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翻译

如题所述

改变过去的风俗,树立新法并大力推行,这就是现在最急迫的事情。
出自《宋史·王安石传》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最方今之所急之。”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分下。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译文
北宋神宗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皇上对他说:“人们都不了解爱卿你的才能,都以为你只懂得经理学术,不懂的政治事务。”王安石回答说:“经术学问正是用来处理政务世事的,只是后来很多所谓“大儒”,大部分都是才能庸俗之人,因此世上俗人才都以为经学不能辅佐治世罢了。”皇上问:“既然这样那么你最先开始的施政措施是什么?”王安石答道:“改变劣习风俗,树立法规,是现在最亟需的了。”皇上认为是对的。于是开设增置三司条例司机构,任命他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一并负责。而后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等变法相继开始实施,号称新法,派遣提携推举各类官员四十余人,分派颁布执行新法。
王安石性格倔强刚愎,遇事不管对与错,都坚持自己的意见,执意不肯改变。到议论变法时,在朝百官都持不能变法的意见,王安石陈述儒家经义,提出自己的主张,辩论起来动不动就是好几百字,大家都驳不倒他。他甚至说“天灾不足以畏惧,祖宗不足以效法,人们的议论不足以忧虑”。朝廷内外老成持重的人几乎都被王安石解除官职了,他大量起用自己门下轻薄而有点小聪明的年轻人。王安石当了很长时间的宰相,因为旱灾而引退,等到再担任宰相,只过了一年多就被罢免了,直到神宗朝结束,也没有被再召回朝廷,前后共八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4
十全老人迫真追溯了一波文彦博的言论在儒学里的学理脉络,然后批评文彦博”尤理不足以伸其词“,简而言之,就是这人说话不仅说服不了王安石,还没啥理论依据。

至于该题目下的 @上官竹 等答主拿后续文彦博所说的“务要人推行尔”的辩词说事,并且认为王安石和宋神宗是所谓“理想主义者”,我很怀疑他们没看王安石后续的回复

安石曰:「若务要人推行,则须搜举材者,而纠罢软偷惰,不奉法令之人除去之。如此,则人心岂能无不悦?如赵子几在府界,案一王恺有滥有赃,而近臣乃或以子几案恺为刻薄小人,不当奨用。上下相扇为苟且,不欲奉法,类多如此,则谁肯推行法制者?......

王安石此处不仅没有回避,反而借着文彦博的话头,以现实中的赵子几为例,畅谈了一番自己的用人观。文彦博说“务要人推行尔”,王安石显然没有否认这个问题。那么两人的分歧从何而来呢?显然要从俩人的用人观说起。文彦博的用人观比较传统,大体还是宋廷传统的循吏路数。而王安石则是截然相反,他在《百年无事札子》就对宋廷“交私养望者多得显官,独立营职者或见排沮。故上下偷惰取容而已,虽有能者在职,亦无以异于庸人"的风气相当不满,所以他表面上是在谈用人,实际上是要变风俗,立法度。这种思路显然和文彦博有所冲突。至于这种思路是不是如 @上官竹 所说是理想主义的,我想各位自有判断。
第2个回答  2019-08-18
译文:改变过去的风俗,树立新法并大力推行,这就是现在最急迫的事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