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是当代人的毒药四辩陈词

如题所述

躺平是当代人的毒药四辩陈词如下:

“躺平”为何会被学者、名人批评?从社会主流价值看,上到国家民族的发展,下到家庭的进步,奋斗是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一定程度上讲,选择“躺平”不符合经济社会往上走的要求和趋势,尤其是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代背景下,“躺平”显得格格不入。

从名人自身而言,或因其工作特性,或因由内而外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担负起“心忧天下”“教化众生”的使命,于是或以身说法、苦口婆心地劝导,或剧烈表达出“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等情绪。于社会发展来看,“躺平”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一方面所接受的教育和生活驱使年轻人不断向前向前再向前,但高昂的房价、物价、教育及医疗成本,必然让人疲惫不堪。另一方面,年轻人被迫卷入异常激烈而残酷的社会性竞赛,被统一、固化的价值观和成功观所束缚,随着社会阶层的逐步固化,部分年轻人苦于看不到希望。

于是选择“不买房、不结婚、不生孩子,甚至不社交、不消费,只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就像有位网友所说“不能站着,也不愿跪着,于是只好躺平”。“未经他人苦,不评他人错”。怒喷年轻人“躺平”的种种言论,自然有充分的道理,但动辄裹以国家民族大义。

看似“大义凛然”,实则多了一份正襟危坐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少了一种将心比心的同理心。诚然,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我们应该崇尚和鼓励奋斗。但信仰的确立和年轻人的价值引导靠的不是说教,我们允许“功成名就”,就应该允许一部分人选择“低欲望”。

况且,“躺平”不仅仅是一种无奈和妥协,或许也是另一种无言地“抗争”。社会的发展就像盘古开天辟地,有上升的东西,就一定会有下沉的东西。从美国“迷惘的一代”到日本的“低欲望社会”,再到我们的“躺平”,我们必须意识到,“躺平”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

有竞争力的人持续向上,缺少竞争力的人开始屈服于制度和环境,选择一种相对舒适的生存方式。“躺平”既是一种选择,也在释放着“需要重视国民心理、生活状态”的信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努力营造包容的社会环境比简单指责更具智慧,通过制度创造公平公正的发展条件比一味地“要求年轻人昂扬向上”更具价值。我们期待一个人人向上、奋发昂扬的社会,我们更向往自由如花,被尊重被需要被宽容的新生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