健康的11个方法

如题所述

心理健康意味着拥有幸福感,在日常生活中得心应手,并且在面对挑战时有自信心。与身体健康一样,也有许多活动能帮助你改善心智健康。可以遵循以下步骤促进幸福感并保持心理健康。

1、人际交往

与周围能支持和丰富你人生的人建立并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个人关系的质量对幸福感有很大影响。拿出时间并付出努力建立强大的人际关系能带给你许多好处。

2、拿出时间享受生活

给活动,兴趣爱好和喜欢的事情留出时间。玩填字游戏,到附近的公园散步,读一本书,缝一床被子,给孩子画一幅画,与宠物玩耍,这些都能给你带来想象力和创造力。

3、参与并分享兴趣

参加一个能与你一起分享兴趣的俱乐部或社团。与有共同爱好的人在一起对你的心理健康有好处。如乐队,晚间步行,跳舞班,以及读书会等。

4、为社区做贡献

拿出时间做志愿者。帮助邻居,为朋友做点好事等。有许多贡献方式能带给你良好感觉。在改善其他人的生活同时也能促进你的生活品质。

5、照顾好自己

适当运动并吃好,这能帮助你保持身体健康。生理和心理健康紧密相关,身体好也会让心理感觉好。不一定去健身房锻炼,做园艺,打扫房间,跳舞和徒步都是很好的健身运动。身体锻炼结合均衡饮食能滋养身心,让你从里到外都保持良好感觉。

6、挑战自我

学习新技能或挑战一个目标。如制定健身目标或学习烹饪等。在实现目标,掌握新技能,获得自信和成就感的同时,学会如何改善心理健康。

7、应对压力

了解诱发压力的原因并掌握应对方法。可以避免一些诱发源,并学会控制其它因素。压力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并会以不同方式影响我们。只有在它让你感觉不舒服或痛苦时才会成为问题。平衡的生活方式能帮助你更好的应对压力。如果感觉难以平静,尝试深呼吸,瑜伽或冥想,这些活动或许对你有帮助。

8、休息与调整

确保充足睡眠。定时上床睡觉,并养成睡眠的好习惯。睡眠能修复心理和身体。然而,如果在醒来后总是匆匆忙忙,仍然会让你有疲惫感。因此,在白天拿出一些时间放松和调整很重要。

9、注意此时此地

每天拿出时间留意自己的感觉。感觉脸上的阳光和微风,并注意呼吸的空气。我们很容易陷入对过去或未来的思考,而不是体验现在。专注于当下是做到这一点的好方法。有意识的内外联合对身心健康很重要。

10、寻求帮助

无忧无虑的生活不存在,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烦心事。与可信的朋友或家人沟通,并在需要时寻求专业人士帮助,也对保持你的心理健康很重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9

【建议】保持心理健康的11个方法:

(1)苦恼时,找你信任的,谈得来的,同时头脑也较冷静的知心朋友倾心交谈,将心中的郁闷及时倾吐出来,以免积压成疾。


(2)遇到较大的刺激或遇到挫折失败而陷入自我烦闷状态时,最好暂时离开你所面临的情境,转移一下注意力,暂时回避,以便恢复心理上的平静,将心灵上的创伤抚平。


(3)当情感发生激烈震荡时,宜将情感转移到其他活动上去,忘我地去干一件你喜欢干的事,如写字、打球、唱歌等,从而将你心中的苦闷、烦恼、愤怒、忧愁、焦虑等情感转移或替换掉。


(4)对人谦让,自我表现要适度,有时要学会当配角和后台工作人员。


(5)多替别人着想,多做好事,可使你心安理得,心满意足。


(6)做一件事情要善始善终。面临很多困难时,宜从容易解决的问题入手,逐个解决,以便信心十足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7)性格急躁的人不要做力不从心的事,并避免超乎常态的行为,以免紧张焦虑,心理压力过大。


(8)对别人要宽宏大量,不要求别人一定按你的想法去办事,原谅别人的过错,给别人以改错的机会。


(9)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


(10)自己多动手,破除依赖心理,不要老是停留在观望阶段。


(11)制订一个既能使你愉快而又切实可行的调适身心的计划,给自己以希望。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18
1、豁达法应有宽阔的心胸,豁达大度,遇事从不斤斤计较。平时做到性格开朗、合群、坦诚、少私心,知足常乐、笑口常开,这样就很少会有愁闷烦恼。

2、松驰法具体做法是:被人激怒后或十分烦恼时,迅速离开现场,作深呼吸运动,并配合肌肉的松驰训练,甚至可做气功放松训练,以意导气,逐渐入境,使全身放松,摒除脑海中的一切杂念。

3、节怒法主要靠高度的理智来克制怒气暴发,可在心中默默背诵名言“忍得一肚之气,能解百愁之忧”、“将相和、万事休”、“君子动口不动手”等等。万一节制不住怒气,则应迅速脱离现场,在亲人面前宣泄一番,倾诉不平后尽快地将心静下来。

4、平心法尽量做到“恬淡虚无”、“清心寡欲”,不为名利、金钱、权势、色情所困扰,看轻身外之物,同时又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陶冶情操,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5、自脱法经常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社交活动和文体活动,广交朋友,促膝谈心,交流情感。也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来培养生活的乐趣。做到劳逸结合,在工作学习之余,应常到公园游玩或赴郊外散步,欣赏乡野风光,体验大自然美景。

6、心闲法通过闲心、闲意、亲情等意境,来消除身心疲劳,克服心理障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3-30
●保持乐观的情绪。要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工作。善于在生活中寻找乐趣,即便是干些家务也不应视为负担,而是带着情趣去干,比如做饭,不断尝试新花样,享受烹饪的欢娱。在工作上要不断创造,在进取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断感受成功的乐趣。

●善于排除不良情绪。遇到不顺心的事,别闷在心里,要善于把心中的烦恼或困惑及时讲出来,使消极情绪得以释放,从而保持愉悦心情总伴你左右。

●经常帮助别人。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美德,其作用不仅使被帮助者感受人间真情,解决一时之难,也使助人者感到助人后的快慰。经常帮助别人,就是使自己常处在一种良好心境中。

●善待别人,心胸大度。以谅解、宽容、信任、友爱等积极态度与人相处,会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尤其是被人误解的时候,要亮出高姿态,待对方晓知真相后更会佩服你,这样宽容,关心别人也有利于营造好心境。

●要有广泛的爱好。比如收藏、体育、旅游、音乐等,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享受其间的乐趣,既能增长知识,又能广泛交友。在偶遇心境不佳时,这种兴趣活动也能起到化解作用。

●保持一颗童心。人到了而立之年以后,随年岁的增长,有人便产生了“看破红尘”的感觉,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了,这样不利于心理健康。如果仍保持一颗童心,对任何事物都有一种好奇,不论对知识更新,还是对身心健康都有好处。

●培养生活中的幽默感。除了严肃、正式的场合外,在同事、朋友乃至家人中,说话时适当地采用幽默语言,对活跃气氛、融洽关系都非常有益,在一阵会心的笑声中,大家心情特别好。

●学会谐调自己与社会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要经常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适应社会的规范,并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适应力,从而减少因此而带来的困惑和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第4个回答  2021-03-30
人们往往只在乎身体健康的维护,对于心理健康则习惯忽略,不以为意,等到出现心理出问题(如过度焦虑、恐慌或悲伤等),甚至衍生不适症状(如失眠、酸痛、胸闷与腹泻等),才会开始关注心理健康。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凡事瞬息万变,每天需要面对的压力也大,如何保持心理健康,进而提升幸福感,俨然已是每个人的必修课题。下面为大家提供保持心理健康的10点建议:

1、与他人保持联系:与支持您的人建立人际关系网络并保持良好的联系。一旦碰上挫折或失意时,自己有对象可以倾诉,也能获得对方的安慰与鼓励。
2、睡眠充足:睡眠有助于恢复您的身心。尽量不要熬夜,每晚确保能够睡足7~8小时。研究发现,老是困,睡不饱会让人容易出现忧郁、焦虑与愤怒等负面情绪,言行举止比较冲动。
3、注意饮食:少碰垃圾食物,多吃富含色胺酸、维生素B、维生素C、钙、镁与Omega-3等营养素的东西,如牛奶、坚果、深绿蔬菜、海鱼等。

4、规律运动:运动不仅能提升自信,强化记忆,防止脑功能退化,且运动过程中身体会释出脑内啡,给人带来愉悦感和好心情。徒步、慢跑、游泳与各种球类运动都值得推荐。
5、远离烟酒:人们有时候会滥用酒精和其他东西来获得更好的感觉,烟酒皆具成瘾性,长期滥用对大脑心智功能会造成损害,故最好敬而远之。另外,也要避免沾染任何毒品。
6、管理压力:找出压力来源,列表归纳出可控制的部分,并采取行动处理,这将帮助您更好地控制压力。学习正向思考,接受不如预期的结果。放松呼吸、瑜伽或冥想都能起到帮助作用。

7、想想今天:我们常常思考过去或计划未来,而不是活在当下。注重于活在“此刻”,有意识地感知当下的周边事物,这对于您的心理健康很重要。
8、挑战自我:学习一种新技能或设置一个新的目标。尝试新事物,努力实现健身目标或健康的饮食目标,学着烹饪些新菜肴,或者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机技能。学习可提高心理健康。
9、贡献回馈:试着去参加一项志愿者活动,感受无私奉献的快乐。也可以帮助同事、邻居或朋友,找到做出贡献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您建立起良好的自我感觉和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

10、善待自己:勿自我要求过高或一味追求完美,制造无谓的紧张。偶尔放慢脚步,给自己喘息、充电的空间,去从事喜欢的休闲嗜好,储备向前迈进的能量。
没有心理健康,就没有真正的健康(No health without mental health)。心理健康不仅是无异常行为和精神疾病,同时也包含着个人环境适应良好,在生理、心理与社会上能保持和谐、安宁的最佳状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