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理发叫什么?

如题所述

在中国古代,由于人们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一直沿袭着留发的传统,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即便是头发也不能随意剃除,否则就是不肖子孙。所谓“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jī]”,正体现了古人对头发的重视。

古时候,只有犯法的人,才会被剃去头发和胡须。当时,剃去头发被称为“髡[kūn]刑”,剃去胡须被称为“耐刑”,相比而言,剔去头发要比剔去胡须严重许多。

秦汉时,这两种刑法非常普遍。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在行军的时候,严令士兵不许损坏田间的麦苗,不料他自己的战马闯入麦田,于是他“援剑割发以置地”,以此表示对自己的惩罚。

以理发为职业的工匠,最早出现于汉代。南北朝时期,理发业已经比较发达了,并且出现了专职的“理发师”,贵族子弟们都削发剃面。到了宋代,出现了专门制造理发工具的作坊,“理发”一词也由此而产生。

清代,贵族为了达到长久统治的目的,强制下令男子一律剃头梳辫。顺治二年,朝廷下令剃发编辫,所有人都要效仿满族人的发式,剃去头发前边的一圈,后边梳一条长辫子。

此时,理发业空前发展起来,到处都有流动服务的“理发挑子”,理发师手执铁夹,沿街招揽生意,给人理发。由于各朝代对头发的处理方法不同,所以对理发行业的称呼也不同,比如,明代叫“篦头”,清代叫“剃头”,还有叫“剪头”、“推头”等。

清顺治年间,我国第一家理发店在奉天府正式建立。当时,理发店的设备比较简陋,技术也很低,来理发的都是男人。辛亥革命以后,许多客居日本的中国理发师纷纷回国,自己开办理发店。随着“五四”运动进步风潮的影响,理发业空前繁盛了起来,许多思想进步的女子也加入了剪发的风潮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12
古代理发叫梳栉、篦头、剃头等等,由于各朝代对头发的清洁卫生处理方法不同,所以对于理发的称呼也是不同的,明代叫篦头,清代叫剃头,还有叫剪头、推头等。
1、梳栉:在古代的理发是有被称作梳栉的,基本的意思就是梳理头发的意思。在古代有记载:“公子偶有微恙,尚未梳栉,不能往也”,意思大概就是说,公子有点不舒服,然后还没有梳洗额,是不能去的。因此梳栉这个词是有对头发的清洁处理的意思,“其比为栉”当中的栉就是理发器的意思。
2、篦头:篦是一种密齿梳,也被称为篦梳、篦子等,作为古时候的一种篦污去痒的理发工具,在明代的时候,曾经对于理发师傅有过这样的称呼“篦头师傅”,篦在当时也是可以被当作发饰插在头发上面。所以篦头也就是理发的意思,这样的称呼在当今社会已经很少有人了解了。
3、剃头:其实在我国的很多地方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的说法,其实这个说法是起源于1644年的清朝颁布的剔发令的前后。其实这是误传,不剪头的意思是“思旧”,清朝命令剪头,但是有许多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头以表示“思旧”,但是又不能公开与清朝对抗,于是就有了“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
第2个回答  2023-03-12
古代理发一般称为剃发、鬟发、削发、刈发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