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红白喜事,村民帮忙都是玩,为什么会发生这奇葩怪现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31

农村红喜娶媳妇嫁女,你去帮忙就是抬家俱,或搬运家具上车,跟着婚车两家来回的跑,上下车搬运结婚家俱。有的人客人来了忙招待沏茶递烟之类的活,结婚是人生大事,农村人就是讲排场,喜欢凑热闹。

农村白喜你去帮忙,分开是不同的,有人忙着去逝者亲友家把信,告诉逝者去世的消息,出殡的时间,让亲友前来吊唁,有的人帮忙逝者家接受丧礼,有些土葬的农村老人去世,听理事人的安排,帮着烧纸放鞭炮,为逝者挖墓宅,你去帮忙什么事都要干。

拿我在农村里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来说,现在过年是越过越没有年味,就是现在农村的这类红白公事,也越来越没有氛围,仿佛都是在走一个过场,尤其是结婚,那种喜庆的气氛似乎来的快,去的也快!

我印象里,小时候见村里人家结婚,热热闹闹的都需要好几天!

但是现在,喜事和贺喜的人一样,就好像赶着来吃一顿饭一样,但好在人还是来了!

农村服务业进展迅速,很多事务都有专门的人负责!

像以前村里谁家有个这类喜事了,先找同姓族里的长辈做“大总”,由大总负责安排人做具体的事务。

在以前,最明显的就是:凑齐桌椅餐具这些待客的家伙什。完事了再有这伙人收起来刷洗干净领还回去!

像我们这里,之前结婚都要有新做的被褥,然后就凑齐家里的女亲戚,开始穿针引线。

现在所有的这些公事上用到的东西都花钱弄现成的,想帮忙似乎也没啥帮的,这些年我去参加一些朋友的婚礼,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坐上婚车,跟着车队去接媳妇!

白公事就更简单了,我们这里现在是一条龙服务,从挖坟、火化、抬棺、下葬,都有专门做这些生意的人。亲属要么出殡时跟着队伍哭两声,要么就是蹲在边上抽根烟!

所以,现在只要是在“仪式”上人来了就行!玩不玩的无所谓!

以前都在一个村里,谁家有事了去帮个一天半天的忙,也不会耽误太多事!

现在都在外面工作,谁家有个事了。隔得远的托人带个红包,近的也得盘算好请假、路费、一天不上班少挣多少钱,趁个中午或者晚上的时间去饭店露露脸、吃个饭就行!

这种现象也不能说奇葩,毕竟就是这种趋势,又没啥忙可帮,最大的忙就是人到现场,给主家捧捧场就行!

诚邀。农村红白喜事,最近这些年,确实就像过年那样,早已没有了当年的氛围,主要有什么原因呢?

第一,大家都忙着自己的工作。现在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不像小时候那会,最主要的就是农活,谁家有事,只要说一声,放下锄头镰刀就来了。

第二,宴席承包。现在农村红白事,酒席大都已经承包给专业下乡的厨师了,要么就是在酒店。遥想当年,桌子,碗筷,凳子等等都是租来,这些必须要亲朋好友负责帮忙,所以那时候来的人,大都有事情可做。

第三,仪式简化。现在农村的红白事,仪式大都已经简化很多了,小时候那会,结婚要大闹三天三夜,白事要连做好几天法事,现在来看,大都简化成一天了,自然没以前那么多事了。

我家里的亲戚大多在农村,尤其是老丈人家,他兄弟姊妹五个,现在孙子辈都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每年去参加婚礼帮忙的次数可真不少。

农村的红白喜事,对于举办的家庭来说可是人生的一件头等大事。因为参加者基本都是一个村的,而且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一起,可以说全都是“ 沾亲带故 ”的。

对于农村红白喜事,现在基本都有专业的“一条龙”服务的,不像以前需要左邻右舍齐帮对手的。现在农村尤其是喜事,几乎每次都会看到一群打闲杂的,在那里东拉西扯的玩,可以说有的不帮忙,还会帮倒忙。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个跟以前截然不同的现象呢?我觉得是因为: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农村的红白喜事,各地有各地的风俗习惯,就拿我们当地而言,谁家有红白喜事户主敬邀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全面工作,再以院落村庄为界每户要来一位成年代表助兴捧场,那么现在在办喜事当中大部分项目已承包给专业从事此类工作的承包者,各类勤杂事承包者全揽,由此就出现了农村红白喜事村民帮忙都在玩的现象。浅谈!

为什么玩?不玩干啥,红白事有管帐的,有做饭的有炒菜的,不玩也没有什么事可做。不论是红白事就图个人多热闹。所以帮忙的都是女人而男人们就是玩。

这就是我们的人情关系中常说的“相互捧场”,有需要的地方就搭把手,没事了也就是“凑个热闹”,这与“帮工”的“个顶个、实打实”绝对是两回事儿。

在农村里,村民之间还是比较融洽的。一旦 发生红白喜事,都是互相帮忙的。可是很奇怪的事情却发生了,村民们虽然来帮忙,但是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来玩的,还有的村民们纯粹为了凑热闹。不仅仅是这一家如此,其他的家庭自然也是这样的。

那说好的帮忙呢,为什么在农村里会发生这奇葩的现象呢?笔者认为, 这种事在不明真相的人看来很奇怪,但是生活在农村里的人却觉得很正常的。具体原因我来说一下:

第一,在农村出现红白喜事,凑场比帮忙更重要,只要有人到了无论干不干活,主家觉得这脸上有光。

农村也是一个很神秘的集体,而在农村的农民们沾亲带故的还是很多的。所以在村里出现公事的时候,因为裙带关系,一个村至少有半个村民是去帮忙的。可是这帮忙的人多了后,吃吃喝喝自然也是少不了的,而这也让主家花销不少。但是来说,这次主家是很高兴的,也是非常乐意村里其他人来帮忙,这是为什么呢:

在农村里,人的面子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红白喜事的时候,外面的客人自然也是非常的多,而一些客人来的目地也是有的,主要是看看这家人在村里有没有实力,为人处世怎么样。

如果村里帮忙的人很多,就给主家挣下了一个大面子,对一些客人而言,不仅不跌面子,而且还有炫耀的成分。正是因为如此,主家不在意的是村民帮忙干活,在意的却是村民们只要到来凑个人场就行。在此之下,农村里这样奇葩的事情就发生了。

第二,以前村民们过来是真帮忙,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村民们过来帮忙也无事可做了。

在十几年前,我哥结婚的时候,那时候村里是没有饭店的。而我们村里一位厨子也是专门干农村红白喜事这一行的,而我哥结婚的时候,就把这位厨师请了过来。

由于厨师的劳动力能力有限,村里来帮忙的人就分别派上的用场。男人们帮忙找桌找凳,女人们则是帮忙摘菜刷碗。还有一些年轻的小孩则负责当端盘子服务员。而那时候人们都忙得不亦乐乎,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

但是现在却不同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家里请厨子吃饭已经成为了 历史 ,取而代之的则是进入饭店或者酒店宴客。由于工作量轻了,但是村里帮忙的习俗并没有改变,该来多少帮忙的,还是多少,所以也就导致了,遇上红白喜事,一些村民们玩的情况。而笔者认为这种事情还要延续下去的。

第三,村里出现这种情况,真帮忙的少,假帮忙的多。

在以前的时候,村民们还是很淳朴的,如果有一家有盖房子的,其他村民们都是不约而同的去帮忙,你干三天,他干五天的,而主家也是负责管酒管饭。

但是现在不同了,由于村民们都外出打工赚钱,帮忙盖房子的人自然少了很多。同理遇到红白喜事也是如此,碰到这种情况,家族里的人是必须要回来帮忙的,而其他外姓的村民除了关系好的几位外,其他的回来的自然就少了。

而正是这种原因,则出现下面这种情况,自家很要好的人,在遇到事情上是真帮忙的。但是一些关系疏远的家族,则只是凑个热闹,而这热闹也是主家求之不得的,因为他们回来帮忙就很高兴。

正是上面的几点原因才造成这样的情况:农村遇到红白喜事,而村民帮忙都是玩的奇葩怪现象。但是这种情况是必然的,也是时代进步的表现。

喜事就不用讲了,这种事情, 本来都是本家人要去忙碌的,像是敬烟、搬桌椅、洗菜、倒茶招呼客人等。 洗菜这些有几个帮忙就行了,不可能每一个人去,都非要找一个活去干,大家来这边喝喜酒,也是服个热闹,一些杂事还是需要本家的人,或关系较亲的人去干。

要是关系一般他去干活,本家人在那坐着没有这个理,你也不好意思要人家去做。 再者,现在桌椅、做菜之类的,很多也是包出去给别人做,本家的人只要倒茶水就行了,其他人不玩,难道都在家等开席的通知,才去主人家?

白事需要做的,也差不多都是本家和关系近的,像是我爷爷兄弟他的儿子他快要走时。我们这边是每天都要有人在旁边侍候,就等他走的那一刻,我这边几个堂兄弟和他家是比较亲的, 我们就负责给前来的亲戚和村里其他人,倒茶递烟,人家是过来看望表示关心,肯来就够意思了,你不能让人家去做这些活。

等人过世了,也只需要几个人上来帮忙,其他的人也都是在旁边聊天,最后下葬的时候,别人跟在后面走就行了。 抬棺和带头放鞭炮、撒纸、举火把的人,也都是让关系近一些的人来做,其他村民是不会去插手的 。下葬完成之后,就是回家宴请这些宾客了, 这个过程也和喜事差不多,白喜的宴请会相对简单些。

以前农村红白事,所有的事情都会自己动手去做,如果本家人少或关系亲的人也少,一些村民是会去帮忙。不 过现在一些地方,都开始包给外面的人去做,像是我们以前会主动去帮忙洗菜、搬桌椅这些活,现在人家都有人给安排好了,你也就没有必要这样去做。

喜事在玩是正常的现象,白事的话好像是有点不好看,人家家属可能正在悲伤之中,你和别人坐在外面,在那喝茶聊天。 不过这个也不奇怪,毕竟去世的人不是他们的家人,你要求他们和本家人一样,安静的坐在那看着老人,本身就不现实 ,人家能过来,看望老人就已经够意思了。

我们那关系远一些的,有些人一天只会来个把小时就走,一些人就会从晚上八点,一直坐到一点左右还在。这些人能来也是增加了份人气,要是他们不来, 就本家几个人在屋里守着,大家都不敢说话,气氛反而有些奇怪,也显得这家的人缘不好,人都要走了,都没有几个人来看他

农村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人情,尤其是过去人员结构生活习惯非常的稳定。所以在这个传统的小 社会 里,不管是红事还是白事或者是其他的公共性活动,其实都是村里邻居和其他亲朋好友相互交流沟通信息,并且联络感情的一种场所。这不是一种奇葩的现象,而是很正常的一种情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