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每一章出现的主要人物

要每一章出现的主要人物,不要全的,刚出来就便当了的小人物就不要了,好的可以加分……


汉朝末年,张角兄弟发动叛乱,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踏上了保国安邦的道路。
第二回
督邮故意刁难刘备,张飞痛打了督邮一顿。朝廷上宦官专权,大将军何进立外甥刘辩为帝,决定剿除宦官。
第三回
何进被宦官所杀,而与此同时他所召来的凉州刺史董卓已经率兵来到洛阳。董卓欲行废立之事,用离间之计使丁原义子吕布背叛丁原,投奔了董卓。
第四回
董卓废掉少帝,立陈留王为帝,引起朝臣不满。曹操自告奋勇前去刺杀董卓,但却失败了。
第五回
曹操在陈留起兵,发矫诏声讨董卓。前来讨伐董卓的诸侯立袁绍为盟主,关羽斩了董卓大将华雄。吕布出关挑战,刘备兄弟三人奋勇击败吕布。
第六回
董卓用李儒之计,将汉献帝劫往长安。长沙太守孙坚得到传国玉玺后离开了洛阳,准备回江东发展大业。
第七回
十八路诸侯联军开始瓦解,袁绍与公孙瓒开战,但公孙瓒得到了猛将赵云,袁绍与战不利。孙坚为报刘表拦路之仇,率部攻打江夏,却被乱箭射杀。
第八回
董卓暴虐无度,司徒王允利用美女貂蝉离间董卓、吕布,董卓在凤仪亭用画戟掷打吕布,自此二人结仇。
第九回
吕布在王允的挑拨下亲手杀了董卓,董卓余党李傕、郭汜起兵攻打长安,杀害了王允。
第十回
李傕、郭汜掌握大权后,假借献帝名义使曹操攻打青州黄巾军。曹操父亲被张闿杀害,曹操迁怒陶谦,前往徐州,望风劫掠。
第十一回
孔融被攻击,派太史慈请刘备前来解围。刘备来到徐州,曹操被吕布袭击,因而撤兵。陶谦有意把徐州让给刘备,被刘备婉言谢绝。
第十二回
陶谦病死,刘备自领徐州牧。曹操用计击破吕布,攻陷濮阳城,吕布被迫弃城而逃。
第十三回
杨彪用反间计使李傕、郭汜反目成仇,不料二人竟在长安城中作乱。李傕部将杨奉对李傕的暴虐不满,起兵攻打李傕,但事机败露,杨奉败走。
第十四回
曹操起兵击败李傕、郭汜,将汉献帝迎至许都。刘备收留吕布,曹操假借汉帝手诏使刘备攻袁术,张飞奉命守城,却因饮酒而醉倒,吕布乘机攻取了徐州城。
第十五回
孙坚之子孙策向袁术借兵,意图继承父亲遗志,发展大业。孙策攻取秣陵,击败扬州刺史刘繇,收降太史慈。吴郡严白虎企图造反,会稽王朗起兵相助,被孙策击败。
第十六回
刘备为袁术所逼,不得已求助于吕布,吕布辕门射戟替刘备解围。张飞盗吕布马匹,吕布将刘备逐出徐州,刘备投奔曹操。张绣在宛城夜袭曹操营寨,曹操大将典韦战死。
第十七回
袁术在淮南称帝,同时起兵攻击吕布,战败。曹操发檄使刘备、吕布、孙策三方面合攻袁术,袁术不得已渡淮而逃,曹操攻陷了寿春。
第十八回
曹操与张绣、刘表作战,双方互有输赢。刘备为吕布所逼,曹操派夏侯敦前去相助,但夏侯敦被吕布部将曹性射伤左眼。
第十九回
曹操结连陈登为内应,导致吕布节节败退,据守下邳城。曹操水淹下邳。吕布部将宋宪、魏续、侯成反叛,献城投降,曹操下令将吕布处死。
第二十回
曹操将刘备带回许都,献帝认刘备为皇叔。曹操在许田和献帝围猎,意在观察朝臣举动。献帝因为曹操专权而感到不安,将血字诏书写在玉带之中,付与国舅董承。
第二十一回
董承将衣带诏给刘备观看签字。曹操请刘备前去饮酒,指出刘备为天下英雄。刘备为逃出曹操控制去攻击袁术,袁术死于淮南。徐州刺史车胄欲害刘备。
第二十二回
刘备复夺徐州后,担心曹操前来攻击,写信向袁绍求救,袁绍命陈琳写檄文讨伐曹操。曹操使刘岱、王忠前往攻徐州,但二将分别被张飞、关羽所擒。
第二十三回
孔融向曹操推荐祢衡,但祢衡当众侮辱曹操,曹操不满。曹操使祢衡招降刘表,祢衡被黄祖所杀。董承向太医吉平吐露心事,吉平下毒,却被曹操发现,从而使得衣带诏一事泄露。
第二十四回
曹操将董承全家处斩,起兵前去攻打刘备,刘备弃城而走,前往投奔袁绍。曹操攻打下邳,程昱向曹操献计招降关羽。
第二十五回
张辽前去劝降关羽,关羽不得已投降曹操。袁绍听刘备之言,遣颜良前去攻打白马,关羽出马斩了颜良。
第二十六回
袁绍又派文丑去报颜良之仇,但文丑又被关羽所杀。刘备写书欲与关羽联络,关羽得到刘备来信后,毅然决定离开曹操,前去河北寻找刘备。
第二十七回
曹操率部下众将前去为关羽送行。关羽在前往河北的路途中,经历五个关口,守关将有意拦阻关羽,均被关羽所杀。
第二十八回
关羽来到古城,斩了曹将蔡阳,打消了张飞对兄长的疑忌。关羽收留了周仓、关平等人,而刘备也终于逃出河北,和关羽、赵云等人一同来到古城见到张飞,兄弟终于相会。
第二十九回
孙策被许贡家客袭击,身受重伤。孙策认为于吉妖言惑众,就将他斩杀。孙策因此急火攻心,疮口迸裂,不治身亡。孙策之弟孙权继领父兄基业,在江东招贤纳士。
第三十回
袁绍攻打曹操,曹操军中无粮,许攸向袁绍献计攻取许都,但袁绍认为许攸子侄作奸犯科,不予采纳,许攸一气之下投奔曹操,劝说曹操袭取袁绍粮草囤积地点——乌巢。
第三十一回
袁绍粮草被烧之后,军力很快瓦解,曹操大破袁军,袁绍逃回邺城。刘备在汝南欲乘虚攻击曹操,但被曹操用计袭取汝南,刘备败走,投奔了荆州刺史刘表。
第三十二回
袁绍病死,幼子袁尚继立,袁谭不满。曹操趁袁氏兄弟自相残杀之时,从中取事,袁氏兄弟两败俱伤,曹操从中渔利。曹操攻破邺城,审配身死。
第三十三回
曹操之子曹丕在邺城中发现袁绍儿媳甄氏,曹操为二人主婚。曹操在平原攻杀袁谭。袁熙、袁尚投奔乌桓,郭嘉劝曹操攻打乌桓,二袁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却反被公孙康斩杀。
第三十四回
蔡瑁屡次设计陷害刘备,但均未成功。刘表在襄阳摆下筵席,请刘备前来主持,蔡瑁想借此机会除掉刘备,但计谋被伊籍识破,刘备从西门逃脱,的卢马一跃三丈,跳过了檀溪。
第三十五回
刘备在筵席上逃脱后,不觉来到司马徽的草堂,司马徽向刘备介绍了伏龙、凤雏。刘备回到新野,一个自称单福的人前来投奔,为刘备出谋划策,击败了曹仁部队。
第三十六回
单福向刘备献计,袭取了樊城。程昱告诉曹操,单福只是一个假名,此人真名为徐庶。曹操假借徐庶母亲书信赚徐庶往许都,徐庶临走之前劝刘备前往隆中寻找卧龙先生诸葛亮。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前来拜访刘备,对刘备叙述了诸葛亮的才能。刘备带领关羽、张飞前往隆中,适逢诸葛亮出游,只得返回新野。几日后,刘备又前往隆中拜访,遇到诸葛亮之弟诸葛均,诸葛均告诉刘备说诸葛亮行踪不定。
第三十八回
刘备第三次来到隆中草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向刘备阐述了“天下三分”的形势。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拜诸葛亮为军师。孙权为报父仇,率兵袭取夏口,用降将甘宁为先锋,攻杀黄祖。
第三十九回
刘表之子刘琦向诸葛亮询问脱身之计,在刘琦的再三追问下,诸葛亮终于告诉刘琦如何脱身。曹操派夏侯敦率兵攻打新野,诸葛亮用计在博望坡火烧曹军,大获全胜。
第四十回
刘表病死,蔡瑁立幼子刘琮为荆州之主。蒯越等人劝刘琮投降曹操,曹操因此得到了荆州。刘备用诸葛亮之谋,弃城而走,火烧新野,击退曹仁部队。
第四十一回
刘备到襄阳城下,但蔡瑁不准刘备入城。刘备带领百姓前往江陵,在长坂坡遭到曹操夜袭,刘备与部将、家眷失散。赵云在长坂坡舍命救出刘备家眷,斩杀曹营名将五十余员。
第四十二回
张飞在长坂桥一声大喝,惊退曹操百万大军。事后,曹操率兵追袭刘备败军,路遇关羽率领的江夏士兵,击退曹军。刘备率残兵来到江夏,诸葛亮自告奋勇前去东吴联合孙权抗曹。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跟随鲁肃来到江东,和众人展开舌辩,驳得众人无话可答。诸葛亮用激将法使孙权坚定抗曹的决心,但孙权最终还是犹豫不决,只得将周瑜从柴桑取回商议对策。
第四十四回
诸葛亮巧妙地改动了《铜雀台赋》中“二乔”二字的含义,使得周瑜决定迎战曹操。周瑜使得孙权决定破曹。周瑜认为诸葛亮对东吴构成了威胁,派诸葛瑾前去劝降诸葛亮。
第四十五回
周瑜夜探曹操水寨,决定用计除掉曹营水军都督蔡瑁、张允。曹操派蒋干前来说降周瑜,周瑜故意让蒋干看见伪造的蔡瑁、张允与东吴结连的书信。蒋干回到江北,将书信献给曹操,曹操下令处斩蔡瑁、张允。
第四十六回
周瑜欲害诸葛亮,故意让诸葛亮在三日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乘草船带鲁肃前去曹营水寨,曹操下令放箭,十万支箭全部射在了草船上。黄盖为了周瑜火攻之计成功,决定用苦肉计骗过曹营细作,然后前去诈降。
第四十七回
阚泽受黄盖之命前去曹营献诈降书,曹操派蒋干前去探听虚实。周瑜把蒋干安置在西山,蒋干夜访庞统,庞统向曹操献了“连环计”,使得曹操将全部战船钉在一起,为周瑜火攻成功创造了条件。
第四十八回
曹操面对长江,横槊赋诗,刘馥指出曹操诗中不吉之处,曹操大怒,杀了刘馥。曹操开连环战船与东吴交战,部将焦触、张南自告奋勇前去挑战,却被吴将韩当、周泰所杀。
第四十九回
诸葛亮为了治愈周瑜的心病,称自己能够借来东南风,在七星坛上祭拜整日,终于刮起了东南风。周瑜派黄盖开火船前去烧曹操战船,曹操八十三万大军损伤大半。
第五十回
曹操从赤壁逃脱,诸葛亮在路上布下数路伏兵。曹操中了诸葛亮“虚虚实实”之计,率兵走华容道,却遭遇关羽的伏兵,曹操向关羽求情,关羽念在曹操往日的恩情上放走了曹操。
第五十一回
周瑜率大军攻打荆州南郡,与守将曹仁对垒。曹仁故意弃城而走,周瑜中箭坠马,被众人救回。周瑜用计赚曹仁前来劫营,正欲乘虚前去攻城,不料南郡、荆襄都已落入刘备手中,周瑜气得箭疮发作。。
第五十二回
周瑜派鲁肃前去向刘备索要荆州,诸葛亮说要等到公子刘琦百年以后才能交换荆州。刘备用马良之计,攻打荆南四郡,诸葛亮设计先占了零陵,又派赵云前去攻打桂阳郡,太守赵范出降。
第五十三回
关羽攻打长沙郡,与大将黄忠展开大战。因为二人对敌方留情,长沙太守韩玄要斩杀黄忠,却被一直对韩玄不满的魏延所杀。孙权攻打合淝,守将张辽识破了孙权的里应外合之计,导致孙权大败,太史慈战死。
第五十四回
周瑜将刘备赚至东吴,欲用美人计困住刘备,但赵云用诸葛亮之计使得周瑜弄假成真,刘备得到孙权继母吴国太的认可,吴国太将女儿许配给了刘备。
第五十五回
周瑜设计将刘备软禁在东吴,赵云用诸葛亮之计假称荆州告急,刘备带孙夫人一同回荆州。孙权、周瑜分别派兵拦截,但都被孙夫人喝退。诸葛亮在江边接应刘备上船,令军士高声羞辱周瑜,周瑜气得箭疮复发,昏倒在船上。
第五十六回
曹操与众文武官员在铜雀台宴饮。刘备、诸葛亮对前来索要荆州的鲁肃说必须取得益州之后才能归还荆州。周瑜欲以劳军为名袭取荆州,但计谋被诸葛亮识破,安排四路大军等待周瑜部队到来。
第五十七回
周瑜病逝,诸葛亮前去柴桑吊丧,回程中遇到庞统,刘备因为庞统容貌丑陋,将他派往耒阳县处理事务。张飞前去耒阳县视察,发现庞统非凡的才能,终于使庞统受到刘备的重用。
第五十八回
马腾被曹操杀害后,马超为报父仇,联合韩遂攻打长安、潼关,曹操与战不利,被马超杀得割须弃袍,几乎丧命。
第五十九回
马超与曹操手下猛将许褚交锋,不分胜负。曹操用贾诩之谋,设计离间马超、韩遂,终于使得二人反目成仇,最终韩遂被马超砍断手臂,但马超也受到曹操大军的攻击,逃往羌中。韩遂率众投降曹操,被封为西凉侯。
第六十回
益州牧刘璋派使节张松前去结连曹操,但张松却反被曹操赶出许都。张松感激刘备之恩,临走之前将西川四十一州地理图本献给刘备。刘备率领庞统、黄忠、魏延等人,一同入川。
第六十一回
孙权派周善前往荆州取孙夫人和阿斗往东吴,意在令刘备拿荆州换阿斗。赵云追赶周善的船队,夺回阿斗。曹操加封魏公,受九锡,率军攻打东吴,被孙权击败。孙权送给曹操一封书信,曹操收到信后退兵。
第六十二回
刘备用庞统之计,袭取涪水关,斩杀守将杨怀、高沛。刘璋派张任等四人在雒城前下寨,魏延欲夺黄忠之功,破坏预定的计划,导致战败。黄忠救了魏延,斩杀川将邓贤。
第六十三回
庞统急于攻取雒城,在落凤坡被张任的伏兵射杀。诸葛亮、张飞、赵云兵分两路前往西川。张飞途经巴郡,用奇计生擒巴郡太守严颜,严颜坚决不降,张飞钦佩严颜的志气,以礼相待,提前到达涪水关。
第六十四回
诸葛亮随后也来到涪水关,定下计策生擒川将张任。马超借西羌兵攻打凉州,杀太守韦康,韦康部将杨阜假意投降马超,暗地里应外合攻破马超,马超妻小均被杀。
第六十五回
马超投奔汉中张鲁,张鲁受刘璋之托派马超前去营救刘璋。马超与张飞大战一整天,不分胜负,诸葛亮派人前去贿赂张鲁谋士杨松,杨松向张鲁诬告马超欲谋反,使得马超进退两难,刘备趁机劝降了马超,在马超的辅助下攻取了益州,刘璋投降。
第六十六回
鲁肃定计请关羽渡江赴会,意在索取荆州,关羽单刀赴会,最终使得鲁肃之计毫无效果。汉献帝与皇丈伏完密谋杀曹操,事机败露,伏完全家被杀,伏皇后也被曹操下令处死。
第六十七回
曹操率兵攻打张鲁,收服张鲁大将庞德。杨松收受曹操贿赂,献城投降,张鲁也降了曹操。合淝守将张辽、李典、乐进三人齐心协力,在逍遥津大破孙权进攻的队伍,自此张辽威震东吴。
第六十八回
曹操平汉中之后,率部前来援助张辽,孙权与战不利,陈武、董袭阵亡,孙权不得已向曹操求和。道士左慈来到邺都,施展法术戏弄曹操,曹操大怒,欲处斩左慈,却被左慈的术法吓得一病不起。
第六十九回
平原神卜管辂受曹操的邀请来到许都,预言曹操将会在定军山损一大将。少府耿纪等五人决定在正月十五夜谋杀曹操,但被曹操部将发觉,五人全部被害。
第七十回
刘备进军汉中,张飞与曹将张郃对垒,智取瓦口关三寨,使得曹军损失惨重。黄忠自告奋勇前去迎战张郃,张郃被迫逃往天荡山,黄忠进兵天荡,斩杀守将韩浩、夏侯德。
第七十一回
黄忠在定军山与夏侯渊对峙,斩杀夏侯渊。曹操率军前来报仇,黄忠被围,赵云单枪匹马前去营救,又命营寨中偃旗息鼓,独身一人在寨门外阻挡曹军。
第七十二回
刘备背水一战,大破曹军主力部队,曹操退守斜谷,主簿杨修看透了曹操想要退兵的心思,被曹操斥为惑乱军心,将杨修处斩。刘备乘胜追击,曹操不得已撤回许都。
第七十三回
刘备自封为“汉中王”,与曹操名爵相等,又封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为五虎大将。关羽得到刘备指令,进取襄阳,乘胜攻打樊城,樊城守将曹仁坚守不出。
第七十四回
曹操派于禁前去救樊城,使庞德为前部先锋。于禁恐庞德立功,屡次阻挠庞德的追击。于禁在罾口川下寨,被关羽决水淹寨,于禁统领的七军全军覆没,于禁被擒,庞德被斩。
第七十五回
关羽在攻樊城时中了毒箭,神医华佗前来为关羽刮骨疗毒。东吴吕蒙用陆逊之计,使关羽不设防荆州,吕蒙率领军士乘夜占领烽火台,不费一兵一卒,夺得荆州,治中潘浚、公安守将傅士仁投降。
第七十六回
曹操派徐晃前来助战,徐晃用计大破关羽军队。傅士仁招降南郡守将糜芳,南郡也落入东吴之手,关羽被迫退守麦城。廖化前往上庸求援,上庸守将刘封、孟达拒绝发兵。孙权派诸葛瑾劝降关羽,关羽不从。
第七十七回
孙权在麦城小路设伏,关羽、关平被孙权所擒,均被斩首。关羽阴魂被玉泉山老僧普净点化,自此常在玉泉显灵。孙权将关羽首级转送给曹操,曹操将关羽以王侯之礼埋葬。
第七十八回
刘备欲进兵东吴问罪,诸葛亮苦谏方止。曹操命华佗医治自己的头风病,华佗说必须砍开头颅才能去根,曹操大怒,将华佗囚于狱中。不久华佗身亡,曹操病势转重,对众臣吩咐身后之事后,长叹而死。
第七十九回
曹丕继承王位,曹植在极端悲愤的情况下作七步诗痛斥曹丕的不仁。孟达降魏,刘封率部与战不利,逃回成都,却被刘备拿下问斩。
第八十回
曹丕在众臣劝谏之下,废了汉献帝,自立为皇帝,国号大魏。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蜀汉。
第八十一回
刘备欲兴兵伐吴,张飞在阆中预备白旗白甲,因为部将范疆、张达没有按期完备而被张飞毒打,二人刺杀张飞,逃往东吴。刘备愤恨讨伐东吴。
第八十二回
孙权派赵咨向曹丕求援,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加九锡。孙权欲罢兵不战,刘备不允,派关羽、张飞之子关兴、张苞为前部先锋,杀向东吴。
第八十三回
刘备加紧攻打东吴。孙权不将刘备仇人送往蜀军营寨,但刘备定要扫平东吴。阚泽向孙权推荐陆逊为大都督,但陆逊年少,诸将大都不服。
第八十四回
陆逊设计火烧连营,刘备七百里营寨均被烧着,刘备率残兵败将回到白帝城。诸葛亮预先在此地布下石阵,阻拦住陆逊的军队。陆逊担心曹丕乘虚伐吴,引兵返回。
第八十五回
刘备在白帝城永安宫病重,召诸葛亮等人托付后事。刘备病逝,诸葛亮立年幼的刘禅为帝,暗地调遣兵马,退去兵马,又将心事告诉了后主刘禅。邓芝看透了诸葛亮的心思,诸葛亮就派他出使东吴。
第八十六回
邓芝对孙权陈述蜀、吴两国利害关系,终于使孙权决定断绝与魏国的来往,联合蜀国共同抗魏。曹丕御驾亲征,南下伐吴,吴将徐盛设计大破曹丕,魏将张辽身死。
第八十七回
建宁太守雍闿结连蛮王孟获起兵造反,诸葛亮用反间计各个击破,平定雍闿叛乱。孟获与诸葛亮对抗,诸葛亮设下伏兵,生擒孟获,但孟获并不心服。
第八十八回
孟获倚仗泸水天险,坐守不出,诸葛亮夜渡泸水,孟获帐下洞主对孟获不满,生擒孟获,献给诸葛亮。孟获仍然不服,率兵再度反抗,遣弟孟优前去蜀营中诈降,却被诸葛亮识破,孟获前来接应,又被诸葛亮所擒。
第八十九回
诸葛亮弃寨而走,诱孟获深入,设下伏兵,生擒孟获。诸葛亮再度放走孟获,孟获求援于秃龙洞主朵思大王,朵思倚仗周边险恶的环境,认为蜀军无法进入,但诸葛亮得到孟节的帮助,深入蛮方,孟获被迤西银冶洞洞主杨锋所擒。
第九十回
孟获因三江城失守而向木鹿大王求救,以巨兽击退蜀兵,诸葛亮巧用假兽驱逐蛮方真兽,孟获大败。孟获欲用诈降计骗过诸葛亮,但失败遭擒。孟获欲借乌戈国藤甲军击垮蜀军,但诸葛亮用火攻消灭了藤甲军。孟获对诸葛亮心服口服,终于投降。
第九十一回
诸葛亮回到成都,上《出师表》一道,劝后主刘禅尽心治国。诸葛亮率领众将北伐,令赵云、邓芝为前部先锋。魏主曹丕身亡,曹睿继立,派遣武帝曹操女婿夏侯茂引兵迎战蜀军。
第九十二回
西凉名将韩德带领四子出马迎战蜀军,但五人皆被赵云所杀。诸葛亮用计生擒夏侯茂,命他前去招安安定、天水二郡太守。安定太守崔谅诈降,但被诸葛亮识破,崔谅身死。
第九十三回
诸葛亮派赵云攻打天水城,大将姜维出迎。赵云引军而回,诸葛亮用反间计离间姜维和天水太守马遵之间的关系,姜维因受马遵所攻而降蜀,诸葛亮取了天水。诸葛亮出祁山,魏主曹睿派曹真迎战诸葛亮,军师王朗欲说降诸葛亮,却反被诸葛亮骂死。
第九十四回
曹真欲借羌人之力击破诸葛亮,诸葛亮用计击败羌军,孟达欲归蜀国,决定起兵伐魏,但计划泄露。曹睿重新起用骠骑大将军司马懿,司马懿攻破上庸,孟达战死。
第九十五回
诸葛亮遣马谡镇守要塞街亭,马谡不听王平之言,坚持在山顶下寨,导致蜀军的惨败。诸葛亮在西城用“空城计”使得司马懿产生疑心,下令撤军。
第九十六回
诸葛亮率军退回汉中,下令斩了马谡。吴将周鲂诈降魏国,曹休起兵伐吴,周鲂为了取得曹休的信任,割断头发为誓。曹休进兵石头城,却中了埋伏,大败而归。
第九十七回
赵云病逝后,诸葛亮再上《出师表》,二出祁山,却在陈仓道口受挫。姜维诈降曹真,曹真部将费耀出兵攻击诸葛亮,中了埋伏,费耀身死。
第九十八回
诸葛亮决定退兵。魏延受诸葛亮密计,斩了前来追击的魏将王双。吴王孙权称帝,改元黄龙。诸葛亮三出祁山,计破陈仓城,守将郝昭身死。
第九十九回
诸葛亮计取武都、阴平,后主刘禅诏诸葛亮官复原职。诸葛亮欲破司马懿,以退兵为名,大败前来追击的魏军。诸葛亮退回汉中。曹真、司马懿入西蜀,诸葛亮坚守不战。
第一百回
曹真与司马懿打赌,各守一谷等候蜀兵。陈式擅自进兵箕谷,兵马损伤,被处斩。曹真被诸葛亮击败,一病不起,诸葛亮遣人送信往魏营,曹真看后气死。诸葛亮四出祁山,与司马懿斗阵,魏军大败。司马懿遣降将苟安散布流言,刘禅召诸葛亮回。
第一百一回
诸葛亮五出祁山,在卤城附近用奇计使司马懿不敢进犯,因此士兵得以在卤城打麦。李严误了粮草,恐诸葛亮责怪,谎报军情,说东吴入寇。诸葛亮撤军回蜀,张郃前往追击,诸葛亮在木门道设下伏兵,射死张郃。
第一百二回
诸葛亮六出祁山,准备攻击司马懿营寨,但却被司马懿预先发觉,吴班战死。诸葛亮在上方谷制造木牛流马运粮,司马懿决定仿造,但诸葛亮却设计将魏军的木牛流马尽数夺得。
第一百三回
诸葛亮设计将司马懿困在上方谷,放火焚烧,但天降大雨,司马懿得以逃脱。诸葛亮患病,自知时日不多,欲用禳星之法延长寿命,但还差一天就成功的时候,大灯被魏延失足扑灭。
第一百四回
诸葛亮病重,唤姜维、杨仪等人托付后事。刘禅差李福前来问安,李福向诸葛亮询问后继者。诸葛亮病逝,姜维等人用诸葛亮的木像瞒过司马懿,因此蜀兵得以退回。
第一百五回
魏延不满杨仪领兵,起兵造反,杨仪用诸葛亮遗计斩了魏延。曹睿在魏国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拆取故汉所遗承露盘,以求长生不老。
第一百六回
辽东公孙渊起兵造反,司马懿率兵前去平定,斩了公孙渊,辽东平定。曹睿身死,曹芳即位,权臣曹爽设计撤去司马懿兵权,司马懿为消除曹爽的戒心,诈作重病,使曹爽消除了疑心。
第一百七回
司马懿用计除掉了曹爽,曹爽亲族夏侯霸心怀不安,投降蜀国。姜维乘魏国内乱而伐魏,却被郭淮、陈泰用计击败,姜维不得已而退兵,在路上设下连弩,防止追兵。
第一百八回
司马懿病卒,司马师、司马昭掌管魏国大权。吴主孙权亡,孙亮继立,司马昭乘机伐吴,吴将丁奉率领步卒上敌船,一举击败魏国船队。吴国皇族孙峻对太傅诸葛恪不满,设计谋杀诸葛恪,掌握吴国兵权。
第一百九回
姜维二伐中原,斩魏将徐质,将司马昭困在铁笼山上,但救兵来到,司马昭乘机下山。魏兵请羌兵来助,姜维退走,郭淮来追,被姜维射杀。司马师掌握大权,魏主曹芳欲谋杀司马师,但被司马师发觉,废曹芳为齐王,另立曹髦为帝。
第一百十回
魏将毋丘俭、文钦起兵反对司马师的暴政,文钦之子文鸯率兵突入魏营,所向披靡。司马师眼瘤发作,不治身亡。司马昭镇压了毋丘俭叛乱。姜维乘机三伐中原,背水一战,击败魏将王经,但随后因轻入敌境,被魏将邓艾设计击败。
第一百十一回
姜维四伐中原,邓艾设计将姜维困于段谷,蜀将张嶷阵亡,姜维退回蜀地。魏将诸葛诞起兵讨伐司马昭,结连东吴共同进兵,东吴大将军孙綝派兵援救,司马昭起兵前往镇压。
第一百十二回
诸葛诞暴虐无度,部将皆出城而逃。吴将全端、文鸯等人投降司马昭,诸葛诞被杀。姜维乘诸葛诞叛乱,五伐中原,与邓艾父子交锋。邓艾用缓兵之计延捱时日,诸葛诞失败之后,姜维只得退兵。
第一百十三回
吴国大将军孙綝废吴主孙亮为会稽王,另立孙休为帝。老将丁奉联络张布设计杀了孙綝,东吴内乱平息。姜维六伐中原,与邓艾、司马望斗阵,大破魏军,邓艾用党均之谋,派人往成都散布流言,刘禅将姜维召回成都。
第一百十四回
魏主曹髦不满司马昭的大权,率兵讨伐,司马昭部下武士成济杀了曹髦。司马昭另立曹奂为帝,姜维假借问罪之名七伐中原,邓艾遣王瓘前去诈降,却被姜维识破,击败魏军,但同时蜀军也因此损失重大,只得退军。
第一百十五回
姜维不听劝阻,八伐中原,导致夏侯霸阵亡。姜维设计在祁山寨围困邓艾。刘禅听宦官黄皓之言,召回姜维,姜维因此对黄皓恨之入骨。姜维为避灾祸,请求前往沓中屯田。司马昭派邓艾、钟会兵分两路,去取西蜀。
第一百十六回
钟会率兵取道汉中,汉中守将蒋舒、王含、蒋斌投降,钟会因此得了汉中。诸葛亮在定军山显圣,告诫钟会入川后不要伤害百姓。姜维往守剑阁,以拒魏兵,声东击西,使得魏将诸葛绪退兵。
第一百十七回
邓艾部将诸葛绪违了军令,钟会下令将诸葛绪押送魏国,自此钟、邓二人不睦。邓艾取道阴平岭,从险峻之地度过,攻取江油、涪城。刘禅遣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守绵竹城,邓艾欲招降不成,乃设计围困蜀军,诸葛瞻自刎而死。
第一百十八回
后主刘禅之子北地王刘谌坚决主战,被刘禅斥退,刘谌自刎而死。刘禅出降邓艾,蜀汉灭亡。姜维为复兴汉室,假意投降钟会,欲借钟会之力消灭邓艾。
第一百十九回
司马昭命卫瓘收监邓艾,钟会欲率部将造反,部将不从,被钟会囚禁。部将胡烈遣子胡渊出告卫瓘,卫瓘引军来收钟会,钟会被射杀,姜维自刎而死。卫瓘又遣田续追斩邓艾。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袭爵,废魏主曹奂,自立为帝,建立晋朝。
第一百二十回
吴主孙休病卒,乌程侯孙皓继立。晋帝司马炎派羊祜前往伐吴,羊祜与吴将陆抗结好,孙皓大怒,罢免陆抗。羊祜病卒,临终前向司马炎推荐杜预。司马炎遣杜预、王浚等人分兵攻击东吴,兵临城下,吴主孙皓出降,吴国灭亡,晋朝统一了天下。
查看全部4个回答
正版真放置三国_三国名将录_开局领魔关羽_官方下载

放置三国挂机版,礼包BN6666!三国名将录获SSR魔关羽,策略三国,养后宫!上线十连抽!SSR神将配红装!超强三国名将录神将!获取SSS级名将养成攻略!
广州游城网络科技有..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三国演义每一章中的人物赏析> 每一章节中出现的人物、简单概括下就可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30

一次出现的有:汉高祖、光武帝、汉献帝、汉桓帝、汉灵帝、窦武、陈蕃、曹节、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张角、张宝、张梁、唐周、刘焉、刘备、关羽、张飞、张世平、苏双、龚景、邹靖、卢植、皇甫嵩、朱俊、曹操、董卓。
其中最主要人物是:刘备、关羽、张飞、曹操、董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2-14
大哥,把人物列出来你就晕了,还要概括。。。。。。给力呀
罗贯中本中,卷前“三国志宗僚”一栏所开列,蜀104人,魏242,吴131,共计477人
毛宗岗整理过的《三国演义》中有姓氏的人物,共有980多人
只要提到的共计1121人
一千多人呀,楼主恐怖吧!
丁 仪(正礼) 丁 奉(承渊) 丁 原(建阳) 丁 谧(彦靖)
丁 廙(敬礼) 于 禁(文则) 士孙瑞(君荣) 山 涛(巨源)
卫 瓘(伯玉) 马 磾(翁叔) 马 良(季常) 马 忠(德信)
马 超(孟起) 马 谡(幼常) 马 腾(寿成) 王 允(子师)
王 双(子全) 王 平(子均) 王 匡(公节) 王 戎(睿冲)
王 观(伟台) 王 甫(国山) 王 连(文仪) 王 沈(处道)
王 肃(子雍) 王 修(叔治) 王 浑(玄冲) 王 路(文舒)
王 颀(孔硕) 王 祥(休徵) 王 朗(景兴) 王 基(伯舆)
王 谋(元泰) 王 粲(仲宣) 王 睿(土治) 韦 康(元将)
太史慈(子义) 毛 玠(孝先) 公孙度(升济) 公孙瓒(伯圭)
文 钦(仲若) 文 聘(仲业) 尹 奉(次曾) 邓 艾(土载)
邓 芝(伯苗) 邓止飏(玄茂) 孔 伷(公绪) 孔 昱(世元)
孔 融(文举) 母丘甸(子邦) 母丘俭(仲恭) 甘 宁(兴霸)
左 慈(元放) 卢 植(子干) 申 耽(义举) 田 丰(元皓)
田 畴(子泰) 田 豫(国让) 史 涣(公刘) 乐 进(文谦)
冯 习(休元) 司马师(子元) 司马防(建公) 司马炎(安世)
司马昭(子尚) 司马儁(元异) 司马朗(伯达) 司马望(子初)
司马徽(德操) 司马懿(仲达) 边 让(文礼) 吉 穆(思然)
吉 邈(文然) 毕 轨(昭先) 吕 布(奉先) 吕 范(子衡)
吕 凯(季平) 吕 岱(定公) 吕 虔(子恪) 吕 据(世议)
吕 蒙(子明) 朱 隽(公伟) 朱 然(义封) 伍 孚(德瑜)
伍 琼(德瑜) 任 峻(伯达) 华 陀(元化) 华 歆(子鱼)
华 核(永先) 伊 籍(机伯) 向 朗(巨达) 全 琮(子璜)
刘 巴(子初) 刘 永(公寿) 刘 协(伯和) 刘 先(始宗)
刘 邠(令元) 刘 劭(孔才) 刘 表(景升) 刘 岱(公山)
刘 备(玄德) 刘 放(子弃) 刘 宠(祖荣) 刘 勋(子台)
刘 晔(子扬) 刘 陶(子奇) 刘 理(奉孝) 刘 焉(君郎)
刘 琰(威硕) 刘 禅(公嗣) 刘 虞(伯安) 刘 廙(恭嗣)
刘 璋(季玉) 刘 繇(正礼) 刘 瑢(文衡) 刘 馥(元颖)
羊 祜(叔子) 关 羽(云长) 许 允(土宗) 许 攸(子远)
许 劭(子将) 许 靖(文休) 许 褚(仲康) 许 慈(仁笃)
孙 礼(德达) 孙 匡(季佐) 孙 权(仲谋) 孙 休(子烈)
孙 观(仲台) 孙 坚(文台) 孙 和(子孝) 孙 河(伯海)
孙 亮(子明) 孙 桓(叔武) 孙 峻(子远) 孙 资(彦龙)
孙 乾(公祜) 孙 皓(亢宗) 孙 皎(叔明) 孙 翊(叔弼)
孙 綝(子通) 孙 策(伯符) 孙 登(子高) 孙 瑜(仲异)
刘 静(幼台) 孙 韶(公礼) 邯郸淳(子叔) 严 畯(曼才)
社 预(元凯) 社 袭(子绪) 杜 琼(伯瑜) 杜 微(国辅)
杨 仪(威公) 唐 阜(义山) 杨 修(德祖) 杨 洪(季休)
杨 彪(文先) 杨 暨(休先) 李 严(正方) 李 典(曼成)
李 胜(公昭) 李 恢(德昂) 孝 通(文达) 李 福(孙德)
李 撰(钦仲) 吾 粲(孔休) 邴 原(根矩) 来 敏(敬达)
步 骘(子山) 吴 质(季重) 岑 晊(公孝) 何 进(遂高)
何 宗(彦英) 何 晏(平叔) 何 曾(颖老) 何 颙(伯求)

应 劭(仲远) 辛 毗(佐治) 辛 敞(泰雍) 宋 忠(仲子)
张 飞(翼德) 张 辽(文选) 张 休(叔嗣) 张 华(茂先)
张 纮(子纲) 张 茂(彦林) 张 松(永年) 张 郃(隽乂)
张 承(仲嗣) 张 南(文进) 张 昭(子布) 张 津(子云)
张 特(子产) 张 悌(巨先) 张 既(德容) 张 鲁(公祺)
张 温(惠恕) 张 缉(敬仲) 张 裔(君嗣) 张 嶷(伯歧)
张 邈(孟卓) 张 翼(伯恭) 陆 纡(叔盘) 陆 抗(幼节)
陆 凯(敬风) 陆 逊(伯言) 陆 骏(季才) 陆 康(季宁)
陆 绩(公纪) 陈 武(子烈) 陈 宫(公台) 陈 泰(玄伯)
陈 矫(季弼) 陈 琳(孔璋) 陈 翔(仲麟) 陈 登(元龙)
陈 骞(休渊) 陈 群(长文) 陈 震(孝起) 邵 悌(元伯)
苑 康(仲真) 范 滂(孟溥) 和 洽(阳土) 金 尚(元休)
金 袆(德伟) 金 旋(元机) 周 奂(文明) 周 昕(大明)
周 毖(仲远) 周 泰(幼平) 周 鲂(子鱼) 周 瑜(公瑾)
周 群(仲直) 庞 统(土元) 庞 德(令明) 庞德公(山民)
郑 泰(公业) 郑 袤(林叔) 法 正(孝直) 宗 预(德艳)
审 配(正南) 孟 达(子度) 孟 光(孝裕) 孟 宗(恭武)
孟 建(公威) 赵 云(子龙) 赵 歧(邠卿) 赵 昂(伟章)
赵 咨(德度) 荀 攸(公达) 荀 恽(长倩) 荀 彧(文若)
荀 爽(慈明) 荀 勖(公曾) 荀 谌(友若) 荀 顗(景倩)
胡 奋(玄威) 胡 质(文德) 胡 济(伟度) 胡 烈(玄武)
胡 渊(世元) 胡 邈(敬才) 种 会(士季) 钟 毓(稚叔)
钟 繇(元常) 种 劭(申甫) 钟 拂(颖伯) 皇甫嵩(义真)
郗 虑(鸿豫) 郤 正(令先) 姜 叙(伯奕) 姜 维(伯约)
娄 圭(子伯) 祖 茂(大荣) 祢 衡(正平) 费 观(宾伯)
费 祎(文伟) 骆 统(公绪) 秦 宓(子敕) 秦 朗(元明)
袁 术(公路) 袁 尚(显甫) 袁 绍(本初) 袁 逢(周扬)
袁 隗(次阳) 袁 遗(伯业) 袁 熙(显奕) 袁 谭(显思)
耿 纪(季行) 桓 阶(伯绪) 桓 范(元则) 桥 玄(公祖)
贾 充(公闾) 贾 诩(文和) 贾 逵(梁道) 夏侯玄(大初)
夏侯尚(伯仁) 夏侯和(义权) 夏侯威(季权) 夏侯敦(元让)
夏侯渊(妙才) 夏侯惠(稚权) 夏侯琳(子林) 夏侯霸(仲权)
顾 雍(元叹) 徐 晃(公明) 徐 盛(文向) 徐 庶(元直)
徐 璆(孟玉) 脂 习(元升) 留 赞(正明) 凌 统(公绩)
高 干(元才) 高 柔(文惠) 郭攸之(演长) 郭 奕(伯益)
郭 恩(义博) 郭 淮(伯济) 郭 嘉(奉孝) 诸葛诞(公休)
诸葛亮(孔明) 诸葛恪(元逊) 诸葛珪(子贡) 诸葛原(景春)
诸葛靓(仲思) 诸葛瑾(子瑜) 诸葛瞻(思远) 陶 谦(恭祖)
黄 权(公衡) 黄 忠(汉升) 黄 盖(公覆) 曹 仁(子孝)
曹 丕(子桓) 曹 休(文烈) 曹 宇(彭祖) 曹 芳(兰卿)
曹 奂(景明) 曹 纯(子和) 曹 昂(子修) 曹 洪(子廉)
曹 真(子丹) 曹 爽(昭伯) 曹 植(子建) 曹 嵩(巨高)
曹 髦(彦士) 曹 睿(元仲) 曹 彰(子文) 曹 操(孟德)
眭 固(白兔) 崔 琰(季珪) 淳于琼(仲简) 彭 羕(永年)
董 允(休昭) 董 卓(仲颖) 董 和(幼宰) 董 昭(公仁)
董 袭(元代) 董 厥(龚袭) 蒋 干(子翼) 蒋 钦(公奕)
蒋 济(子通) 蒋 琬(公琰) 韩 当(义公) 韩 珩(子佩)
韩 浩(元嗣) 韩 遂(文约) 韩 嵩(德高) 韩 暨(公至)
韩 馥(文节) 程 秉(德枢) 程 昱(仲德) 程 普(德谋)
程 畿(季然) 傅 干(彦材) 傅 巽(公悌) 傅 嘏(兰石)
鲁 肃(子敬) 蒯 良(子柔) 蒯 越(异度) 楼 玄(承先)
虞 翻(仲翔) 路 粹(文蔚) 简 雍(宪和) 满 宠(伯宁)
蔡 邕(伯喈) 蔡 琰(文姬) 臧 霸(宣高) 裴 秀(季彦)
管 宁(幼安) 管 恪(公明) 廖 化(元俭) 廖 立(公渊)
谯 周(允南) 樊 建(长元) 滕 胤(承嗣) 圆 泽(德润)
潘 璋(文圭) 潘 浚(承明) 薛 悌(孝威) 薛 综(敬文)
霍 峻(仲邈) 檀 敷(文友) 魏 延(文长) 糜 芳(子方)
糜 竺(子仲) 濮阳兴(子元)
第3个回答  2011-02-14
你好可怕啊
丁 仪(正礼) 丁 奉(承渊) 丁 原(建阳) 丁 谧(彦靖)
丁 廙(敬礼) 于 禁(文则) 士孙瑞(君荣) 山 涛(巨源)
卫 瓘(伯玉) 马 磾(翁叔) 马 良(季常) 马 忠(德信)
马 超(孟起) 马 谡(幼常) 马 腾(寿成) 王 允(子师)
王 双(子全) 王 平(子均) 王 匡(公节) 王 戎(睿冲)
王 观(伟台) 王 甫(国山) 王 连(文仪) 王 沈(处道)
王 肃(子雍) 王 修(叔治) 王 浑(玄冲) 王 路(文舒)
王 颀(孔硕) 王 祥(休徵) 王 朗(景兴) 王 基(伯舆)
王 谋(元泰) 王 粲(仲宣) 王 睿(土治) 韦 康(元将)
太史慈(子义) 毛 玠(孝先) 公孙度(升济) 公孙瓒(伯圭)
文 钦(仲若) 文 聘(仲业) 尹 奉(次曾) 邓 艾(土载)
邓 芝(伯苗) 邓止飏(玄茂) 孔 伷(公绪) 孔 昱(世元)
孔 融(文举) 母丘甸(子邦) 母丘俭(仲恭) 甘 宁(兴霸)
左 慈(元放) 卢 植(子干) 申 耽(义举) 田 丰(元皓)
田 畴(子泰) 田 豫(国让) 史 涣(公刘) 乐 进(文谦)
冯 习(休元) 司马师(子元) 司马防(建公) 司马炎(安世)
司马昭(子尚) 司马儁(元异) 司马朗(伯达) 司马望(子初)
司马徽(德操) 司马懿(仲达) 边 让(文礼) 吉 穆(思然)
吉 邈(文然) 毕 轨(昭先) 吕 布(奉先) 吕 范(子衡)
吕 凯(季平) 吕 岱(定公) 吕 虔(子恪) 吕 据(世议)
吕 蒙(子明) 朱 隽(公伟) 朱 然(义封) 伍 孚(德瑜)
伍 琼(德瑜) 任 峻(伯达) 华 陀(元化) 华 歆(子鱼)
华 核(永先) 伊 籍(机伯) 向 朗(巨达) 全 琮(子璜)
刘 巴(子初) 刘 永(公寿) 刘 协(伯和) 刘 先(始宗)
刘 邠(令元) 刘 劭(孔才) 刘 表(景升) 刘 岱(公山)
刘 备(玄德) 刘 放(子弃) 刘 宠(祖荣) 刘 勋(子台)
刘 晔(子扬) 刘 陶(子奇) 刘 理(奉孝) 刘 焉(君郎)
刘 琰(威硕) 刘 禅(公嗣) 刘 虞(伯安) 刘 廙(恭嗣)
刘 璋(季玉) 刘 繇(正礼) 刘 瑢(文衡) 刘 馥(元颖)
羊 祜(叔子) 关 羽(云长) 许 允(土宗) 许 攸(子远)
许 劭(子将) 许 靖(文休) 许 褚(仲康) 许 慈(仁笃)
孙 礼(德达) 孙 匡(季佐) 孙 权(仲谋) 孙 休(子烈)
孙 观(仲台) 孙 坚(文台) 孙 和(子孝) 孙 河(伯海)
孙 亮(子明) 孙 桓(叔武) 孙 峻(子远) 孙 资(彦龙)
孙 乾(公祜) 孙 皓(亢宗) 孙 皎(叔明) 孙 翊(叔弼)
孙 綝(子通) 孙 策(伯符) 孙 登(子高) 孙 瑜(仲异)
刘 静(幼台) 孙 韶(公礼) 邯郸淳(子叔) 严 畯(曼才)
社 预(元凯) 社 袭(子绪) 杜 琼(伯瑜) 杜 微(国辅)
杨 仪(威公) 唐 阜(义山) 杨 修(德祖) 杨 洪(季休)
杨 彪(文先) 杨 暨(休先) 李 严(正方) 李 典(曼成)
李 胜(公昭) 李 恢(德昂) 孝 通(文达) 李 福(孙德)
李 撰(钦仲) 吾 粲(孔休) 邴 原(根矩) 来 敏(敬达)
步 骘(子山) 吴 质(季重) 岑 晊(公孝) 何 进(遂高)
何 宗(彦英) 何 晏(平叔) 何 曾(颖老) 何 颙(伯求)

应 劭(仲远) 辛 毗(佐治) 辛 敞(泰雍) 宋 忠(仲子)
张 飞(翼德) 张 辽(文选) 张 休(叔嗣) 张 华(茂先)
张 纮(子纲) 张 茂(彦林) 张 松(永年) 张 郃(隽乂)
张 承(仲嗣) 张 南(文进) 张 昭(子布) 张 津(子云)
张 特(子产) 张 悌(巨先) 张 既(德容) 张 鲁(公祺)
张 温(惠恕) 张 缉(敬仲) 张 裔(君嗣) 张 嶷(伯歧)
张 邈(孟卓) 张 翼(伯恭) 陆 纡(叔盘) 陆 抗(幼节)
陆 凯(敬风) 陆 逊(伯言) 陆 骏(季才) 陆 康(季宁)
陆 绩(公纪) 陈 武(子烈) 陈 宫(公台) 陈 泰(玄伯)
陈 矫(季弼) 陈 琳(孔璋) 陈 翔(仲麟) 陈 登(元龙)
陈 骞(休渊) 陈 群(长文) 陈 震(孝起) 邵 悌(元伯)
苑 康(仲真) 范 滂(孟溥) 和 洽(阳土) 金 尚(元休)
金 袆(德伟) 金 旋(元机) 周 奂(文明) 周 昕(大明)
周 毖(仲远) 周 泰(幼平) 周 鲂(子鱼) 周 瑜(公瑾)
周 群(仲直) 庞 统(土元) 庞 德(令明) 庞德公(山民)
郑 泰(公业) 郑 袤(林叔) 法 正(孝直) 宗 预(德艳)
审 配(正南) 孟 达(子度) 孟 光(孝裕) 孟 宗(恭武)
孟 建(公威) 赵 云(子龙) 赵 歧(邠卿) 赵 昂(伟章)
赵 咨(德度) 荀 攸(公达) 荀 恽(长倩) 荀 彧(文若)
荀 爽(慈明) 荀 勖(公曾) 荀 谌(友若) 荀 顗(景倩)
胡 奋(玄威) 胡 质(文德) 胡 济(伟度) 胡 烈(玄武)
胡 渊(世元) 胡 邈(敬才) 种 会(士季) 钟 毓(稚叔)
钟 繇(元常) 种 劭(申甫) 钟 拂(颖伯) 皇甫嵩(义真)
郗 虑(鸿豫) 郤 正(令先) 姜 叙(伯奕) 姜 维(伯约)
娄 圭(子伯) 祖 茂(大荣) 祢 衡(正平) 费 观(宾伯)
费 祎(文伟) 骆 统(公绪) 秦 宓(子敕) 秦 朗(元明)
袁 术(公路) 袁 尚(显甫) 袁 绍(本初) 袁 逢(周扬)
袁 隗(次阳) 袁 遗(伯业) 袁 熙(显奕) 袁 谭(显思)
耿 纪(季行) 桓 阶(伯绪) 桓 范(元则) 桥 玄(公祖)
贾 充(公闾) 贾 诩(文和) 贾 逵(梁道) 夏侯玄(大初)
夏侯尚(伯仁) 夏侯和(义权) 夏侯威(季权) 夏侯敦(元让)
夏侯渊(妙才) 夏侯惠(稚权) 夏侯琳(子林) 夏侯霸(仲权)
顾 雍(元叹) 徐 晃(公明) 徐 盛(文向) 徐 庶(元直)
徐 璆(孟玉) 脂 习(元升) 留 赞(正明) 凌 统(公绩)
高 干(元才) 高 柔(文惠) 郭攸之(演长) 郭 奕(伯益)
郭 恩(义博) 郭 淮(伯济) 郭 嘉(奉孝) 诸葛诞(公休)
诸葛亮(孔明) 诸葛恪(元逊) 诸葛珪(子贡) 诸葛原(景春)
诸葛靓(仲思) 诸葛瑾(子瑜) 诸葛瞻(思远) 陶 谦(恭祖)
黄 权(公衡) 黄 忠(汉升) 黄 盖(公覆) 曹 仁(子孝)
曹 丕(子桓) 曹 休(文烈) 曹 宇(彭祖) 曹 芳(兰卿)
曹 奂(景明) 曹 纯(子和) 曹 昂(子修) 曹 洪(子廉)
曹 真(子丹) 曹 爽(昭伯) 曹 植(子建) 曹 嵩(巨高)
曹 髦(彦士) 曹 睿(元仲) 曹 彰(子文) 曹 操(孟德)
眭 固(白兔) 崔 琰(季珪) 淳于琼(仲简) 彭 羕(永年)
董 允(休昭) 董 卓(仲颖) 董 和(幼宰) 董 昭(公仁)
董 袭(元代) 董 厥(龚袭) 蒋 干(子翼) 蒋 钦(公奕)
蒋 济(子通) 蒋 琬(公琰) 韩 当(义公) 韩 珩(子佩)
韩 浩(元嗣) 韩 遂(文约) 韩 嵩(德高) 韩 暨(公至)
韩 馥(文节) 程 秉(德枢) 程 昱(仲德) 程 普(德谋)
程 畿(季然) 傅 干(彦材) 傅 巽(公悌) 傅 嘏(兰石)
鲁 肃(子敬) 蒯 良(子柔) 蒯 越(异度) 楼 玄(承先)
虞 翻(仲翔) 路 粹(文蔚) 简 雍(宪和) 满 宠(伯宁)
蔡 邕(伯喈) 蔡 琰(文姬) 臧 霸(宣高) 裴 秀(季彦)
管 宁(幼安) 管 恪(公明) 廖 化(元俭) 廖 立(公渊)
谯 周(允南) 樊 建(长元) 滕 胤(承嗣) 圆 泽(德润)
潘 璋(文圭) 潘 浚(承明) 薛 悌(孝威) 薛 综(敬文)
霍 峻(仲邈) 檀 敷(文友) 魏 延(文长) 糜 芳(子方)
糜 竺(子仲) 濮阳兴(子元)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9

汉朝末年,张角兄弟发动叛乱,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踏上了保国安邦的道路。
第二回
督邮故意刁难刘备,张飞痛打了督邮一顿。朝廷上宦官专权,大将军何进立外甥刘辩为帝,决定剿除宦官。
第三回
何进被宦官所杀,而与此同时他所召来的凉州刺史董卓已经率兵来到洛阳。董卓欲行废立之事,用离间之计使丁原义子吕布背叛丁原,投奔了董卓。
第四回
董卓废掉少帝,立陈留王为帝,引起朝臣不满。曹操自告奋勇前去刺杀董卓,但却失败了。
第五回
曹操在陈留起兵,发矫诏声讨董卓。前来讨伐董卓的诸侯立袁绍为盟主,关羽斩了董卓大将华雄。吕布出关挑战,刘备兄弟三人奋勇击败吕布。
第六回
董卓用李儒之计,将汉献帝劫往长安。长沙太守孙坚得到传国玉玺后离开了洛阳,准备回江东发展大业。
第七回
十八路诸侯联军开始瓦解,袁绍与公孙瓒开战,但公孙瓒得到了猛将赵云,袁绍与战不利。孙坚为报刘表拦路之仇,率部攻打江夏,却被乱箭射杀。
第八回
董卓暴虐无度,司徒王允利用美女貂蝉离间董卓、吕布,董卓在凤仪亭用画戟掷打吕布,自此二人结仇。
第九回
吕布在王允的挑拨下亲手杀了董卓,董卓余党李傕、郭汜起兵攻打长安,杀害了王允。
第十回
李傕、郭汜掌握大权后,假借献帝名义使曹操攻打青州黄巾军。曹操父亲被张闿杀害,曹操迁怒陶谦,前往徐州,望风劫掠。
第十一回
孔融被攻击,派太史慈请刘备前来解围。刘备来到徐州,曹操被吕布袭击,因而撤兵。陶谦有意把徐州让给刘备,被刘备婉言谢绝。
第十二回
陶谦病死,刘备自领徐州牧。曹操用计击破吕布,攻陷濮阳城,吕布被迫弃城而逃。
第十三回
杨彪用反间计使李傕、郭汜反目成仇,不料二人竟在长安城中作乱。李傕部将杨奉对李傕的暴虐不满,起兵攻打李傕,但事机败露,杨奉败走。
第十四回
曹操起兵击败李傕、郭汜,将汉献帝迎至许都。刘备收留吕布,曹操假借汉帝手诏使刘备攻袁术,张飞奉命守城,却因饮酒而醉倒,吕布乘机攻取了徐州城。
第十五回
孙坚之子孙策向袁术借兵,意图继承父亲遗志,发展大业。孙策攻取秣陵,击败扬州刺史刘繇,收降太史慈。吴郡严白虎企图造反,会稽王朗起兵相助,被孙策击败。
第十六回
刘备为袁术所逼,不得已求助于吕布,吕布辕门射戟替刘备解围。张飞盗吕布马匹,吕布将刘备逐出徐州,刘备投奔曹操。张绣在宛城夜袭曹操营寨,曹操大将典韦战死。
第十七回
袁术在淮南称帝,同时起兵攻击吕布,战败。曹操发檄使刘备、吕布、孙策三方面合攻袁术,袁术不得已渡淮而逃,曹操攻陷了寿春。
第十八回
曹操与张绣、刘表作战,双方互有输赢。刘备为吕布所逼,曹操派夏侯敦前去相助,但夏侯敦被吕布部将曹性射伤左眼。
第十九回
曹操结连陈登为内应,导致吕布节节败退,据守下邳城。曹操水淹下邳。吕布部将宋宪、魏续、侯成反叛,献城投降,曹操下令将吕布处死。
第二十回
曹操将刘备带回许都,献帝认刘备为皇叔。曹操在许田和献帝围猎,意在观察朝臣举动。献帝因为曹操专权而感到不安,将血字诏书写在玉带之中,付与国舅董承。
第二十一回
董承将衣带诏给刘备观看签字。曹操请刘备前去饮酒,指出刘备为天下英雄。刘备为逃出曹操控制去攻击袁术,袁术死于淮南。徐州刺史车胄欲害刘备。
第二十二回
刘备复夺徐州后,担心曹操前来攻击,写信向袁绍求救,袁绍命陈琳写檄文讨伐曹操。曹操使刘岱、王忠前往攻徐州,但二将分别被张飞、关羽所擒。
第二十三回
孔融向曹操推荐祢衡,但祢衡当众侮辱曹操,曹操不满。曹操使祢衡招降刘表,祢衡被黄祖所杀。董承向太医吉平吐露心事,吉平下毒,却被曹操发现,从而使得衣带诏一事泄露。
第二十四回
曹操将董承全家处斩,起兵前去攻打刘备,刘备弃城而走,前往投奔袁绍。曹操攻打下邳,程昱向曹操献计招降关羽。
第二十五回
张辽前去劝降关羽,关羽不得已投降曹操。袁绍听刘备之言,遣颜良前去攻打白马,关羽出马斩了颜良。
第二十六回
袁绍又派文丑去报颜良之仇,但文丑又被关羽所杀。刘备写书欲与关羽联络,关羽得到刘备来信后,毅然决定离开曹操,前去河北寻找刘备。
第二十七回
曹操率部下众将前去为关羽送行。关羽在前往河北的路途中,经历五个关口,守关将有意拦阻关羽,均被关羽所杀。
第二十八回
关羽来到古城,斩了曹将蔡阳,打消了张飞对兄长的疑忌。关羽收留了周仓、关平等人,而刘备也终于逃出河北,和关羽、赵云等人一同来到古城见到张飞,兄弟终于相会。
第二十九回
孙策被许贡家客袭击,身受重伤。孙策认为于吉妖言惑众,就将他斩杀。孙策因此急火攻心,疮口迸裂,不治身亡。孙策之弟孙权继领父兄基业,在江东招贤纳士。
第三十回
袁绍攻打曹操,曹操军中无粮,许攸向袁绍献计攻取许都,但袁绍认为许攸子侄作奸犯科,不予采纳,许攸一气之下投奔曹操,劝说曹操袭取袁绍粮草囤积地点——乌巢。
第三十一回
袁绍粮草被烧之后,军力很快瓦解,曹操大破袁军,袁绍逃回邺城。刘备在汝南欲乘虚攻击曹操,但被曹操用计袭取汝南,刘备败走,投奔了荆州刺史刘表。
第三十二回
袁绍病死,幼子袁尚继立,袁谭不满。曹操趁袁氏兄弟自相残杀之时,从中取事,袁氏兄弟两败俱伤,曹操从中渔利。曹操攻破邺城,审配身死。
第三十三回
曹操之子曹丕在邺城中发现袁绍儿媳甄氏,曹操为二人主婚。曹操在平原攻杀袁谭。袁熙、袁尚投奔乌桓,郭嘉劝曹操攻打乌桓,二袁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却反被公孙康斩杀。
第三十四回
蔡瑁屡次设计陷害刘备,但均未成功。刘表在襄阳摆下筵席,请刘备前来主持,蔡瑁想借此机会除掉刘备,但计谋被伊籍识破,刘备从西门逃脱,的卢马一跃三丈,跳过了檀溪。
第三十五回
刘备在筵席上逃脱后,不觉来到司马徽的草堂,司马徽向刘备介绍了伏龙、凤雏。刘备回到新野,一个自称单福的人前来投奔,为刘备出谋划策,击败了曹仁部队。
第三十六回
单福向刘备献计,袭取了樊城。程昱告诉曹操,单福只是一个假名,此人真名为徐庶。曹操假借徐庶母亲书信赚徐庶往许都,徐庶临走之前劝刘备前往隆中寻找卧龙先生诸葛亮。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前来拜访刘备,对刘备叙述了诸葛亮的才能。刘备带领关羽、张飞前往隆中,适逢诸葛亮出游,只得返回新野。几日后,刘备又前往隆中拜访,遇到诸葛亮之弟诸葛均,诸葛均告诉刘备说诸葛亮行踪不定。
第三十八回
刘备第三次来到隆中草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向刘备阐述了“天下三分”的形势。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拜诸葛亮为军师。孙权为报父仇,率兵袭取夏口,用降将甘宁为先锋,攻杀黄祖。
第三十九回
刘表之子刘琦向诸葛亮询问脱身之计,在刘琦的再三追问下,诸葛亮终于告诉刘琦如何脱身。曹操派夏侯敦率兵攻打新野,诸葛亮用计在博望坡火烧曹军,大获全胜。
第四十回
刘表病死,蔡瑁立幼子刘琮为荆州之主。蒯越等人劝刘琮投降曹操,曹操因此得到了荆州。刘备用诸葛亮之谋,弃城而走,火烧新野,击退曹仁部队。
第四十一回
刘备到襄阳城下,但蔡瑁不准刘备入城。刘备带领百姓前往江陵,在长坂坡遭到曹操夜袭,刘备与部将、家眷失散。赵云在长坂坡舍命救出刘备家眷,斩杀曹营名将五十余员。
第四十二回
张飞在长坂桥一声大喝,惊退曹操百万大军。事后,曹操率兵追袭刘备败军,路遇关羽率领的江夏士兵,击退曹军。刘备率残兵来到江夏,诸葛亮自告奋勇前去东吴联合孙权抗曹。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跟随鲁肃来到江东,和众人展开舌辩,驳得众人无话可答。诸葛亮用激将法使孙权坚定抗曹的决心,但孙权最终还是犹豫不决,只得将周瑜从柴桑取回商议对策。
第四十四回
诸葛亮巧妙地改动了《铜雀台赋》中“二乔”二字的含义,使得周瑜决定迎战曹操。周瑜使得孙权决定破曹。周瑜认为诸葛亮对东吴构成了威胁,派诸葛瑾前去劝降诸葛亮。
第四十五回
周瑜夜探曹操水寨,决定用计除掉曹营水军都督蔡瑁、张允。曹操派蒋干前来说降周瑜,周瑜故意让蒋干看见伪造的蔡瑁、张允与东吴结连的书信。蒋干回到江北,将书信献给曹操,曹操下令处斩蔡瑁、张允。
第四十六回
周瑜欲害诸葛亮,故意让诸葛亮在三日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乘草船带鲁肃前去曹营水寨,曹操下令放箭,十万支箭全部射在了草船上。黄盖为了周瑜火攻之计成功,决定用苦肉计骗过曹营细作,然后前去诈降。
第四十七回
阚泽受黄盖之命前去曹营献诈降书,曹操派蒋干前去探听虚实。周瑜把蒋干安置在西山,蒋干夜访庞统,庞统向曹操献了“连环计”,使得曹操将全部战船钉在一起,为周瑜火攻成功创造了条件。
第四十八回
曹操面对长江,横槊赋诗,刘馥指出曹操诗中不吉之处,曹操大怒,杀了刘馥。曹操开连环战船与东吴交战,部将焦触、张南自告奋勇前去挑战,却被吴将韩当、周泰所杀。
第四十九回
诸葛亮为了治愈周瑜的心病,称自己能够借来东南风,在七星坛上祭拜整日,终于刮起了东南风。周瑜派黄盖开火船前去烧曹操战船,曹操八十三万大军损伤大半。
第五十回
曹操从赤壁逃脱,诸葛亮在路上布下数路伏兵。曹操中了诸葛亮“虚虚实实”之计,率兵走华容道,却遭遇关羽的伏兵,曹操向关羽求情,关羽念在曹操往日的恩情上放走了曹操。
第五十一回
周瑜率大军攻打荆州南郡,与守将曹仁对垒。曹仁故意弃城而走,周瑜中箭坠马,被众人救回。周瑜用计赚曹仁前来劫营,正欲乘虚前去攻城,不料南郡、荆襄都已落入刘备手中,周瑜气得箭疮发作。。
第五十二回
周瑜派鲁肃前去向刘备索要荆州,诸葛亮说要等到公子刘琦百年以后才能交换荆州。刘备用马良之计,攻打荆南四郡,诸葛亮设计先占了零陵,又派赵云前去攻打桂阳郡,太守赵范出降。
第五十三回
关羽攻打长沙郡,与大将黄忠展开大战。因为二人对敌方留情,长沙太守韩玄要斩杀黄忠,却被一直对韩玄不满的魏延所杀。孙权攻打合淝,守将张辽识破了孙权的里应外合之计,导致孙权大败,太史慈战死。
第五十四回
周瑜将刘备赚至东吴,欲用美人计困住刘备,但赵云用诸葛亮之计使得周瑜弄假成真,刘备得到孙权继母吴国太的认可,吴国太将女儿许配给了刘备。
第五十五回
周瑜设计将刘备软禁在东吴,赵云用诸葛亮之计假称荆州告急,刘备带孙夫人一同回荆州。孙权、周瑜分别派兵拦截,但都被孙夫人喝退。诸葛亮在江边接应刘备上船,令军士高声羞辱周瑜,周瑜气得箭疮复发,昏倒在船上。
第五十六回
曹操与众文武官员在铜雀台宴饮。刘备、诸葛亮对前来索要荆州的鲁肃说必须取得益州之后才能归还荆州。周瑜欲以劳军为名袭取荆州,但计谋被诸葛亮识破,安排四路大军等待周瑜部队到来。
第五十七回
周瑜病逝,诸葛亮前去柴桑吊丧,回程中遇到庞统,刘备因为庞统容貌丑陋,将他派往耒阳县处理事务。张飞前去耒阳县视察,发现庞统非凡的才能,终于使庞统受到刘备的重用。
第五十八回
马腾被曹操杀害后,马超为报父仇,联合韩遂攻打长安、潼关,曹操与战不利,被马超杀得割须弃袍,几乎丧命。
第五十九回
马超与曹操手下猛将许褚交锋,不分胜负。曹操用贾诩之谋,设计离间马超、韩遂,终于使得二人反目成仇,最终韩遂被马超砍断手臂,但马超也受到曹操大军的攻击,逃往羌中。韩遂率众投降曹操,被封为西凉侯。
第六十回
益州牧刘璋派使节张松前去结连曹操,但张松却反被曹操赶出许都。张松感激刘备之恩,临走之前将西川四十一州地理图本献给刘备。刘备率领庞统、黄忠、魏延等人,一同入川。
第六十一回
孙权派周善前往荆州取孙夫人和阿斗往东吴,意在令刘备拿荆州换阿斗。赵云追赶周善的船队,夺回阿斗。曹操加封魏公,受九锡,率军攻打东吴,被孙权击败。孙权送给曹操一封书信,曹操收到信后退兵。
第六十二回
刘备用庞统之计,袭取涪水关,斩杀守将杨怀、高沛。刘璋派张任等四人在雒城前下寨,魏延欲夺黄忠之功,破坏预定的计划,导致战败。黄忠救了魏延,斩杀川将邓贤。
第六十三回
庞统急于攻取雒城,在落凤坡被张任的伏兵射杀。诸葛亮、张飞、赵云兵分两路前往西川。张飞途经巴郡,用奇计生擒巴郡太守严颜,严颜坚决不降,张飞钦佩严颜的志气,以礼相待,提前到达涪水关。
第六十四回
诸葛亮随后也来到涪水关,定下计策生擒川将张任。马超借西羌兵攻打凉州,杀太守韦康,韦康部将杨阜假意投降马超,暗地里应外合攻破马超,马超妻小均被杀。
第六十五回
马超投奔汉中张鲁,张鲁受刘璋之托派马超前去营救刘璋。马超与张飞大战一整天,不分胜负,诸葛亮派人前去贿赂张鲁谋士杨松,杨松向张鲁诬告马超欲谋反,使得马超进退两难,刘备趁机劝降了马超,在马超的辅助下攻取了益州,刘璋投降。
第六十六回
鲁肃定计请关羽渡江赴会,意在索取荆州,关羽单刀赴会,最终使得鲁肃之计毫无效果。汉献帝与皇丈伏完密谋杀曹操,事机败露,伏完全家被杀,伏皇后也被曹操下令处死。
第六十七回
曹操率兵攻打张鲁,收服张鲁大将庞德。杨松收受曹操贿赂,献城投降,张鲁也降了曹操。合淝守将张辽、李典、乐进三人齐心协力,在逍遥津大破孙权进攻的队伍,自此张辽威震东吴。
第六十八回
曹操平汉中之后,率部前来援助张辽,孙权与战不利,陈武、董袭阵亡,孙权不得已向曹操求和。道士左慈来到邺都,施展法术戏弄曹操,曹操大怒,欲处斩左慈,却被左慈的术法吓得一病不起。
第六十九回
平原神卜管辂受曹操的邀请来到许都,预言曹操将会在定军山损一大将。少府耿纪等五人决定在正月十五夜谋杀曹操,但被曹操部将发觉,五人全部被害。
第七十回
刘备进军汉中,张飞与曹将张郃对垒,智取瓦口关三寨,使得曹军损失惨重。黄忠自告奋勇前去迎战张郃,张郃被迫逃往天荡山,黄忠进兵天荡,斩杀守将韩浩、夏侯德。
第七十一回
黄忠在定军山与夏侯渊对峙,斩杀夏侯渊。曹操率军前来报仇,黄忠被围,赵云单枪匹马前去营救,又命营寨中偃旗息鼓,独身一人在寨门外阻挡曹军。
第七十二回
刘备背水一战,大破曹军主力部队,曹操退守斜谷,主簿杨修看透了曹操想要退兵的心思,被曹操斥为惑乱军心,将杨修处斩。刘备乘胜追击,曹操不得已撤回许都。
第七十三回
刘备自封为“汉中王”,与曹操名爵相等,又封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为五虎大将。关羽得到刘备指令,进取襄阳,乘胜攻打樊城,樊城守将曹仁坚守不出。
第七十四回
曹操派于禁前去救樊城,使庞德为前部先锋。于禁恐庞德立功,屡次阻挠庞德的追击。于禁在罾口川下寨,被关羽决水淹寨,于禁统领的七军全军覆没,于禁被擒,庞德被斩。
第七十五回
关羽在攻樊城时中了毒箭,神医华佗前来为关羽刮骨疗毒。东吴吕蒙用陆逊之计,使关羽不设防荆州,吕蒙率领军士乘夜占领烽火台,不费一兵一卒,夺得荆州,治中潘浚、公安守将傅士仁投降。
第七十六回
曹操派徐晃前来助战,徐晃用计大破关羽军队。傅士仁招降南郡守将糜芳,南郡也落入东吴之手,关羽被迫退守麦城。廖化前往上庸求援,上庸守将刘封、孟达拒绝发兵。孙权派诸葛瑾劝降关羽,关羽不从。
第七十七回
孙权在麦城小路设伏,关羽、关平被孙权所擒,均被斩首。关羽阴魂被玉泉山老僧普净点化,自此常在玉泉显灵。孙权将关羽首级转送给曹操,曹操将关羽以王侯之礼埋葬。
第七十八回
刘备欲进兵东吴问罪,诸葛亮苦谏方止。曹操命华佗医治自己的头风病,华佗说必须砍开头颅才能去根,曹操大怒,将华佗囚于狱中。不久华佗身亡,曹操病势转重,对众臣吩咐身后之事后,长叹而死。
第七十九回
曹丕继承王位,曹植在极端悲愤的情况下作七步诗痛斥曹丕的不仁。孟达降魏,刘封率部与战不利,逃回成都,却被刘备拿下问斩。
第八十回
曹丕在众臣劝谏之下,废了汉献帝,自立为皇帝,国号大魏。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蜀汉。
第八十一回
刘备欲兴兵伐吴,张飞在阆中预备白旗白甲,因为部将范疆、张达没有按期完备而被张飞毒打,二人刺杀张飞,逃往东吴。刘备愤恨讨伐东吴。
第八十二回
孙权派赵咨向曹丕求援,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加九锡。孙权欲罢兵不战,刘备不允,派关羽、张飞之子关兴、张苞为前部先锋,杀向东吴。
第八十三回
刘备加紧攻打东吴。孙权不将刘备仇人送往蜀军营寨,但刘备定要扫平东吴。阚泽向孙权推荐陆逊为大都督,但陆逊年少,诸将大都不服。
第八十四回
陆逊设计火烧连营,刘备七百里营寨均被烧着,刘备率残兵败将回到白帝城。诸葛亮预先在此地布下石阵,阻拦住陆逊的军队。陆逊担心曹丕乘虚伐吴,引兵返回。
第八十五回
刘备在白帝城永安宫病重,召诸葛亮等人托付后事。刘备病逝,诸葛亮立年幼的刘禅为帝,暗地调遣兵马,退去兵马,又将心事告诉了后主刘禅。邓芝看透了诸葛亮的心思,诸葛亮就派他出使东吴。
第八十六回
邓芝对孙权陈述蜀、吴两国利害关系,终于使孙权决定断绝与魏国的来往,联合蜀国共同抗魏。曹丕御驾亲征,南下伐吴,吴将徐盛设计大破曹丕,魏将张辽身死。
第八十七回
建宁太守雍闿结连蛮王孟获起兵造反,诸葛亮用反间计各个击破,平定雍闿叛乱。孟获与诸葛亮对抗,诸葛亮设下伏兵,生擒孟获,但孟获并不心服。
第八十八回
孟获倚仗泸水天险,坐守不出,诸葛亮夜渡泸水,孟获帐下洞主对孟获不满,生擒孟获,献给诸葛亮。孟获仍然不服,率兵再度反抗,遣弟孟优前去蜀营中诈降,却被诸葛亮识破,孟获前来接应,又被诸葛亮所擒。
第八十九回
诸葛亮弃寨而走,诱孟获深入,设下伏兵,生擒孟获。诸葛亮再度放走孟获,孟获求援于秃龙洞主朵思大王,朵思倚仗周边险恶的环境,认为蜀军无法进入,但诸葛亮得到孟节的帮助,深入蛮方,孟获被迤西银冶洞洞主杨锋所擒。
第九十回
孟获因三江城失守而向木鹿大王求救,以巨兽击退蜀兵,诸葛亮巧用假兽驱逐蛮方真兽,孟获大败。孟获欲用诈降计骗过诸葛亮,但失败遭擒。孟获欲借乌戈国藤甲军击垮蜀军,但诸葛亮用火攻消灭了藤甲军。孟获对诸葛亮心服口服,终于投降。
第九十一回
诸葛亮回到成都,上《出师表》一道,劝后主刘禅尽心治国。诸葛亮率领众将北伐,令赵云、邓芝为前部先锋。魏主曹丕身亡,曹睿继立,派遣武帝曹操女婿夏侯茂引兵迎战蜀军。
第九十二回
西凉名将韩德带领四子出马迎战蜀军,但五人皆被赵云所杀。诸葛亮用计生擒夏侯茂,命他前去招安安定、天水二郡太守。安定太守崔谅诈降,但被诸葛亮识破,崔谅身死。
第九十三回
诸葛亮派赵云攻打天水城,大将姜维出迎。赵云引军而回,诸葛亮用反间计离间姜维和天水太守马遵之间的关系,姜维因受马遵所攻而降蜀,诸葛亮取了天水。诸葛亮出祁山,魏主曹睿派曹真迎战诸葛亮,军师王朗欲说降诸葛亮,却反被诸葛亮骂死。
第九十四回
曹真欲借羌人之力击破诸葛亮,诸葛亮用计击败羌军,孟达欲归蜀国,决定起兵伐魏,但计划泄露。曹睿重新起用骠骑大将军司马懿,司马懿攻破上庸,孟达战死。
第九十五回
诸葛亮遣马谡镇守要塞街亭,马谡不听王平之言,坚持在山顶下寨,导致蜀军的惨败。诸葛亮在西城用“空城计”使得司马懿产生疑心,下令撤军。
第九十六回
诸葛亮率军退回汉中,下令斩了马谡。吴将周鲂诈降魏国,曹休起兵伐吴,周鲂为了取得曹休的信任,割断头发为誓。曹休进兵石头城,却中了埋伏,大败而归。
第九十七回
赵云病逝后,诸葛亮再上《出师表》,二出祁山,却在陈仓道口受挫。姜维诈降曹真,曹真部将费耀出兵攻击诸葛亮,中了埋伏,费耀身死。
第九十八回
诸葛亮决定退兵。魏延受诸葛亮密计,斩了前来追击的魏将王双。吴王孙权称帝,改元黄龙。诸葛亮三出祁山,计破陈仓城,守将郝昭身死。
第九十九回
诸葛亮计取武都、阴平,后主刘禅诏诸葛亮官复原职。诸葛亮欲破司马懿,以退兵为名,大败前来追击的魏军。诸葛亮退回汉中。曹真、司马懿入西蜀,诸葛亮坚守不战。
第一百回
曹真与司马懿打赌,各守一谷等候蜀兵。陈式擅自进兵箕谷,兵马损伤,被处斩。曹真被诸葛亮击败,一病不起,诸葛亮遣人送信往魏营,曹真看后气死。诸葛亮四出祁山,与司马懿斗阵,魏军大败。司马懿遣降将苟安散布流言,刘禅召诸葛亮回。
第一百一回
诸葛亮五出祁山,在卤城附近用奇计使司马懿不敢进犯,因此士兵得以在卤城打麦。李严误了粮草,恐诸葛亮责怪,谎报军情,说东吴入寇。诸葛亮撤军回蜀,张郃前往追击,诸葛亮在木门道设下伏兵,射死张郃。
第一百二回
诸葛亮六出祁山,准备攻击司马懿营寨,但却被司马懿预先发觉,吴班战死。诸葛亮在上方谷制造木牛流马运粮,司马懿决定仿造,但诸葛亮却设计将魏军的木牛流马尽数夺得。
第一百三回
诸葛亮设计将司马懿困在上方谷,放火焚烧,但天降大雨,司马懿得以逃脱。诸葛亮患病,自知时日不多,欲用禳星之法延长寿命,但还差一天就成功的时候,大灯被魏延失足扑灭。
第一百四回
诸葛亮病重,唤姜维、杨仪等人托付后事。刘禅差李福前来问安,李福向诸葛亮询问后继者。诸葛亮病逝,姜维等人用诸葛亮的木像瞒过司马懿,因此蜀兵得以退回。
第一百五回
魏延不满杨仪领兵,起兵造反,杨仪用诸葛亮遗计斩了魏延。曹睿在魏国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拆取故汉所遗承露盘,以求长生不老。
第一百六回
辽东公孙渊起兵造反,司马懿率兵前去平定,斩了公孙渊,辽东平定。曹睿身死,曹芳即位,权臣曹爽设计撤去司马懿兵权,司马懿为消除曹爽的戒心,诈作重病,使曹爽消除了疑心。
第一百七回
司马懿用计除掉了曹爽,曹爽亲族夏侯霸心怀不安,投降蜀国。姜维乘魏国内乱而伐魏,却被郭淮、陈泰用计击败,姜维不得已而退兵,在路上设下连弩,防止追兵。
第一百八回
司马懿病卒,司马师、司马昭掌管魏国大权。吴主孙权亡,孙亮继立,司马昭乘机伐吴,吴将丁奉率领步卒上敌船,一举击败魏国船队。吴国皇族孙峻对太傅诸葛恪不满,设计谋杀诸葛恪,掌握吴国兵权。
第一百九回
姜维二伐中原,斩魏将徐质,将司马昭困在铁笼山上,但救兵来到,司马昭乘机下山。魏兵请羌兵来助,姜维退走,郭淮来追,被姜维射杀。司马师掌握大权,魏主曹芳欲谋杀司马师,但被司马师发觉,废曹芳为齐王,另立曹髦为帝。
第一百十回
魏将毋丘俭、文钦起兵反对司马师的暴政,文钦之子文鸯率兵突入魏营,所向披靡。司马师眼瘤发作,不治身亡。司马昭镇压了毋丘俭叛乱。姜维乘机三伐中原,背水一战,击败魏将王经,但随后因轻入敌境,被魏将邓艾设计击败。
第一百十一回
姜维四伐中原,邓艾设计将姜维困于段谷,蜀将张嶷阵亡,姜维退回蜀地。魏将诸葛诞起兵讨伐司马昭,结连东吴共同进兵,东吴大将军孙綝派兵援救,司马昭起兵前往镇压。
第一百十二回
诸葛诞暴虐无度,部将皆出城而逃。吴将全端、文鸯等人投降司马昭,诸葛诞被杀。姜维乘诸葛诞叛乱,五伐中原,与邓艾父子交锋。邓艾用缓兵之计延捱时日,诸葛诞失败之后,姜维只得退兵。
第一百十三回
吴国大将军孙綝废吴主孙亮为会稽王,另立孙休为帝。老将丁奉联络张布设计杀了孙綝,东吴内乱平息。姜维六伐中原,与邓艾、司马望斗阵,大破魏军,邓艾用党均之谋,派人往成都散布流言,刘禅将姜维召回成都。
第一百十四回
魏主曹髦不满司马昭的大权,率兵讨伐,司马昭部下武士成济杀了曹髦。司马昭另立曹奂为帝,姜维假借问罪之名七伐中原,邓艾遣王瓘前去诈降,却被姜维识破,击败魏军,但同时蜀军也因此损失重大,只得退军。
第一百十五回
姜维不听劝阻,八伐中原,导致夏侯霸阵亡。姜维设计在祁山寨围困邓艾。刘禅听宦官黄皓之言,召回姜维,姜维因此对黄皓恨之入骨。姜维为避灾祸,请求前往沓中屯田。司马昭派邓艾、钟会兵分两路,去取西蜀。
第一百十六回
钟会率兵取道汉中,汉中守将蒋舒、王含、蒋斌投降,钟会因此得了汉中。诸葛亮在定军山显圣,告诫钟会入川后不要伤害百姓。姜维往守剑阁,以拒魏兵,声东击西,使得魏将诸葛绪退兵。
第一百十七回
邓艾部将诸葛绪违了军令,钟会下令将诸葛绪押送魏国,自此钟、邓二人不睦。邓艾取道阴平岭,从险峻之地度过,攻取江油、涪城。刘禅遣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守绵竹城,邓艾欲招降不成,乃设计围困蜀军,诸葛瞻自刎而死。
第一百十八回
后主刘禅之子北地王刘谌坚决主战,被刘禅斥退,刘谌自刎而死。刘禅出降邓艾,蜀汉灭亡。姜维为复兴汉室,假意投降钟会,欲借钟会之力消灭邓艾。
第一百十九回
司马昭命卫瓘收监邓艾,钟会欲率部将造反,部将不从,被钟会囚禁。部将胡烈遣子胡渊出告卫瓘,卫瓘引军来收钟会,钟会被射杀,姜维自刎而死。卫瓘又遣田续追斩邓艾。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袭爵,废魏主曹奂,自立为帝,建立晋朝。
第一百二十回
吴主孙休病卒,乌程侯孙皓继立。晋帝司马炎派羊祜前往伐吴,羊祜与吴将陆抗结好,孙皓大怒,罢免陆抗。羊祜病卒,临终前向司马炎推荐杜预。司马炎遣杜预、王浚等人分兵攻击东吴,兵临城下,吴主孙皓出降,吴国灭亡,晋朝统一了天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