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幽默”是从哪个国家泊来的

如题所述

01、英国
中文幽默是从英国泊来的。幽默并不是自从汉字诞生就有的词汇,大多数人认为该词为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于1924年将英语单词humor译成中文,并一直沿用至今。
中文幽默是从英国泊来的,幽默并不是自从汉字诞生就有的词汇。大多数人认为该词为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于1924年最先介绍入中国,对此,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会委员、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张继平认为并不确切,张继平介绍说,第一个将英语单词humor译成中文的应该是国学大师王国维,时间比林语堂首次使用幽默的译法早18年。
王国维在1906年出版了《屈子文学之精神》一书,书中普议及humor一词,并将其音译成欧穆亚,认为欧穆亚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但并未展开论述,以后也未再议。1924年,林语堂在《晨报》副刊上连续撰文,定幽默为humor的汉译名。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humor一词的中文翻译第一人应该是王国维,humor进入中国已整整100年。
据了解,幽默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屈原的《九章怀沙》:煦兮杳杳,孔静幽默。此处的幽默意为幽默无声。然而,幽默一词作为音译的外来词,与古汉语词语幽默并无关系。只是随着幽默一词新义的淬,幽默作为古汉语词语的本义逐渐被新义所取代。林语堂解释道:凡善于幽默的人,其谐趣必愈幽隐;而善于鉴赏幽默的人,其欣赏尤在于内心静默的理会,大有不可与外人道之滋味。与粗鄙的笑话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
林语堂把humor译为幽默,当时许多文化名人也持有异议。鲁迅曾认为它容易被误解为静默或幽静,而觉该译法不妥。翻译家李青崖主张译为语妙、但语妙天下 是句成语,有光说不做含义。语言学家陈望道拟将其译成油滑,又觉不够确切,且有轻浮之嫌。后来,语言学家唐栩侯又将其译作谐穆,认为一谐 一穆构成humor整体。最终,林语堂的翻译方法被世人所认可,一直沿用至今。
自20世纪20年代起,林语堂和中国新文学运动旗手鲁迅一起,运用幽默手法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思想和文化斗争,在初中中探索幽默理论,并创造了基调高亢、语言诙谐、讽喻犀利的语丝体散文,而林语堂本人也被称为幽默大师。
词源含义:英语、法语中的humour一词来自古希腊医学,他们相信人类身体有四大类液体控制健康及情绪,称之为(chymos),大意是指汁液,它们包括血、黄胆汁、痰及黑胆汁,抑郁是由于体内黑胆汁过盛所致,而解决方法正是开怀大笑。英国人以Humour一字演化成有趣的意思,1924年林语堂按照英文翻译成幽默一词。
英语中的humour也可写作humor,但两个词又有所差别。而且,在西方世界中,Humour一词并不一定都含有有趣的意思。法文中的humour(或写为Humeur),是指心情,而不存有幽默之意。剑桥大学解剖学家约翰赫非特(John Hadfield)认为,虽然人类已开始掌握愤怒、抑郁的机制,但对发笑的认识仍十分有限。为什么我们看见政客在电视上打喷嗤会发笑,依然是个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