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力的意见

如题所述

一、培养正确的抗挫意识
  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挫折意识,首先班主任要有正确的挫折意识,要重视学生耐挫能力的培养。一个人的意志力、生存能力是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现实生活的考验,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出来的。班主任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要“三思而后行”,不急躁,理性分析,从而采取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抗挫榜样。
  二、指明奋斗的方向
  一个学生,如果心中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就好比航行的船儿失去了方向,在人生的大海中漫无目的地随波逐流。如果班主任能够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目标,并知道向着目标不断努力,必将会促使他们不畏困难、积极进取。为此,班主任要利用晨会、班队等主阵地,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我的理想”“二十年后的我”等活动,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理想,让奋斗目标传递给他们正能量,给他们抗挫的动力。理想固然美好,但通往理想的途中可能充满了困难与险恶,必须百折不挠,不抛弃、不放弃。 让学生们懂得:一定程度的挫折,只要能正确对待,就会促进智慧和人格的成长。挫折是有利于人成长的,战胜 一个挫折,就向理想靠近了一步,培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磨炼了顽强拼搏的性格。
  三、打造坚忍不拔的意志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前进的基石,是胜利的保障,表现在百折不挠的毅力、坚忍不拔的品格和顽强不懈的恒心等方面。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每一个进步、每一项学习都是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过程。班主任要有一双“慧眼”,善于观察,捕捉各种契机,恰到好处地开展训练。如在学校和班队的各种活动中,设置情境,举办“风雨之后见彩虹”“我们是智慧而勇敢的00后”等主题班会等,从各方面打造战胜挫折的意志,让孩子学会坚强面对困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1
孩子要一定有抗挫能力,而抗挫能力在一本书里曾经是有过介绍的,它上面总结了4个方法,我们现在就来具体说一下这4个步骤具体是什么意思。

第一步,控制,控制是控制情绪,而控制情绪的关键就是要接纳情绪,情绪不仅仅是喜怒哀乐,情绪有很多种,我们要鼓励孩子要接受这些情绪,接纳这些情绪。同时要鼓励孩子能控制这些情绪,比如说有的孩子喜欢哭闹,我们也要接受他哭闹的情绪,并且要通过一些方式方法要锻炼孩子,让他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第二步是要培养孩子的耐力、耐性,当孩子碰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不要去弱化困难,而是要鼓励孩子通过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失败,不断的尝试去把这个困难给解决掉。这里面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孩子比较小,另外一种是孩子稍微大一点的,孩子比较小的时候,我们不要的去单纯的去鼓励他,你可以做得很好的,你继续再尝试一下,下一次你可能就能做得很好了。其实这样的鼓励对孩子没有太多的作用,对于小的孩子,我们可以家长参与到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在参与的过程中,我们要给孩子适当的方向,让确定好方向之后,再让孩子通过努力,冲着这个方向不断的去尝试,这样就会提高孩子面对困难的能力以及解决困难的耐力,而大一点的孩子,我们只需要给他方向就可以了,不要去做过多的引导,如果说我们家长参与的过多,那么他反而丧失了锻炼自己抗挫能力的机会。

第三点是给方向,不要给方法,少些引导,我们不要一味的去引导孩子,给孩子各种的方法,甚至亲手去帮助孩子,要让孩子去面对这个困难,并且在面对困难的同时找出困难的原因,当他能找到原因的时候再去解决困难,就会显得很容易了。第四点,要鼓励孩子成为巨人,要跟挫折去说谢谢,因为每当你解决一次困难,解决一次挫折,那么你就会获得一份新的能力,你就会成长一分,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不断的进步,最终他遇到任何的挫折都可以战胜。
第2个回答  2020-11-11
什么样的人更能扺御严寒?穿着暖和的人!

什么样的孩子更具抗挫折力?内心暖和的孩子!

今天的很多孩子内心脆弱,不是因为挫折太少。而是物质养育大大提高以后,精神养育的水平跟不上,孩子内心不够暖和。

遇到困难,愿意努力克服;遇到挫败,可以重新再来。这样的孩子不是因为经历的困难、挫折更多,所以训练出了抗挫折力。

而是因为孩子的内心健康暖和,自我价值高,自我胜任感强,所以才能既争取胜出,也允许自己失败。真正自信的人,不会因为一两次的输赢,就断定自己有无价值。

由此挫折教育是个听起来很有道理的伪命题。

今天的孩子是吃穿富足,但普遍如此也就不是哪个孩子的独特优势。孩子的成长之路是每时每刻都有新的挑战:从婴幼儿的翻身、走路,到长大一点的搭积木、拼拼图,都是从无数次的试错中才找到的“ 我可以”。

再大一些,怎样让那个孩子喜欢和我玩,怎么交到更多的好朋友,怎么让自己赢得老师的表扬,这些都不是父母帮得上忙的,是孩子自己承受着焦虑和结果。

所以孩子唯一需要的挫折教育是:“ 我成长路上的挫折,请给我信任,给我时间,让我自己去摸爬滚打。”

挑战和困难都让孩子自己面对,父母只要做好信任者和支持者,孩子做好了与他一起开心骄傲;孩子做砸了,与他一起难过并鼓励他再试一次。被父母相信、信任的孩子,内心温暖健康。

很多的父母,看孩子正常经历成长的挑战时于心不忍,一把抢过替代他完成,使孩子缺失了一次次自己经历失败,并最终赢得自我胜任感的机会。同时因为帮孩子做了太多,又在语言上评击孩子,吃不了苦、经历不了挫折。从行为上和语言上都给自己的孩子下定义:你不行。

这样被溺爱孩子,恰恰最缺乏支持健康人格成长的真正的爱。看似被照顾得很好,内心却不温暖,因为他从没得到过父母你有价值的确认。

这样的孩子哪怕交换去最贫困的家庭经历生活,也只是表面文章,因为他不光是经历的挫折太少,更严重的是心里的挫折太多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