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7-12-04
古惑仔”是一个几乎每个80后的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绕不过的词。可能会有人不知道郑伊健是谁,但是铜锣湾扛把子陈浩南的名字每个男孩子肯定耳熟能详。这部在地下录像室流传开来的港片不知不觉地就红遍了大江南北。
从1995年的《人在江湖》到2000年的《胜者为王》,无论是5岁还是15岁,在刚刚开始睁眼认识世界的时候,在叛逆寻求自由的时候,看到这一帮义字当头快意恩仇的少年,有什么办法能阻止肾上腺激素的喷发呢?
虽然基本上没有家长会同意这句话,但是“没看过《古惑仔》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这种说法并不是没有根据的。
不知是谁把“揸fit人”翻译成“扛把子”(现在一般译成“话事人”或者直接译做“老大”),倒也颇为传神。“义”字是《古惑仔》的最大的招牌,也是道德判断标准。所以我不赞同有些人所认为的古惑仔是“反英雄”的典型,因为它所传达的依然是正统的价值观念,有争议的只是他们的生活态度和黑社会身份。
黑社会已经把触角伸向了少年!误导青少年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罪名,在我的小时候,《古惑仔》是被禁止观看的,等我长大了,它又变成了“肤浅”与“幼稚”。
从这种角度来看,《古惑仔》的情节主线和《教父》也有一点相似,都是少年在黑帮的成长,从一个纯良的少年成为一个叱咤风云的领袖,从一个只懂得打打杀杀的愣头青变成投身于政治权术的“生意人”。不同的是,Michael Corleone从一开始就有家人捧他上位,而陈浩南和山鸡却是从最底层一步一步爬上位的,这个意义上来看,甚至是《古惑仔》更有典型性。
当然,就影片本身的质量、深度和完整性来讲,《古惑仔》远不能和影史最伟大的电影相提并论。但是仅从香港影史来看,《古惑仔》一定是重要一环。
一般认为,是《无间道》改变了香港黑帮电影的生产方式,开启了香港电影的新时代,然后再由杜琪峰将其推上巅峰(以《黑社会》为标志),并卷起黑帮电影的新热潮。但是在我看来,香港黑帮片的改变从《古惑仔》就已开始,甚至可以说已经完成。
在《古惑仔》之前,提起香港黑帮片,我的脑海中只能浮现出一个名字——周润发,甚至可以更准确的说成是小马哥,墨镜、双枪、扑棱棱鸽子飞起来……说是黑帮片不如说是动作片、枪战片、赌片。到了九十年代中期,观众对热血枪战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吴宇森和周润发的离开也使香港电影不得不做出改变,它需要新的类型,新的选择,新的兴奋点。刘伟强抓住了这个机会,他用《古惑仔》和《无间道》两部黑帮史诗,把整个香港电影带出了低谷。
《古惑仔》系列电影一共有六部正传(《人在江湖》、《猛龙过江》、《只手遮天》、《战无不胜》、《龙争虎斗》、《胜者为王》),三部人物外传(《洪兴十三妹》、《山鸡故事》、《洪兴大飞哥》),一部前传(《新古惑仔之少年激斗篇》),以及若干打着古惑仔系列的名号却与《古惑仔》的人物和故事毫不相干的作品。零零散散达到两位数的作品当然无法保证质量,庞大而凌乱的情节线也使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受到影响,往往会有前后矛盾的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