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到底是哪里人?

如题所述

这个没有准确的答案,而且答案有很多,有人说是现在的重庆地区的人,也有人说是李氏的亲戚,也就是唐朝皇帝的亲戚。也有人说是西域碎叶城的人。
虽然答案没有固定,都是因为一些周边的记载得出的结论。而且版本很多,也就引起了很多了大胆猜测。
在下不才,也猜测过,下面是我的大胆猜测的结果,仅供参考!
我个人很喜欢李白,对李白的生平比较了解,不过对于他小时候的事情也是一头雾水,有些史料记载李白小时候在四川,有的记载是十几岁才从西域到中原,我也是醉了……
所以我为了更进一步认识我最喜欢的古人,我只能靠分析和推理了。
首先,李白在唐朝很多达官贵族和唐朝历史的记载,有过这样的形容“面容欧化”“狂妄不羁”因此我大胆猜测,李白不是汉人,而是西域人的方面就多了。
而且李白的思想和当时大唐统治下的汉人很不同,他的思维逻辑很不传统,看他的诗词可以看得出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他把杀人看的很普通,生命看得很普通,看淡生死。这个在汉人眼里是绝对不可能的!这完全就是中亚地区人群的才可能有的一种思维模式,因为那里没有政权干预,虽然也有民间的秩序,但杀人什么的……你猜呢?甚至有专门买卖奴隶的,李白家里曾经也由一个伺候李白的仆人,有钱人几乎可以为所欲为,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看看古代中亚地区就知道,那是古代中西方文明一段时期的文化枢纽,除了很多思想家哲学家,如果有政权干预的话,不可能思想高度的解放,有政权的干预,也不可能这么明目张胆写出杀人都市中这样的诗词!因为他们根本不敢想这个场面!
还有就是,我认为李白不可能是现在重庆地区出生的人,因为李白小时候也许根本没去过蜀道那个地方,要知道古代的重庆和四川是没什么区别的,古代重庆有很多个名字,什么江州、渝州、南平等等,但无一例外,都是属于四川,是蜀地!
李白的《蜀道难》是李白成名已久之后写的了,也都了解李白蜀道难是在通过蜀道的坎坷险阻比喻他在官道上的坎坷经历。这个时候的李白已经游历过大唐很多地方了,而且也进过皇宫,但没被重用,所以才有了蜀道难所表达的苦诉。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李白是重庆人,那么喜欢游历,还是不缺钱的富二代,怎么可能家门口那么出名的地方都没有去过?
不过我还有一个疑问,或者说是不理解,那就是李白可能之前去过的,但没写蜀道难。这个不能排除,我也很认同,毕竟《蜀道难》差不多是李白不惑之年写的,他早就去过蜀地,那么出名的地方可能没去过吗?而且李白有过仗剑出蜀的记载,说明他的确以前到过四川,而且时间还不短!不过去没去过写《蜀道难》的地方,实在不好妄加揣测!
因为李白如果之前去过,就不用在四川写蜀道难了!或者说就不是蜀道难了,再或者会变成这种“官道难,难于蜀道!”毕竟李白是走到哪里写到哪里!不可能因为官路坎坷,然后想起来之前去过蜀道,想起了蜀道难走, 后来到了蜀道想起来了这个事儿了,然后硬生生写了《蜀道难》吧?这不符合逻辑!所以经过分析,我依然坚持认为,李白写蜀道难是第一次去哪个地方,或者说他之前也去过,但没到写诗的那个地方!毕竟李白官路坎坷的时候,写过一首诗,《行路难》。而且诗的最后是“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就算我不翻译,也能听的出来,最后的李白已经释怀了这一切了。就不可能在跑蜀道去抒发一次吧?而且《行路难》是李白很年轻的时候写的,而《蜀道难》相隔有点久远。
而且行路难依然比较狂,但蜀道难虽然依旧豪迈,但还是稳重了很多,所以接受了很多历史学家的说法,《蜀道难》是李白送好友去蜀地的时候,经过蜀道写的诗。而且背景也比较适合,当时是安史之乱。
但我依然可以认为,李白不是出生在蜀道,因为李白出蜀之前已经写了《行路难》如果他真的有所感慨,就会有之前我说的“官道难,难于蜀道”的诗了。
当然,这个问题我也纠结,只是个人认为,毕竟我的思维不能代表所有人,更不能代表标准!
不过就根据我自己的想法来说,我想李白根本不是重庆人。有人可能会说,李白是重庆人,但不在重庆出生,这就更有意思了,众所周知,你的祖宗是哪里人,那是祖籍,你是哪里人看你是在哪里出生,而且李白的“面容欧化”你怎么解释?这样对李白的形容可不是一个两个,好好查查就会有很多用不同词汇形容李白更像是当时西域人。
这个也可以反驳,毕竟长相问题,完全不能断章取义说李白就是西域人。
但我再说一个,李白的很多想法和远大志向的思想基础,都不受当时大唐主流思想的认同,如果李白的生活环境是地地道道的主流思想地区,就算他家再有钱,个人在狂妄,也不可能不被主流思想否认!比如说他的《上李邕》著名的哪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就是上李邕里的头两句。李邕是地地道道的当官的,是主流思想的流派。这个人和李白没有亲戚关系哈!只是李白认识了这个人,而且此人很狂,当武则天的面指责过武则天的男宠!因此李白很喜欢这种狂人。李邕可是地地道道的富二代、官二代,他的思想能得到认同,李白虽然只是富二代,不是官二代,就因为不是官二代就会被否认吗?大唐有才华之人多的数不清,被主流认同的可也是不少!李白是其中佼佼者,怎么就得不到认同?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文化差异”。就好像可以觉得今天的美国人,他们的一些才子,我们认可他们的才华,但他们的一些思维逻辑我们认同不了,毕竟我们的法律和文化不一样!比如说城堡法和不退让法很刺激,只要收到别人挑衅直接可以开枪打死!他们写了一首歌,“我今天心情不好,希望有人挑衅我,我就可以一枪打死他解恨!”我们虽然可能觉得很放愤,但绝对认同不了这种行为真的发生
虽然例子有点极端,但是……
李白就是如此!简单来说就是不符合中原人的传统!虽然大唐不是纯汉人的王朝,有胡人汉人两种统治逻辑,但不得不说的是,中国古代的任何朝代,无论是汉人,就还是胡人,还是大唐这种混血的朝代,都有一个共同点,1必须认同儒家文化,2必须遵守传统,3必须拥有活力表现、4必须拥有目前而言最良好的政策,后两个3和4不说了,太容易理解,但前两个1和2,如果你做不到,根本不可能给你后两个实现的机会!纵观历史就会发现,想要统治中原,不认同儒家秩序和汉人传统是不肯能的。这也就是很多少数民族被汉化的原因,而且仔细看看,被汉化最严重的就是满族人,最后一个朝代大清的统治者,然后就是蒙古族和鲜卑,这些都是长久统治过中原的少数民族。所以李白如果再这样的环境性成长,不可能没有传统的思维,无论是多么自我的文人,只要是纯粹接收传统教育下的人,一定会传统!最多也是想要创新,但脱离不了传统!即便是偏离了传统的王安石,提出了王安石变法,但他也是因为觉得传统不行了!也是在传统的模式下学习,并不是不传统的人,提出了不传统的政策!
所以李白不是传统的中原人!
通过这些分析,我推断,李白是西域人!碎叶城的人!
如果感兴趣,去了解一下中亚地区的文明和文化,还有碎叶城,也结合一下李白的的性格和思维逻辑,以及他的想性格,诗句。虽然大唐的思想开放,允许李白的放荡不羁,但他的放荡是更像土生土长的大唐人?还是中亚的碎叶城的人?
这就是我要说的,虽然很多问题模棱两可,连我自己都无法确定,但靠着个人思考,我依然认为李白是碎叶城的人!
这不也是研究历史和研究历史人物的魅力吗?在很多不确定的事情中,猜出一个确定的答案来,其实很多证据也都是模棱两可,或者说有伪造的可能,但总是充满好奇的去解答很多问题。
历史就是这样,充满魅力,在研究和学习中认识过去,认识未来,认识自己,让自己更加谦卑一点,更加尊重和理解,眼界放宽,目空一切!就好像研究科学一样,很多人觉得普通人研究科学、历史、哲学是有病,但在研究的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会更多的思考和对人性的理解、文化的理解、差异的包容,学习科学、宇宙,可以然我们更加谦卑,让我们知道宇宙上的一切都没有义务让我们知道,学习生物学可以让我们知道,人类只是地球上的一个成员,其他并无特!研究哲学会让我们明白,这个世界有很多规律,我们在这个规律下,什么都不是,我们只能在规律之下,好好地活下去!
回答完毕!完全手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26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自言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汉飞将军李广后裔,西凉武昭王李暠之后,与李唐皇室同宗。

第2个回答  2023-03-18
唐朝人。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 ;《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_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唐朝疆域空前辽阔,极盛时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唐朝对周边民族采用羁縻政策,并通过册封、和亲等多种方式,与各族建立密切的政治、经济上的联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