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神经在肘部受卡压而引起,常继发于肘部慢性损伤,以进行性手内在肌萎缩无力和手尺侧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状群,又名迟发性尺神经炎,外伤性尺神经炎,尺神经麻痹。
病因:
1、肘外翻,幼儿时肱骨髁上骨折或肱骨外髁骨骺损伤均可发生肘外翻畸形,此时尺神经被推向内侧使张力增高,此为最常见原因。
2、尺神经半脱位,先天性尺神经沟较浅或肘管顶部的筋膜,韧带结构松弛,在屈肘时尺神经易滑出尺神经沟外,这种反复滑移使尺神经受到摩擦和碰撞而损伤。
3、肱骨内上髁骨折,如骨折块向下移位,即可压迫尺神经。
4、创伤性骨化,肘关节是创伤性骨化性肌炎最易发生之处,如肘外伤后这种异位骨化发生在尺神经沟附近,也是一种压迫尺神经的原因。
5、其他,长期屈肘工作,医源性因素引起的卡压,枕肘睡眠引起的“睡眠瘫”。
症状体征:状早期患者常感到小指指腹麻木、不适。有时写字、用筷子动作不灵活。症状加重时,尺侧腕屈肌及环指、小指指深屈肌力弱,手内在肌萎缩,出现轻度爪形指畸形。Froment症阳性。
诊断:
专科手外科就诊,肌电图检查有助明确诊断。
治疗:
保守治疗适用于患病的早期、症状较轻者。可调整臂部的姿势、防止肘关节长时间过度屈曲,避免枕肘睡眠,戴护肘。非类固醇抗炎镇痛药物偶尔可缓解疼痛与麻木,但不提倡肘管内类固醇激素封闭。
手术治疗适用于手内在肌萎缩、保守治疗效果不好者。以下手术术式常用:将尺神经从尺神经沟中解脱出来,移至肘前皮下。尺神经前移时要往远、近端做充分游离,并需切断神经的关节支及1~2个肌支,以利向肘前移位,以防止移位后肌内卡压。在屈肌起点处掀起一片深筋膜,将移位的尺神经控制在肘前部,以防伸肘时移位的神经滑回原位。翻转的深筋膜要有一定的宽度及长度,防止对尺神经形成新的卡压。一般不主张行神经束间松解,否则会使症状加重。术后屈肘位石膏托制动,3周后开始练活动。其他手术方法虽然临床也有应用,但不甚普及。
手术:
肘部尺神经松解前置术,需要行臂丛麻醉,松解前移分为皮下前移或深部前移两种。术后需屈肘位石膏固定2-3周。
预后:
术前手内在肌萎缩明显者效果差。术前肘部能测出ESP的效果好,无ESP的效果差。术中见神经内纤维变性,术后效果差。症状持续时间长也是预后不良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