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信丰县铁石口中学滑坡案例

如题所述

(一)滑坡体的基本情况

信丰县铁石口中学南教学楼西侧的“L”形切坡处在2004~2005年雨季曾多次发生小规模滑坡,当时学校用护坡挡墙进行了简易的治理。2006年6月8日的暴雨再次诱发较大规模滑坡,摧毁了当时已建的部分护坡挡墙和南教学楼西侧墙体,滑坡前缘滑移至学校操场。学校再次修建抗滑挡墙进行应急治理,但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信丰县铁石口中学滑坡体前后缘高差21.5m,后壁陡坎高2~5m,前缘宽90m,纵长56m,厚度4.0~9.0m(平均厚度6.3m),体积21000m3,为小型土质滑坡、牵引式滑坡。滑动面为砾质粘土与粘土接触带。滑坡体后方土体厚度较大且已产生张裂缝。

(二)滑坡体及其附近的地质环境条件

1.气象水文

据信丰县气象台1957~2004年资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93mm,年最大降雨量为2221mm(1975年),月最大降雨量为510mm(1959年6月),日最大降雨量为149mm(1983年6月16日),时最大降雨量为49mm(1983年6月16日)。

滑坡体及其附近无地表水体。

2.地质环境

(1)地形地貌

滑坡地处丘陵地貌区,地形标高170~275m,相对高差95m,山脊走向近南北向。滑坡所处斜坡坡向东,原始地形为一凸形坡,斜坡上部近山脊处地形较陡,自然坡度35°左右,中下部地形较缓,坡度20°~30°。植被发育,以松树、油茶为主,杂草灌木丛生。

铁石口中学因修建房屋和操场,在斜坡坡麓产生“L”形人工切坡,切坡高4~7m,坡角60°左右。人工切坡后,微地形变为下部陡、中部缓、上部较陡的马鞍形。

(2)地层岩性

据勘查报告和区域资料,滑坡区出露的地层为石炭系上统船山组和第四系残坡积层。

1)石炭系上统船山组(C3c):在滑坡前缘右侧零星出露。岩性为灰白色中厚至厚层状结晶灰岩,弱-微风化,岩石致密坚硬,饱和抗压强度为67.29~70.67MPa。

2)第四系残坡积层(Qel-dl):据钻孔揭露,自滑坡前缘往后缘残坡积层厚度增大,前缘厚度5.7~7.9m,后缘20m左右。自上而下岩性为砾质粘土、粘土。

砾质粘土:土黄-橘黄色、湿润、可塑-硬塑状、干强度中等、厚度为2.8~12.1m、平均厚度为6.17m。据土工试验资料,天然含水量为32.7%,重度为18.6kN/m3,压缩模量为6.74MPa,内聚力为47.8kPa,内摩擦角为17.8°,承载力特征值fak=200kPa。

粘土:橘黄色、很湿、软塑状、土层软弱、厚度2.7~6.8m、平均厚度4.23m。据土工试验资料,土天然含水量为31.9%~33.4%,重度为18.5~18.6kN/m3,压缩模量为7.41~8.45MPa,内聚力为42.6~55.6kPa,内摩擦角为18.2~19.3°,承载力特征值fak=220kPa。

此外,在滑坡区附近有二叠系下统茅口组细砂岩、粉砂岩、页岩出露。

(3)地下水

滑坡区浅部为孔隙潜水,水量贫乏,水位随季节变化明显,滑坡前缘孔隙潜水的水位埋深:雨季为1.1m;枯季为2.1m,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直接入渗补给,主要往坡脚沟谷地带排泄。深部为岩溶水,根据区域资料并结合滑坡区地形、地质条件分析,岩溶水水位埋深大于10m。

(4)区域稳定性

抗震设防烈度为小于Ⅵ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小于0.05 g,区域稳定性好。

(三)滑坡体的稳定性

1.已有防治工程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校曾先后两次对滑坡采取过护坡挡墙和抗滑挡墙工程治理。第一次的护坡挡墙自南侧教学楼前至教学楼西侧,呈“L”形,长度30m左右,高3.5m(地面以上);第二次的抗滑挡墙连接未被滑坡损毁的护坡挡墙(“L”形切坡转角附近),往北至中间教学楼西侧墙边,长度60m,挡墙地面高度2.1m(北端)~3.5m(中部至南端)。挡土墙用浆砌块石砌成,顶宽1.2~1.3m,内侧墙面直立,外侧墙面坡度79°(北端)~84.5°(南端);挡墙埋深0.5~0.7m,设计底宽2.6m;挡墙高度3m(北端)~4m(南端),墙底宽度1.7~2m。

已建挡土墙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抗滑稳定性差。已建挡墙墙高4m、基础底宽2.6m、厚0.5m,上部为顶宽1.3m、底宽2m、高3.5m的直角梯形。已建挡墙抗滑安全系数低于规范要求的Ks≥1.3。

2)基础埋置深度浅。挡墙基础埋置深度0.5~0.7m,滑动面可能从挡墙底部剪出。

3)挡墙长度不足。已建挡墙北端未到达滑坡北侧缘,滑坡北侧后缘有裂缝继续往北延伸,在合适的条件下可能产生滑动。

2.滑坡稳定性

经采用条分法计算,图5-1中,A-A′剖面最末条块剩余下滑力为276.6kN/m,滑坡稳定安全系数为0.968。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