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举人,进士,状元,哪个最有前途?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1-17

秀才,举人,进士,状元.这几个职称排列顺序为: 状元>进士>举人>秀才 。

秀才:取得秀才的入学考试我们称之为童试,童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阶段。院试录取者即可进入所在地、府、州、县学为生员,俗称“秀才”。成为了秀才并不等于就获得了乡试的资格,根据明朝史书记载,秀才在参加乡试之前先要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成绩优良的才能选送参加乡试。

举人:乡试中举的人,称之为举人。乡试是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明清时代,正常情况下,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举行,又叫乡闱。乡试考中了以后就称为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举人实际上是候补官员,有资格做官了。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新自主持,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中一甲三人,殿试后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其他进士,按殿试、朝考名次,分别授以庶吉士、主事、中书、行人、评事、博士、推官、知州、知县等职。

状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中国科举史上,曾经涌现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名进士,而作为这个庞大知识分子群体之巅峰的“状元”郎,则是屈指可数。

古代科举制度:

因为朝廷对于科举制这一选官制度的重视,也让天下学子欣然向往。渐渐的,科举制度成为所有学子登堂入室的途径,他们渴望通过科举获得功名,让自己名扬天下。

但是,科举考试并非只是一场考试,而是由很多场考试组成的,分别是县试,乡试,会试,殿式。县试是在各县府举行,考取秀才。乡试是在各府州举行,考取举人。会试由礼部举行,每三年举办一次,会试优异者才有资格参加殿试。

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分别授予状元,榜眼,探花。也就是说,只有在所有科举考试中胜出的学子才有可能获得功名。

由此可见,古代科举制度下的秀才、举人、和进士只是科举考试不同程度的一种称呼而已,它就像一种学历的名称一样,与我们今天常说的高中,本科,硕士等等大致相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