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办?2023年1月1日退休政策

如题所述

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下,1975年出生的人群,到今年2022年他的年龄是多少岁?1975年出生到今年2022年,大约是不到50周岁的年龄。因为到2025年才刚刚年满50周岁,所以很显然,如果今年要退休,仅仅只是针对于那些特殊群体的女性,45岁退休,可能他已经退休了三四年的时间了。其余绝大部分的男性甚至包括女性都不能够办理退休。办公室又来了新实习生,笑着叫我 Jessica 奶奶。这是一个综合问题,并不是一个原因导致的,背后的因素非常复杂。而且你说的税钱和养老金,都不属于一个体系。简单来说,有4个原因。第一,随着人均寿命的增加,延迟退休绝不仅仅是中国要面对的社会问题,对于全世界都是一个共同的话题。2021年底发布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社会公共服务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2.8岁。2022年1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的《“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显示2019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77.3岁,2025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78.3岁。人均寿命增加意味着老龄人口数量会越来越多,领取养老金的人数也会越来越多,而且领取的时间越来越长。以前的退休年龄以及社保养老金的领取方式也都是基于当年的人均寿命设计的,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社保养老金必然会承压。中国的退休年龄是1951年制定的,1953年做了修订。当时是女性职工和干部50岁退休,男性职工和干部60岁退休。在1978年,对女性的干部做了个调整,女职工50岁退休,女干部55岁退休,男职工、男干部60岁退休,沿用至今。上个世纪50年代,我们的平均寿命只有40多岁;上个世纪50年代,我们的家庭要生六个以上的孩子;上个世纪的50年代,小学毕业就是知识分子;上个世纪的50年代,城镇化率只有13%,上个世纪50年代,多从事体力劳动......因为当时的“退休”只是针对城市就业者,上个世纪50年代,绝大多数的劳动都是重体力劳动。所以当时制定的男女有别的退休年龄政策,实际上是让女性既兼顾家庭,又兼顾社会劳动,是一个照顾性的政策。但是如今我们的女性和男性接受的教育都是平等的,从事的职业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社会的到来,重体力劳动越来越少。很多工作只需要操作一些机器,比如70岁的人,只要那个按钮按不错,就可以做,现在的职业对年龄的要求其实也在降低。有两个“化”是并存的:一方面是整个人口在老龄化,老年人口越来越多,老年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多,寿命越来越长;另一方面,年轻化也存在。相同年龄截面,比如60岁、70岁,我们这一代人比上一代人要健康得多,能力更强,下一代比们会更强。一代比一代,在60岁的时间节点上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好、能力越来越强,那就意味着他越来越能胜任很多的工作。还有一个现象,随着教育的发展,延迟了人们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龄,增强了个人的知识和技术能力储备,但是退休的年龄没有变,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年龄没有变。在无形中,你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反而在生命周期中用来生产的时间在缩短,养老的时间长了。这是不合理的。因此,延迟退休是一个必然要走的路。延迟退休是一件社会公共政策安排,它的推出应该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影响越小越好,所以是“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第二,多年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人口老龄化压力,再到最近几年人口出生率断崖式下跌的数据。人口出生率急剧下跌,意味着未来缴纳社保的人会越来越少,而领取社保养老金的人数会越来越多,两相对照,社保养老金必然会出现亏空。而延迟退休意味着劳动者缴纳社保的时间会增加,而领取养老金的时间缩短,这样才可以真正缓解养老金出现的缺口。我们现在的养老保障金实际是由两个账户组成的,一个叫个人账户,一个叫部分积累。个人账户和部分积累按照我们养老金的缴纳办法,最高累计缴纳到你基本工资的20%,这是缴费标准。拿2020年来说,我们潜在的缴费人群是3.6个,潜在的领费人群是1个。到2050年以后,我们潜在的缴费人群就变成了1.3个,潜在的领费人群就变成了一个,显然这个代际矛盾是在加剧。我们还要看退休金,也就是现在的养老保障金,不叫退休金了。如果按照过去的退休金来推算的话,我们的退休金的标准是多少呢?是你退休前的工资的80%-90%。这个比例是很高、很高的。换句话说,缴基本工资的20%,领取的是退休前工资的80%-90%。我们就算平均数,假如80%的养老金的费用参照标准,也就是工资标准,和我们就业的人的缴费人群的工资标准是一样的话,意味着5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障金才能对应一个领取养老保障金的人,问题是我们的分母变得越来越少。这样就会引起的一个潜在缴费者和潜在领费者的巨大矛盾。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要不然提高缴费者的缴费标准,但是已经缴到基本工资的20%了!别忘了,基本养老金只是“五险一金”中的一项。或者降低老年人养老金的标准?工作了一辈子,最后要降低收入标准,这也是不现实的。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国家注资、转移支付,“十四五”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讲很清楚,“完善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制度,优化做强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基金。”无形中加大了政府财政补贴的压力。综上,老龄社会适老化的改革不仅仅局限于基础设施的适老化改造,更主要的还是社会政策以及社会制度以及公共服务各个方面的适老化转型,这非常重要。第三,随着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退休人口会越来越多,劳动力人口数量大幅度降低,整个社会劳动力资源的匹配也会出现错位和不足。而且过早退休在某些程度上确实也意味着人才的浪费,当然这个不是全部,而是部分稀缺人才是非常紧缺的,所以我们也会经常发现退休返聘的情况。第四,再看看全球发达国家的状况,有很多国家的退休年龄都是65岁甚至70岁。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独立于整个社会而存在,所以随着社会具体情况的变化,也会对个人生活产生巨大的改变。既然延迟退休是既定事实,那么我们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提升自己的储蓄能力,规划职业发展。提前储备一些技能,未来可以更好地选择再就业。这些关于退休的话题,大家也可以了解一下:未到退休年龄不幸去世,交的社保怎么办?人社部回复了!工龄都是29年,51岁病退和60岁正常退休的工资有什么区别?退休的前一年提高自己的社保缴费基数,会提升自己的养老金计算结果吗?员工退休时,社保未缴满15年的4种解决办法,太详细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14
根据今年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中远期规划纲要当中明确指出。要实施渐进式的法定退休年龄,但是十四五中远期规划纲要它通常是针对于一个5年期的规划纲要,指的就是在2021年到2025年这5年期间。所以我们根据这个判断也有理由相信延迟退休的落地实施,最晚应该不会超过2025年,当然早一些的话,明年后年也许就会实施。但目前来看,2025年之前实施的可能性和概率相对是比较大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对于1963年1964年甚至1965年出生的人,影响就会是比较小的了。给我的猫上柱香,再摸摸身边它的曾孙子。对于体制内及部分职位来说,工作钱多活少,延迟退休是福利,尤其是一些干部;
第2个回答  2023-03-14
2022年最新的延迟退休政策于1月1日正式实施。根据政策规定,职工可以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继续工作,并在职工主动申请、单位同意的情况下享受灵活就业和社保待遇。职工可以自行选择保持原有的社保缴费比例或增加缴费比例,以获得更多的社保待遇和保障。这一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缓解老龄化社会的压力,同时也为职工提供更多的就业和退休选择。这些都不会发生,因为你35就找不到工作了[思考],不同的只是晚拿退休金[惊喜]个人养老金的一大特点,是它不仅能理财,还能帮咱们抵税。
第3个回答  2023-03-14
延迟退休政策自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根据最新规定,职工可以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继续工作,并在职工主动申请、单位同意的情况下享受灵活就业和社保待遇。职工延迟退休后,应当自行选择保持原有缴费比例或增加缴费比例。手舞足蹈地跟孙子炫耀:看,爷爷追的番更新了。四、写在最后
第4个回答  2023-03-14
明年延迟退休政策是真实存在的。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延迟退休政策。职工可以选择在法定退休年龄到达后继续工作,并在单位同意的情况下享受灵活就业和社保待遇。这一政策的实施旨在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同时也为职工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和社保保障。乐观了,按照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不到50岁基本就没有工作了(3)延迟退休之下,如何补充更多养老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