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的简介200字左右

如题所述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它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谢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过去。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树枝抽得失去知觉。他还暗地里放高利贷,甚至怂恿帮工去偷东西。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整日为争夺家产争吵斗殴,疯狂虐待自己的妻子。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2-27
玛克西姆·高尔基1868年---1836年,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就以“最大的痛苦”作为笔名(玛克西姆·高尔基)浪漫主义作品有《少女与死神》《伊则吉尔老婆子》《鹰之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第2个回答  2011-02-27
高尔基,(1868年---1836年)原名阿里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24岁发表第一部作品《马卡尔·楚德拉》,随后发表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如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高尔基(1868~1936)——全名:马克西姆·高尔基(Gorkey,Maksim)
苏联作家。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3月16日生于下诺夫哥罗德市一个木工家庭,1936年6月18日卒于莫斯科。
代表作:《母亲》
它描绘了无产阶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共产党员工人巴维尔和革命母亲尼洛芙娜的感人形象,被公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崭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
1、早期生活与创作
高尔基4岁丧父,11岁起独立谋生,当过学徒、搬运工和面包师。1884年流落到喀山,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两次漫游俄国各地,广泛了解民情;其间因参加秘密革命组织于1889年被捕,获释后行动仍受宪警监视 。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不久开始在地方报刊当编辑、记者。1898年出版两卷集《随笔和短篇小说 》,从此蜚声俄国和欧洲文坛。他只上过2年学 ,完全 靠自学成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