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及保养

如题所述

汽车电瓶的养护常识

电池的电解液含有硫酸,任何直接接触都会导致皮肤灼伤。在直接接触电池之前,请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例如使用防护眼镜和手套。如果需要工具,应对工具提供足够的绝缘。

1、如果发现电池电极上有白色/绿色/青色粉状晶体,应及时用钢丝刷和碳酸氢钠(又称苏打)溶液清洁电极,以保证电极与电缆接触良好。 (碳酸氢钠有腐蚀性,一旦溅到车漆上应及时清理)。
 

2、检查电池是否牢固地固定在电池架上,如有松动,拧紧固定螺栓。过度摇晃会缩短电池寿命。

3、定期检查蓄电池内电解液是否减少。如果需要,加满蒸馏水,但不要过量。正常液位应达到加注孔底部。免维护电池不需要这种维护。
 

4、检查电缆与电极连接是否紧固。连接器松动可能会导致汽车无法启动,就像电池没电一样。
 

5、仔细检查电池外壳,注意其余是否有裂纹或物理损坏。如果电池出现裂纹,需要及时更换,防止腐蚀性电解液泄漏。

汽车电系使用与维护中的误区

“误区”是长期形成的错误做法或误解。汽车使用和保养中的一些做法看似正确,其实不然。可能会对当时的车辆造成损坏、人身威胁,甚至掩埋。本文列出了汽车电气系统使用和维护中常见的“越好越好”的错误观点,有助于广大车主和维修人员走出常见误区。  

误区一:充电电压越高越好。

关于发电机充电电压的调整,有的车主认为充电电压越高越好。事实上,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众所周知:当发电机充电电压过低时,蓄电池会因充电不足而容量下降。

误区二:发电机皮带“越紧越好”

有些车主只认为发电机皮带越紧越好。殊不知,皮带如果过紧,不仅会拉长变形,造成损坏和断裂,缩短皮带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容易造成轴承损坏。当然,皮带过松也是不正常的,很容易打滑,难以传递动力,导致充电速率下降。因此,应适当调整发电机皮带的松紧度,使其符合技术要求(传动皮带的松紧度一般应调整为皮带中部受压时下沉量为3%5%)两端带轮中心距(一般正常装配时皮带的挠度为10-15mm)。

误区三:电解液液面“越高越好”    

许多车主在给蓄电池加注电解液(或补加蒸馏水)时,对其液面高低往往采取越高越好,宁高勿低的错误做法。认为这样就不会因缺电解液(或蒸馏水)而发生故障了。其实电解液过高,在车辆行驶和充电过程中,

电解液很容易从蓄电池盖上的通气孔溢出而聚集在盖上,使蓄电池盖上的正、负极柱连通而构成回路,致使蓄电池自行放电,并腐蚀蓄电池极柱。因此,在加注电解液时,应当符合其蓄电池的技术要求(一般电解液液面的高度应高出极板防护网10~15mm)。

误区四:电解液密度“越大越好”    

许多车主认为,电解液密度越大,蓄电池的放电程度就低,蓄电池的端电压就越高,电荷容量就越大,并且可防止冬季电解液结冰而冻坏蓄电池,因而在调整电解液密度时,不仅使原始电解液密度高于规定值,而且在正常使用中需补加蒸馏水时也习惯补加一些不同密度的电解液,结果使电解液密度越来越高。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因为,电解液密度作为衡量蓄电池放电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以原始电解液密度已经确定为前提的,补加不同密度的电解液,

只意味着提高原电解液的密度,即使测得的电解液密度较高也不能说明其放电程度就低;提高电解液密度可提高蓄电池端电压和电荷容量也是相对而言的,况且电解液密度过大还会造成极板硫化和隔板腐蚀等多种问题,使蓄电池使用寿命降低。因此,电解液密度“宁大勿小”的作法不可取。应当按规定适当调节电解液密度。液面降低,正常情况下只能补加蒸馏水(因电解液的正常消耗实际上是水的消耗),只有确因渗漏等造成的液面降低,才可补加一定浓度的电解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